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观与企业成长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战略理论和分析框架多以适应外部环境为重点,对企业内部因素未作深入研究.然而SWOT分析矩阵告诉我们,不管环境分析如何严密,那仅仅是故事的一半,对竞争优势源泉的完整认识,还需要对企业内部实力与弱点加以分析(Barney,1995).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经营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大,产业边界的日益模糊,产业结构的稳定性日渐下降,企业通过外部环境分析所获得的竞争优势越来越难以持续.不少管理学家在对企业管理实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越来越关注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形成了以内部资源为侧重点的资源观(resource-basedview).基于资源的战略理论异军突起,并一跃成为当今战略理论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成长是事物从无序、无组织到有序、有组织,从低序、低组织水平到高序、高组织水平的过程,即从低级逐步走向高级的过程。企业成长是企业内部系统功能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成长一方面是指数量的积累和增加,另一方面是指由于发展带来的质量改善。企业的成长存在于质和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资本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价值经营模式,具有快速的扩张效应,通过资本经营企业能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膨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资本经营产生的历史背景、资本经营的内涵及方式,来探讨企业的扩张过程及其主要的资本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企业重组:系统的战略管理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袁艺 《企业世界》2008,(2):42-43
利基与利基战略 “利基”一词是英文“Niche”的音译,意译为“壁龛”,有拾遗补缺或见缝插针的意思。利基战略是以专业化战略为基础的一种复合战略,如果针对中国企业,可将利基理解为一种企业成长战略。它指企业选定一个特定的产品或服务领域.集中力量进入并成为领先者,从当地市场到全国再到全球,同时建立各种壁垒,逐渐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战略联盟:企业成长的捷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勇 《企业活力》2004,(9):26-28
<正> 一、企业成长战略的基本类型 美国管理咨询专家林奇认为,企业成长有三种基本的战略方式,任何企业都必须选择其一。这三种战略分别是内部扩张、外部并购和战略联盟。 大多数的企业比较重视内部扩张,这一战略需要开发、应用先进技术和开拓市场。因为它们能够有效地对其实施控制,并且一旦成功,会带来高收益。但这种成长战略,发展速度太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环境的复杂多变,要求企业具有快速的应对能力,速度在竞争中显得至关重要。外国竞争对手不会给中国企业太多的时间和太多的机会。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快速发展起来。显然,内部扩张的成长模式已不适应21  相似文献   

7.
一、利基与利基战略 “利基”一词是英文“Niche”的音译.意译为“壁龛”,有拾遗补缺或见缝插针的意思。利基战略是以专业化战略为基础的一种复合战略,如果针对中国企业.可将利基理解为一种企业成长战略。它指企业选定一个特定的产品或服务领域.集中力量进人并成为领先者.从当地市场到全国再到全球,同时建立各种壁垒,逐渐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它强调的是竞争战略中的集中与后发.以及职能战略中的市场细分。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企业成长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成长总是同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相联系.本文主要探讨新世纪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化的一些重要特点,提出为搞好企业经营,推动企业成长,必须适应经营环境巨大变化的企业"十化"建设,包括市场化、品牌化、多角化、集团化、国际化、联盟化、虚拟化、信息化、绿色化.  相似文献   

9.
陈娟 《企业活力》2005,(8):56-57
<正>一、有关供应链的研究角度新世纪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将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竞争,企业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技术趋于同性增加的情况下,产品容易被模仿,但一个有竞争力的供应链却难以仿制。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它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  相似文献   

10.
杜毅辉 《活力》2006,(4):85-85
一个产业内部竞争激烈,这既不是巧合,也不能归咎于坏运气,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183;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任何一个内部的竞争状态都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威胁、供方侃价能力、现在竞争对手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24个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与企业》2004,(4):16-17
  相似文献   

13.
软件企业成长的自主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型软件企业的自主创新是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中之重。文章首先分析了软件企业自主创新特征,阐述了自主创新是软件企业成长的重要驱动力量,然后结合企业成长阶段模型对软件企业成长的创新需求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成长阶段软件企业的自主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4.
全球环境中的中国企业既是弱小者,又是后来者。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的成长战略要关注有4种类型:针对外国跨国公司“无心关注”市场的“利基”战略、针对外国跨国公司“被迫放弃”市场的“承接”战略、针对外国跨国公司“严防死守”市场的“嵌入”战略和针对“新技术带来的新市场”的“抢先”战略。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的发展再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企业面临着更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更大的竞争压力,它们必须满足市场的需求,并保证持续竞争力。公司治理也需要不断发展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时俱进,但无论公司的经济状况如何,其运作都与公司的财务战略管理密不可分。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强调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以及长远利益角度出发和考虑,实施系统规范的管理,用以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起到了支撑作用。公司在战略财务管理领域进行研究,制定战略财务管理制度,并利用战略财务管理来规范其运作,能更好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推进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执行的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战略管理从诞生到现在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对战略管理的研究先后出现了众多学派,形成了基于产业环境分析和基于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分析两种主要的战略设计模式,其研究重点首先都是“如何制定发展目标”,其次才是“如何达到目标”,即关注点主要集中于战略制定或形成方法,而对执行或实施的研究却相对薄弱。伴随着动荡和不确定性的加剧,企业战略长期性和环境多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产、学界日益重视企业战略管理。在什么是企业战略、为什么需要企业战略和如何有效管理战略这三个基本问题上出现了一些代表性观点。本文就此展开系统而深入的辨析,进一步澄清认识。文章认为,企业战略不同于计划或者规划,两者关系必须通过分析其包含的内容而定,由此将衍生的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划分为三种企业战略境界;三项战略条件决定了中国企业的战略心态是战略漠视、战略仰视、战略重视三元共存;要有效管理战略应以树立清晰的战略意图、确立牢固的企业核心资源、优化适应性的组织机制作为支撑点。  相似文献   

18.
管洲 《企业研究》2006,(5):69-71
“成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状态。企业成长不仅表现为企业规模和数量的增长和扩张,更表现在企业结构和质量的改善和更新。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张只是成长的结果,企业结构的创新以及质量的提升才是成长的核心内容。“成长并不等同于追求大的规模或是更大的市场份额,成长不是短期收入的增长,而是企业附加价值的长期增长,而这来源于创新以及持续竞争优势的发展。”企业成长的重要性对企业恰当地选择特定的方式、路径(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企业成长不存在固定的模式,是企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所面临的战略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企业的战略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客观环境的新变化,以求得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各项战略的制定、调整与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尤其是战略观念是否具有前瞻性,将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加入WTO后我国企业战略环境的主要变化1、国际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近年来,政府的管理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先后清理涉外法律、法规2200多件,许多原来需要审批的项目已经取消了审批程序。…  相似文献   

20.
中小制造企业成长战略选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东 《企业经济》2005,(8):67-69
中小制造企业是我国竞争较激烈的一个行业,这类企业一直以低成本、低利润并通过扩大生产数量和制造规模来谋求生存和发展,普遍采用的是追随与模仿的企业成长战略,缺乏二次创新能力。本文试图用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博弈论分析方法来探讨这种低水平竞争格局的形成动因,并进一步指出中小制造企业谋求技术联盟的可能性,阐明只有更加重视企业二次创新能力的突破性培养,才能走出低利、高耗的被动局面,提高行业内整体的竞争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