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数字化技术与发电等传统行业的结合可以兼顾转型创新和节能减排的发展诉求,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途径,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当前,发电企业正面临能源结构变化、用电需求波动、业务运营环境复杂多变等挑战。如何全面、深化应用"云大物移智"等数字化技术,对业务进行优化重构,实现生产、管理、经营全过程的业务优化重构,支撑发电企业向"能源生态服务商"和"能源运营商"转型升级是一项重大研究课题。本文构建了基于文化力、品牌力、聚合力和治理力的"四力"企业数字化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循环框架将深度影响"十四五"期间的中国经济,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将成为畅通循环的重要支撑.基础设施投资及建造市场也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基础设施建设公司作为中铁建设集团战略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以"揽干一体"的独特优势,坚持"投资+...  相似文献   

3.
新常态下,高速增长和大规模刺激性投资不复存在,行业同质化竞争和产能过剩将更加严重,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转型升级的根本问题不是规模和增速的调整,而是核心竞争力的转型升级。在明确业务转型方向之后,围绕战略目标实现内部管理的转型升级,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关键。做好组织架构的优化调整。组织架构是战略实施的基础,组织架构的调整应该遵循"一个适合,四个接轨"的原则。一个适合就是要适合企业本身的属性特点,符合企业这一经济组织的要求。四个接轨,一是与战略接轨,根据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向坤 《董事会》2013,(9):105-105
中国经济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头,而产业创新无疑是转型升级的关键。为此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的话题一直是媒体热议的焦点,但是创新仍然是中国经济体系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我们不妨将目光投向太平洋彼岸,发现进而有选择地借鉴。客观地说,哪怕就是在美国,创新仍然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并且这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地政府及企业都在积极探索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法,绍兴县印染产业集聚升级的成功实践,为全国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有益的启示。模式之一创新落到实处"创新"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为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绍兴县在工艺技术、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推进印染产业全方位创新。在工艺技术创新方面,严格设定技术、工艺、设备准入标准,并对印染企业集聚升级的设备配置,专门邀请由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逐一进行审核把关,强势采用先进,坚决淘汰落后。在组织结构创新方面,依托政策和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企业升级。在管理模式创新方面,政策推进与严管严控并重,通过制定政策,努力让中小印染企业感到诚意,从而主动转型升级。通过上述3个"创新",绍兴印染业的要素优化、技术水平、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要求,阐述煤炭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分析新时代下如何精准把握煤炭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从思想理念、战略方向、产业发展、产品转型升级、企业动能、商业模式六个维度进行研究,为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7.
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国际化经营规划缺失.目前,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国际化经营规划缺失的问题比较突出,普遍缺乏战略思想,经营中存在短期行为,面对未来的发展变化,缺乏应对措施.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尚未意识到战略对企业的重要性,缺乏地区市场布局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转型升级的长远目标;二是部分企业定位不准,偏离企业实际,难以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三是部分企业的发展战略严重缺乏基础,盲目扩张,与企业资源不适应,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构建信息化为动能的高效项目管理体系;拓展智能化为支撑的智慧物联监测体系;聚焦核心业务智能建造应用。1路桥施工企业发展智能建造势在必行智能建造引领路桥施工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智能建造囊括BIM、GIS、IoT、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9.
新材料是促进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支撑和保障。化工新材料产业对提升中国材料工业整体实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化工新材料专题论坛上,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针对化工新材料的重要意义、新材料的发展方向以及应用领域等交流了自己的观点。化工新材料举足轻重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国家先后颁布了《新材料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根据"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特征,明确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产业升级成为了提及较多的关键字。除此之外,环保、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也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未来产业转型升级大趋势"新常态"的阐述透露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也可以说我们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处在一个历史关键点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  相似文献   

11.
《纺织服装周刊》2012,(21):24-28,69
"十二五"是中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纺织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势在必行,而作为其支撑的纺织机械行业,则必须紧跟纺织业发展的脚步。棉纺、毛纺、麻纺、丝绸、长丝织造、化纤、印染、产业用、针织、家纺等行业发展现状反映出来的问题和诉求,都在一定程度上描绘着相关领域装备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许正中 《董事会》2011,(6):64-66
世界产业格局仍然在以惊人的速度革新,中国企业捕捉并把握未来的创新驱动力,是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3.
正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是能源转型的基本保证。6月17~18日,以"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绿色引领产业转型"为主题的中国炼油技术高端论坛在京举行。来自石油石化企业、研究院所、高校的院士、专家200余人参加论坛。与会专家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石油化工企业应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正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化工产业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为主体、煤化工多元化补充的战略发展格局。但是,我国化工产业"大而不强",技术含量高的高端产品仍然主要依赖进口,国家将化工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作为"十四五"时期石化行业发展的两大重点。其中,化工新材料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化工由大向强跨越的关键领域,也是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两场相遇"同步火热演绎:一是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在三、四线城市全面"相遇",基于渠道资源和客群资源的争夺战愈演愈烈;二是优势企业与资本市场全面"相遇",资本已经成为服装业走向深度整合并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16.
从动力机制的角度看,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实际上是在市场机制以及政府行为的共同作用下,各种资源要素禀赋的流动和整合的过程。因此,从动力机制的一般理论出发,考虑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特殊因素,可以从市场—政府这一格局分工的角度,对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和配套制度支撑条件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与重构。在我国国际节能减排的承诺和国内资源、环境双重约束下,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政府和市场两大力量的推动:政府主要通过制度创新和增加公共政策供给来发挥主导力作用;市场通过"五动力"发挥内生力作用:关键动力—生产观念变革、直接动力—生产结构调整、核心动力—科技创新、加速动力—市场化改革、外部动力—国际国内能源发展形势,以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是推动集团公司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信息化建设是集团公司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转型升级的基本手段。集团公司将科技与信息化工作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由技能型企业向拥有核心技术优势的创新型企业转型,作为未来发展的"七个转型"战略之一;将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说行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行业转型升级的主线和方向是什么?企业转型和企业升级能分得开吗?企业转型升级实践中有哪些典型路径?每种典型的路径选择有哪些关键要点?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各类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产业景气下滑,投资增长减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宏观经济和投资形势密切相关的工程建设市场,面临项目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融资难度加大等  相似文献   

19.
李友 《IT经理世界》2012,(13):94-95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已成为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已成为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尝试参与全球性竞争,企业信息化水平所处的阶段,逐渐成为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占据先机的关键力量一一无论企业处于哪一个细分行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纺织》2012,(4):33-34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但在推进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国家还是需要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转型升级不是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谈到劳动密集型产业迁移、转型以及产业"用工荒"问题时,全国人大代表、国内最大的羽绒服企业波司登集团董事长高德康颇为感慨。今年"两会"上,高德康的提案紧紧围绕小微企业、实体经济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