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歌中国的撤出,在海内外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投资环境的讨论,不管定论如何,人们意识到,谷歌事件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标  相似文献   

2.
谷歌中国的撤出,在海内外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投资环境的讨论,不管定论如何,人们意识到,谷歌事件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谷歌中国的来去自由,其本身就表明,中国的投资环境已经越来越成熟。人们在讨论中厘清了一个基本事实:一个谷歌走了,一定会有很多个谷歌成长起来.只要中国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革开放的国策。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13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对自改革开放以来延续的对外资各项优惠投资政策正式画上了句号.这种调整从国家层面传递了两个信号,一个是中国已经走出发展资金缺乏的时代,一个是政府把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4.
外商在中国的投资环境,可以90年代中后期为界线做一个简单的划分。在那之前,中国的投资环境一方面是硬件条件较差,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所以外商投资的软环境也比较弱,因此外资对中国的投资环境非常缺乏信心,甚至担心私人资产在中国能否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力拓、谷歌事件会损害中国的投资环境,事实上,指责中国商务环境越来越恶化的理由言过其实,中国的商务环境这几年来确实在发生快速而复杂的变化,但这不是针对外企而变,而是因为产业调整、政策规范、消费者维权意识提升、竞争加剧等因素所致。回顾过去30年中国取得的很多成就,无论是在经济方面、民生方面,还是一些政策创新方面,都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也给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国际化发展战略,而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必然会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推出了许多的优惠措施来吸引外资,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的中国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投资环境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文章将改革开放至今分为三个经济时期,着重从外资政策、劳动力市场、市场环境、技术这四方面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投资环境的特点,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投资环境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朱庆娟  门树元 《企业导报》2014,(20):164+171-164
<正>中国步入改革开放而立之年,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巨大的市场吸引着大批外资涌入,民族品牌在对接和碰撞中收获多多,教训也不少,但让外资和平融入中国,公平参与竞争,当是中国经济自信迎接全球竞争的良性趋势。短短几个字"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瞬间在中国大地上刮起了龙卷风,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中国的品牌以及近些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通过多个实例阐述了汇源事件的深刻内涵以及对该事件的分析。一、汇源事件简介  相似文献   

8.
投资和消费关系问题、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道路的选择问题、以及区域增长的格局和区域差距三个问题,是当前在讨论中国中长期发展的热点问题。这几个题目与当前“十一五”规划问题是相关的,在此作一讨论。投资和消费中国投资率和消费率的讨论是当前我们考虑中国中长期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4%。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投资率也持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在此仅包括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的产业构成,第一产业投资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很小,这些年来基本保持在1% ̄2%…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应《中国新时代》杂志邀请,威科中国旗下的财税板块CCH产品部门进行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共有24家外资企业的财税管理人员参与了此次调查。CCH调查的主要结果包括:外资企业在华投资,重点考虑的因素前两位为:市场环境(83.3%),税负(70.8%)。  相似文献   

10.
《东方企业家》2010,(3):24-24
2010年互联网界的开年大戏,莫过于“谷歌退出中国”事件.很多人为谷歌的态度击节,不过随后谷歌官方博客发表声明:“谷歌中国的员工们仍在一如既往地努力向我们的用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用户和合作伙伴对谷歌是非常重要的。”顿时有无数的网友大呼被谷歌“闪了一下腰”,一名谷歌粉丝在MSN签名上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1.
2014年,互联网行业发生了一件重磅事件——百度挖来了“谷歌大脑之父”吴恩达(Andrew Ng)加盟百度实验室,聚焦构建百度人工智能入口.在商业模式风云变幻、投资界追捧估值飙升的中国互联网行业,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引入的最重量级人物.展开吴恩达华丽的职业生涯,除了“谷歌大脑之父”之外,他还有一个身份:全球最大的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的创始人.Coursera是基于MOOC体系的在线教育平台,目前主要面对世界各大高校.百度此举,再次让人们把目光投向这个近期“出镜率”十分之高的词-MOOC.  相似文献   

