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伍林生 《特区经济》2008,235(8):119-121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张安全网"。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城乡低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为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创造了历史条件。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必须坚持满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需要的原则、城乡平等的原则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要做到城乡低保认识上的统一、城乡低保资金筹集的统一、城乡低保标准调整机制的统一和城乡低保管理制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3月9日的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的部长、副部长答记者问,谈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情况时,民政部李学举部长说:在城市,对符合低保标准的困难群众,现在都已实现了应保尽保,在农村已经实现了困难群众的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3.
一、政府主导,城乡联动,全面推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东营市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管理规范、制度保障、城乡联动、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在全市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住房、医疗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整合了社会救助资源,提高了对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水平。(一)缩小贫富差距,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实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最主要、最有效的救助方式。近几年来,东营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着力推进统筹…  相似文献   

4.
该文利用我国36个城市1998—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变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低生活保障而非基本生活保障;“低保”标准并未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低保”标准对贫困者就业意愿具有较弱的负效应。文中提出应采取以下措施完善“低保制度”:对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提高标准;以收支衡量贫困,保障标准全面化;设置量化指标,评估过程客观化;考虑家庭情况,“低保”标准梯度化;设置不同救助,救助方式套餐化。  相似文献   

5.
梁鹏  刘肇华  杨达  王立朝 《发展》2009,(3):47-48
一、金昌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基本救助制度发挥了主体作用。城市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甘肃省金昌市按照173元的标准,2008年9月,保障对象7202户,15930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650.2万元,人均月补差117元;累计发放生活补贴691.2万元,人均月补贴58元。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宜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管理规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截止目前,全市农村低保对象3788户、10517人,月人均补助20元,使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2010年,榆阳区注重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努力提升低保救助质量,探索总结出了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动态管理先进经验,全年低保救助27278户53728人,发放保障金和补贴补助8806.76万元,有效保障和提高了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受到上级民政部门充分肯定,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认可。规范民主评审程序,推行低保阳光操作,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近年来,榆阳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低保得到了全面覆盖。为了进一步规范民主评审程  相似文献   

8.
自国务院决定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对缓解城镇贫困现象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近年来物价上涨问题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的密切关系已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物价上涨情况下城区最低生活保障金水平能否对低保户进行有效救助?低保工作在相对完备的政策下还存在什么问题?文章主要通过对安庆市低保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促进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社会保障制度的蓬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志俭 《发展》2002,(8):43-45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开展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的工作,目的是尽快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城市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作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政府,为了充分保障困难群体的利益,真正做到对低保人群一户不漏,4月底5月初民政部派出十个工作组,开展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紧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力争对所有达到贫困线标准的人群实现应保尽保。目前,中国各地正在加紧推进这方面的工作。现场传真:湖南构筑社保安全网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民政部门的救济保障对象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  相似文献   

10.
寇凤超 《北方经济》2009,(13):30-3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制度)是国家和社会对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救助的制度.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相似文献   

11.
关于推进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保社 《北方经济》2008,(17):35-37
一、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内涵 社会救助体系,指的是由国家为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以及为保证这些制度的实施而形成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网络、物质技术条件等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在我国现阶段,新型城乡救助体系则是指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灾民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法律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2.
大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制度")起步较早,从1997年开始在部分县区进行试点,截至2005年底,全市8个涉农区市县均先后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全市共14337户、25648人享受到了农村低保待遇,农村低保制度在保障农村困难居民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农村低保制度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如农村特困居民应保未保、保障标准不统一、税费改革后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偏低等.  相似文献   

13.
何佳 《辽宁经济》2004,(6):22-24
城市低保人群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中不容忽视的群体。1994年以来,中国逐步确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制定最低生活保障线,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困难群众提供经济补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最后一道防线”,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几乎覆盖因下岗、失业、伤残、离退休而面临生活困难的所有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4.
赵大勇 《唐山经济》2005,(10):43-44
迁西县地处唐山市北部,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417个村,总人口36万,其中农业人口31万,是个“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近几年,该县坚持以“政绩看民生”,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救助范围,走出了一条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专项救助为重点,以其它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之路,有效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5.
简讯     
《中国老区建设》2013,(2):40-41
灌南县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江苏省灌南县对符合条件纳入保障范围的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同时做到按月、及时、足额发放低保补助金。截至目前,共发放城乡低保金4473.57万元,有3万余人享受到了城乡低保补助金。  相似文献   

16.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缓解城市贫困、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实现社会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维护居民的基本生活,实现"应保尽保"为基本目标,以减少贫困,实现脱贫为终极目标。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依旧难以避免政策偏差的产生,构建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评估路径,提出低保政策改进方向,减少甚至避免政策偏差,有利于保护我国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相似文献   

17.
《唐山经济》2007,(4):29-29,35
社会救助体系是国家为救助困难群众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以及与这些制度相适应的配套要素。近年来,汉沽管理区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服务宗旨,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扩大保障范围,深入推进以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为主体,以教育救助和结对帮扶、社会捐助等社会帮困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汉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为妥善解决城市困难群体生存问题而实施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标志着城市低保制度的施行进入了正式化和规范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三十多年来,作为民生“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不仅在保障城市贫困家庭基本生活方面作用显著,同时,也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切实保障和改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上世纪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的基本生活,江西省定南县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提高社会救助标准,约1.2万人从中受益。社会救助标准提高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300元提高到35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130元提高到17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月人均标准分别提高到220元和180元;城市和农村上世纪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月人均救助水平分别提高到265元和225元。  相似文献   

20.
徐绮珠 《中国经贸》2010,(16):166-167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安全网的最后一道保障线,是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又是社会救助制度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在现阶段,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保障城市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现阶段城市低保标准入手,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现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