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百年交行需要一流的IT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通银行”)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银行之一。一百年来,交通银行肩负着民族品牌继承者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探索者的双重历史使命,见证了我国跨越两个世纪跌宕起伏的金融发展历史,亲历了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和历史性变化。特别是2004年以来,交通银行再次成为新一轮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2.
焦云 《国际融资》2008,(7):22-23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民族金融品牌,当代交通银行更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践行者,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沪港两地成功上市、战略转型,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在不断开放的中国金融业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交通银行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是交通银行成立100周年,也是交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与中国基金业共成长的10年。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经济发展一浪高过一浪,中国加入WTO的经济大环境下,山西作为中国一个发展较慢的省份,该如何发展本省民营经济,金融方面该提供何种支持。都是我们每个经济工作应深思的问题。本就山西民营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并由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势力瓦解,由此产生的旧势力和新势力矛盾和冲突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这时的金融形势处于一种极其混乱的状态下。阎锡山一上台,便大力抓金融搞经济建设,使山西成为"模范省",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论文从北洋政府时期阎锡山实施的一系列金融政策出发,得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主导下的金融发展,这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案例和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窦雪  李玉峰 《云南金融》2011,(7X):87-87
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势力瓦解,由此产生的旧势力和新势力矛盾和冲突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这时的金融形势处于一种极其混乱的状态下。阎锡山一上台,便大力抓金融搞经济建设,使山西成为"模范省",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论文从北洋政府时期阎锡山实施的一系列金融政策出发,得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主导下的金融发展,这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案例和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交通银行信用卡业务增长最快的一年。随着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用卡市场的不断发展,交通银行以其在零售行业中的传统优势和开放精神,审时度势,较早确立了人力推动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战略。从2004年成屯太平洋信用卡中心至今,交通银行信用卡业务坚持走“中国人的环球卡”之路,  相似文献   

7.
高端论坛     
交通银行和汇丰集团最高管理层关于全球金融形势与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展望,以及金融专家对两行合作交流的评价。交通银行蒋超良董事长和汇丰集团葛霖(Stephen Green)主席展望交行和汇丰集团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中外资银行合作的深远意义。交通银行李军行长纵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前景及商业机遇。汇丰银行主席郑海泉(Vincent Cheng)回顾汇丰在中国的成长历程并阐述中国战略,汇丰银行总裁及行政总裁邵铭高(Michael Smith)构想亚洲市场发展以及汇丰在中国工商业务市场的发展前景。交通银行彭纯副行长与汇丰银行香港及内地执行董事王冬胜(Peter Wong)共同分享两行合作经验,展望未来合作方向。由汇丰到交行任职的交通银行叶迪奇副行长从零售银行角度,畅谈在交行工作的亲身感受和评价。著名金融研究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夏斌所长透析两行合作成功的关键,对银行改革提出前瞻性思考。Q:请您介绍一下交行未来3—5年的战略规划。蒋超良:未来3-5年是我国入世后金融业的全面开放的时期,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交通银行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行工作,促进各项业务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质量是第一责任、效益是第一目标、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用发展和改革解决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使发展转入又好又快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之路交通银行深圳分行宗德相今年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全面推进改革的重要一年,金融改革是其中的一大课题,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迈出开拓性一步。交通银行为金融改革的产物,作为当今我国最大的全国性商业银行,遇到了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9.
《新金融》2008,(2):52-52
《2008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一书是交通银行研究团队有关年度宏观经济和银行业发展的整体性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0.
<正>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是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1987年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作为首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既是百年民族金融品牌的继承者,又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交通银行景德镇分行1989年筹建,1990年8月对外试营业,1992年8月18日正式开业。  相似文献   

11.
《新金融》2006,(4):31-31
由中国金融网、搜狐财经和CCTV经济频道联合主办的“2006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专家年会暨2005中国金融年度人物颁奖典礼”3月18日在北京举行,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当选“2005中国金融年度人物”,交通银行行长张建国当选“2005中国银行业年度人物”。  相似文献   

12.
山西票号的内部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瑞焰  田朋 《新理财》2007,(6):42-43
山西票号在中国存续了一百多年,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票号的经营管理制度和理念无不体现了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思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人民银行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经过长时期的酝酿和众多筹备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交通银行恢复内地业务和机构的设想终于实现。1987年3月,交通银行总管理处由京迁沪,上海分行同时正式开业,这标志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一项重大进展,社会主义金融业空前兴旺繁荣,它将以一件突出的大事载入当代中国金融史册。关于交通银行的性质、意义和作用,《中国金融》上期已有评论和报道,本文只就交通银行  相似文献   

14.
2018年,交通银行迎来110年华诞。时间追溯到1908年,交行因民族责任而诞生,以赎回京汉铁路为开端,登上了中国民族金融业的历史舞台。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交行昂首屹立110年。这110年的发展历史,正是一部金融报国的历史,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一部变革图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新金融》2008,(1):F0003-F0003
《2008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一书是交通银行研究团队有关年度宏观经济和银行业发展的整体性研究报告。主要从商业银行的视角分析判断未来宏观经济金融及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本书主要由两方面内容构成:  相似文献   

16.
《新金融》2008,(1):F0003
《2008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一书是交通银行研究团队有关年度宏观经济和银行业发展的整体性研究报告。主要从商业银行的视角分析判断未来宏观经济金融及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本书主要由两方面内容构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对清朝末期山西平遥票号的兴盛和衰败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从其兴盛近百年,执当时中国金融之牛耳,到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历史过程中,汲取一些对于当今银行业具较大借鉴意义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从而为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的进一步改革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文章认为,在当前形势下,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商业银行将参与到国内的金融业竞争中来,国内的经济金融形势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只有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对经营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不断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并实现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中,金融活动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金融源远流长,多姿多彩,曾创造了不少世界金融史上的第一,近代金融经历的曲折与磨难、创新与发展,也令人瞩目。特别是民国以来一批银行家的探索和创新,在近代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记忆。近代金融发端始于传统钱庄的转型。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钱庄,其经营的业务原来是小打小闹,但是当一批批洋人前来做进出口生意时,钱庄提供了一种便利的金融工具——庄票,这种"早期支票"的使用,给钱庄发展带来了契机,由此开始了钱庄的鼎盛时期。而山西票号则在多年经营积累的基础上,利用战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源的旺盛需求,山西省股份制商业银行从无到有并逐步发展壮大。1989年交通银行太原分行设立后,1998年至2001年,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相继入驻山西,太原市城市商业银行和大同市城市商业银行也先后组建成立。几年来,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不断拓展,规模日益扩大,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有力地支持了山西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刊 《新金融》2013,(12):4-8
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暨互联网金融研讨会在苏州召开。来自阿里巴巴、宜信等主要网络金融机构代表与4 4家银行业协会成员单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交通银行作为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单位,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连平主持了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就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互联网支付领域业务已经对银行构成了挑战,但基于金融的本质属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互联网作为一种金融溢出,弥补了现有金融体系不足和满足了大众金融需求;必须对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注重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