12.
万丰模式的来源及形成 上世纪80年代初,土地承包责任制推广以后,农民真正获得了土地使用权。经过学习讨论,仅仅一个星期,深圳万丰村的4500多亩土地立即承包到户。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涌起,香港工商界人士看准了深圳市的投资环境,纷纷前来投资办厂。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些年来注册会计师事业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法制建设的加强,我国的经济环境和法雄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法律法规在逐步完善,公众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步提高。深圳原野公司事件、长城机电公司事件、海南新华事件三大审计案件的审理使人们对注册会计师的法  相似文献   

14.
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韩晶玉,王雪枫利用外商投资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法规的不断完善,为外商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已形成了外资...  相似文献   

15.
胡泳 《中国企业家》2009,(14):40-40
在发布Chrome浏览器之后的9个月,谷歌宣布了一个新的项目:Chrome操作系统。谷歌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浏览器工作的各种操作系统诞生于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但人们不是全无疑虑的。  相似文献   

16.
张晋 《人力资源》2015,(3):54-55
市场环境促使企业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组织课程、课时和讲师,来应对日趋细化和高要求的用户体验,企业也需要聚合多方资源应对用户需求,这种全新的协同形式对培训组织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互联网行业发生了一件重磅事件——百度挖来了"谷歌大脑之父"吴恩达(Andrew Ng)加盟百度实验室,聚焦构建百度人工智能入口。在商业模式风云变幻、投资界追捧估值飙升的中国互联网行业,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引入的最重量级人物。展开吴恩达华丽的职业生涯,除了"谷歌大脑之父"之外,  相似文献   

17.
个案解读:谷歌投资迅雷当谷歌(Google)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与迅雷创始人、COO程浩坐在一起商谈合作的时候,这个世界上可能就属李彦宏的心里不是个滋味:前者是自己现在最大的竞争对手,而后者则是自己以前的老部下。但现实就是如此,在以利益为第一考量原则的中国互联网市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对于目前极力超越百度的谷歌来说,选择与迅雷合作不仅在商业上有利可图,同时也希望给对手一次心理威慑,但谷歌能否把这种合作转化为具有远大商业前景的竞争力,以及能否在盈利模式上超越百度,这都是它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两个全球最大等于一个中国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投资市场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经济景气指数所在;这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而言,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会迎来外商在华投资新的一轮高潮.这一高潮的出现,为中国利用外资来发展国民经济,积极参加经济全球一体化提供了历史的新机遇.面对着新转型,人世后的中国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经济社会的变革,更是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体制下完成的一次全面经济法律制度的变革,应当讲,这种变革是深刻的,对中国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和深远的.在这场变革中,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在中国逐步对外国投资者实行国民待遇,可以说是促进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和促使中国经济法律制度变革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国民待遇"原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执行,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加薪是一个企业敏感的话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反映,企业加薪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原因,全员加薪就是一个企业认识经济大势和员工价值的过程了引子:谷歌全员加薪10%谷歌为员工所提供的待遇和工作环境一直以来受到业界的称赞,在求职者心目中,谷歌更是很多人的首选。不过谷歌并没有骄傲自满,为了留住人才,谷歌决定明年为全体员工加薪10%。这个消息是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周二晚间通过公司备忘录宣布的,不过不久《财富》就获得了这份文件的拷贝,同样《商业内幕》也得到了这一消息,并且将该消息曝光了出来。  相似文献   

20.
实施内沿合资与中西部择优开发 中国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的成效十分明显。但由于东、中西部引进外资的非均衡发展,客观上又拉大了内沿两地的差距。在东部地区发展的同时,如何开发改善中西部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外资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1.内沿合资是改革开放的深化与改善中西部投资环境的重大举措。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发表之后,加快了中国经济改革,也为本文提出内沿合资改善中西部投资环境以良好的启发。通过内沿合资,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金,进一步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从而使改革开放得到进一步深化,同时,为使中西部吸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