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经济发展依赖科技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高低的竞争。在这种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日本占有绝对优势,这与日本科技的高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日本的科技发展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促进科技发展的战略措施日本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很早就执行了“科技立国”的政策。为了在较短的时期内使本国科学技术有较快的发展,战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1.大量引进国外科学技术。战后日本的经济复兴是从引进外国最新技术开始的,善于吸收外国技术的能力,是日本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战后被用于支付技术许可证、专利权和版权的费用达数10亿美元(见下表)。  相似文献   

2.
振兴出口,是战后日本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方针。日本政府意识到,由于资源匮乏,要迅速改变其面貌,赶上欧美各国,必需通过进口大量的能源、资源,引进大量先进技术,而实现这些必需建立在出口大量工业产品,拥有大量外汇的基础之上。因此,从50年代日本政府拥有经济自主权之日起,就提出了“贸易立国”的口号。战后日本经济的迅猛发  相似文献   

3.
日本既是个“经济大国”,又是个“资源小国”。战后,日本政府在“贸易立国”和“综合安全保障”等战略方针的指导下,随着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逐年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据统计,在从1960年到1980年的20年间,日本政府对外提供的“政府开发援助”猛增了将近30.5倍。战后日本政府的对外经济援助,其主要目的不外是为本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需要服务。首先,从“资源小国”这一实际出发,通过对外经济援助,  相似文献   

4.
<正> 战后日本通过引进技术,结合自己开发,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代价,使日本科学技术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对日本经济的崛起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日本技术引进所以能获得显著成果,其中一个重要经验是日本政府对技术引进的宏观管理是比较成功的。它既充分发挥私人企业的活力,以加速技术进步,增强其竞争能力,积极扩大国内外市场;又控制私人企业经营的盲目性,使其技术引进和技术革新活动适应国家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的需要,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本文就战后日本技术引进宏观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进行一些探讨。一、根据各个经济发展时期的战略目标和产业政策,并从本国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出发,有重点、有步骤地引进国外技术。  相似文献   

5.
战后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日本的主要产业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很多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对外贸易连年逆差。日本政府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全面推行了“贸易立国”、“输出第一”的经济战略。在这一战略方针指导下,日本的中小企业通过降低成本等多种途径,提高了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使商品输出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一、战后中小企业商品输出的发展战后初期到五十年代前半期,是日本中小企业商品输出的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  相似文献   

6.
如果按照托夫勒的说法,地球上已经发生过三次科技浪潮,当西方国家又在兴致勃勃地推动第四次浪潮时,面对新的技术革命挑战,东盟他们纷纷通过高层次决策,掀起一股不小的科技新浪潮。 日本大力引进技术的发展捷径给东盟以极大的启示,近20年来,东盟各国始终把引进吸收西方先进技术放在第一位,走了一条“吸收——仿制——出口”的发展道路。对引进技术大开绿灯后,东盟又及时对外资的投资方向予以调整,引导其流向技术结  相似文献   

7.
引进外资是战后各国工业化的必由之路。然而,日本却被称做是最后一个不靠外资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战后虽然日本也通过出让股份、接受贷款、吸收国外直接投资和同外国技术合作等形式引进了部份外资,弥补了内部资本积累的不足,但是,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在资本自由化方面有很多独自的特点。战后日本引进外资的政策可归纳为如下几个特点: 1.严选制度。根据1950年日本政府所制定的“外资法”,对于希望引进的外资采取个别审查的严选制度。选择的标准是:①直接或间接地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者;②直接投资对于重要产业或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者。对日本经济的复兴有不良影响者不得引进、基于上述几项标准,即对日本经济发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政府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重视国内产业资本的积累和消费资金向生产资本的转化,也十分重视引进和利用外资。本文试就日本的外资引进及其经验进行探讨。一、引进外资的发展阶段战后伊始,日本政府就十分重视利用外资,并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扩大引进形式和规模。据统计,1950~1984年度,引进外资累计额达1439.13亿美元,采用的形式有贷款、股票、股份、公司债券、外汇债券和技术援助等。纵观日本利用外资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台湾科技政策的特点与实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本特点 台湾科技政策虽经多次调整,但其重引进、重实用性应用科技,重科技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等基本特点却始终保持不变。 第一,以引进作为科技发展的主轴。台湾在制订科技政策之前的60年代,就走上了“自流式”引进技术的道路。60年代以后,鉴于自身技术基础薄弱、资金不足,难以进行自力技术开发,故仍强调走“引进”这一捷径。因此,在历次科技政策调整中,都不放弃这一“策略手段”,所不同的只是引进的方式和内容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举世瞩目。日本政府通过大力推行生产专业化,充分利用部门内部协作的力量,迅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通过不断引进新技术和创新,迅速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在生产专业化与技术现代化的基础上,生产出大量价廉、质优、竞争力强的产品,从而迅速地打开和扩大了国内外市场。市场的扩大又反过来促进了生产更加专业化与技术现代化,结果形成了从生产到流通的相对通畅的循环。这就是战后日本机械工业迅速发展的基本道路。战后日本机械工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恢复改组、全面发展和机电结合三个发展阶段。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日本机械工业由一个结构落后、技术依附于外国的工业部门变为结构先进、技术独立的工业部门。它不仅为日本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增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同志在最近召开的市、地委书记会议上指出:“今后要着重抓好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两件大事,加快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和引进智力的步伐。”这一指示将有力地促进我省各项引进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认真执行了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对外签订合同已达41,000多宗,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并引进7亿多美元技术设备和科技知识。这对我省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省在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方面成果较大,但在引进智力方面重视不够。由于缺乏科技和管理知识,致使已引进的外资和技术未能充分发挥的作用。我们认为引进外资、技术和智力,这三者是紧密关连、相  相似文献   

12.
“没有国债,便无日本的现代化”。这是日本财政部官员回顾战后经济振兴史所作的评价。事实上,战后日本政府推行的经济发展政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财政的辅助;而大量国债的发行是为财政支出的扩大提供了重要财源。截止1986年,日本的国债余额高达145万亿日元,占 GNP 的43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奇迹般地实现了经济恢复和发展,雄居世界经济大国地位。在其成功背后,特殊的政府·金融业·企业间关系,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一、“日本铁三角”形成的背景“日本铁三角”是人们对日本政府·金融业·企业三者间的紧密关系的比喻。这一比喻,贴切、形象且深刻。“日本铁三角”的形成,是有其特殊的历史和政策背景的。首先,从历史背景看,在明治维新之初,日本的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远未得到充分发展,而且当时的国内外环境严峻,无论在时  相似文献   

14.
今年2月,我在日本东京财团作客座研究期间,调研了日本通产省、科技厅等政府机构、东京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和若干研究所,深切体会到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其中政府在营造技术创新环境方面,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有些值得我们研究借鉴。日本在60年代从国外引进技术,70年代后期把科技政策的重点转移到本土的发展上,80年代,日本追赶其他先进国家的过程已经完成,于是在“技术立国”的口号下,将重点转向“基础技术”和“国际化”。有两种主要的推动力给80年代日本的技术政策带来了变化。一是内部推动力,一是外部推动力。内部推动力来…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密度极高的国家之一。虽然它的平均密度很高,但分布却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三湾一海”这一狭长地带。这是日本在高速增长时期集中开发战略的结果。(一)集中开发思想的提出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为标志,战后日本国土开发的指导思想从“物质动员”性开发转向经济合理化开发。五十年代初日本政府在《国土综合开发法》指导下,先后选择了19个地区作为“特定  相似文献   

16.
一、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沿革日本是一个起步较晚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证券市场同其经济发展状况一样,具有明显的“追赶型”,战前和战后初期发展缓慢,现已成为当前世界上规模宏大的证券市场之一。早在十九世纪中叶,日本政府为维护旧武士阶,开始发行了秩禄公债、金禄公债等各种公债。1870年日本政府制定国立银行条例,随后又以伦敦股票交易所为模式,制定了《股票交易条例》,并于1879年5月  相似文献   

17.
日本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战后日本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关系的演变,来评价日本政府与市场和企业的关系。日本政府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关系的经验,对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技术创新模式的演进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战后的短短十几年,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迅速提升了其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日本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模式,其演进过程表现为“模仿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的基本特征.回顾日本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变过程,我们发现创新组织方式的合理运用是日本技术创新顺利开展和实施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得益于针对不同模式的特点有选择性综合使用.在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要做到强化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作用、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源泉作用,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中的支撑作用以及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重点生产方式”是日本政府为扭转战后初期困难的经济局面所采取的一项经济政策。它的实施使当时走投无路的日本经济,迎来了“恢复的黎明”。分析这一政策的制定过程、内容和实行情况,是研究日本政府干预经济的一个课题,对于我国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是颇有借鉴价值的。战争使日本遭受了惨重损失,社会总财富损失了36%,约为1,057亿日元。①1946年度,日本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仅为战前(1934~1936  相似文献   

20.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地复苏、崛起,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经济腾飞之“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日本政府重视宏观经济的调控,强化产业政策的引导,适时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开创了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 一、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日本政府认为,经济运行永远是动态的,一些产业的兴起成长,必然有另一些产业在衰退,政府的任务是及时调整,避免更大的损失。战后,日本国内最早呈现衰退的是煤矿业和纺织业,它们曾是战后初期带动经济恢复和自主的重要行业,但进入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