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欧各国在1945年解放以后,在土地改革中没收地主、旧官僚、敌伪分子和教会的部分土地以及旧政权官办农场的基础上,仿照苏联模式先后建立了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大型农业企业——国营农场。建场初期,在各国政府的扶植和优惠政策下,国营农场得到了迅速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东欧各国当时实行的高度集权的旧经济体制,严重地阻滞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样也束缚了国营农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和东欧国家的国营农场都是仿效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在旧体制下出现的弊端也大径相同。但他们自五十年代中期起先后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为了解苏联和东欧各国国营农场改革的背景和进程,参考和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探索我们农场改革的新路子,中国农垦经济研究所编写了《苏联和东欧国营农场的发展与改革》一书,预计将在1988年10月出版。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遇到许多法律问题。完善法制,对推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承认法律,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把法律引入到对所有制的理解,对经济改革有重要作用。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定的核心,是判断经济制度的最重要标尺。对所有制的理解和讨论,关系到改革能否有基础的理论,能否取得各方共识。从所有制理论到所有权的法律界定,涉及很多基本理论,也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或说是各种所有制企业的评价和发展问题。(一)从法律与经济结合…  相似文献   

4.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相匹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大新突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产资料所有制由单一的公有制,发展为国营、个体、私营、合营、外资等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但是分配制度改革却相对滞后,过度牺牲效率而追求绝对公平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和单一的按劳分配格局,迎合了人们那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封建小生产意识,始终是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思想误区。党的十五大创造性提出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了所有制改革与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匹配和同步推进。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了整体联动、协调发展的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分配理论的一大发展随着所有制改革和多元化产权主体的出现,各种生产要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协同发展、共享共赢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在共享模式下,以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民共进耦合机制为契合点,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个性化运营模式,需要将共享经济理念应用到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在混合制改革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同时也对共享平台效能提出更高要求。要实现共享经济共享共赢,关键在于通过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企业资源共通共用分享系统,探寻企业权利分享分配机制,建立全方位企业利益共享平台,最终推进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进程,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苏联、东欧国家对农业经济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和改革。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各国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改革中各具特色。如果把苏联、东欧国家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整体看待,它们的改革又具有共同性。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有几个突出的方面,一是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二是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改革。下面就这两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苏联和东欧国家农业经济改革的诸多问题中,优先考虑的是发展市场经济及与其有关的科学研究的方向问题。该问题在全俄农业经济、劳动和管理科学研究所召开的大会上受到了与会的苏联、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农业科学家的重视。下面是座谈会上的发言。阿·依·奥哈布金,经济科学博士,全俄农业经济、劳动、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 我们座谈会的宗旨是交流带有各自国家特点的农业经济问题的意见。我们要讨论所有制、经营的形式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发展市场经济,向市场过渡时期的劳动报酬问题。在苏联未来要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的各种形式:集体农庄、国营农场、联合体、股份公司,农工联合体  相似文献   

8.
苏、东各国粮食购销体制经过几十年的改革,逐步分化出三种模式:以苏联为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购销模式;南斯拉夫的市场调节模式;匈牙利的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模式。 一、对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三种模式的评价 (一) 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粮食计划购销体制的评价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根据国内外战争环境和粮食严重短缺状况,在粮食收购方面实行了高度集中的义务交售制。这种做法在东欧各国曾一度得到普遍的移植。虽然粮食义务收购制在恢复战争创伤,为工业化积累资金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一制度的实行  相似文献   

9.
郭平 《山西农经》2021,(3):123-124
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中,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经济模式的转变。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模式,公有制经济成为国之根本,而国有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发展对改善民生极其重要。目前,国有经济虽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但存在竞争力不足、管理僵化等问题。从财务预算管理角度论述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方案,以期完善国有企业的制度以及提升其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是推动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再上新台阶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出"要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改革的主攻方向,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改革的重要任务,把完善国资监管机制作为国企改革的有效措施",这一主题体现了我们党在新时期的实践与理论创新在改革中的不断向前发展。对此,笔者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国企改制,围绕"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1.
所有制改革问题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个敏感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重大实践问题。为了推动对这一问题的理论探讨,寻求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所有制形式,本刊在这期特邀请中国农科院农经所部分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就此进行笔谈,从中可看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很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农村今后将是一种以合作经济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元化所有制并存的格局;一种观点认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应是私有化;此外,有的同志提出了建立社会模拟资本体制的理论构想。为了使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更深入一步,本刊还拟围绕农村所有制改革及其发展趋势等问题继续组织讨论。欢迎关心此问题的同志踊跃挥笔,参与探讨和争鸣。我们期待着更多的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论证深刻的佳作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走什么路子,采取什么步骤?这在理论和实践上仍有许多重大问题亟待研究解决.本文仅就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目标模式与农村信贷调节机制问题谈一些看法.关键性的一步农村经济改革,我认为大致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改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第二步是发展商品生产,建立新型的农村商品经济体制;第三步是逐步消灭城乡差别,实现农工一体化.第一步改革花了约五年时间(从1979年到1984年),成功地实行了以农业联产责任制为中心的改革,调整了"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使长期被旧模式束缚的生产力得到了  相似文献   

13.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优化国有企业运营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上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留下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梳理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在总结本轮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现状基础上,对仍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以期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镇化质量有待提高。目前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城市发展在占用土地方面节约集约程度低;经济结构问题突出;城市居民居住质量不高,中产阶层发育壮大的空间小;城乡人文景观水平不高;城市管理体制僵化,以上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都与土地制度有关,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今后要进行的改革主要是:第一,明晰土地产权,根据土地的公共性程度的差异,建立混合的或多元的土地所有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十八大五中全会关于"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鼓励通过员工持股的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提出,国企股权激励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话题尤为引人注目。当前我国国企的股权激励正处于起步探索时期,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股权激励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股权激励可以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进一步改革。文章通过总结国企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现状,分析方案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下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建议,以期能够推动国企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进而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突破了单一的公有化经济的模式,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新格局;二是改变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间存在的壁垒森严状态,出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湖南省地矿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取得的成效,对十年来地质工作体制改革作了回顾,指出改革已使我国地质事业冲破了僵化的模式,开始了由产品经济向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转换,结束了长期封闭僵化的局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文章还就当前改革所面临的困难作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林业所有制改革已成为一个急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林业所有制改革进行探讨,以寻求适合林业发展的最佳目标模式。一、对当前林业所有制改革的评估(一)对林业集体所有制改革的评估1981年,南方集体林区开始划分“自留山”和“责任山”,尔后又实行了“两山并一山”的做法,将“责任山”也划为“自留山”。改革的结果,南方集体林区以个体林业为主体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改革的探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从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解决"三农"问题等几个因素综合考虑: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并完善农地集钵所有制,不要在农村集体土她所有权的改革上大动干戈.事实上,对市场经济而言,对农业经济效率直接相关的,不是土地的所有权机制而是良性的土地产权机制.所以,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可以考虑在明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主体的基础上,变农村集体曩地的使用权为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  相似文献   

20.
前言苏联长期实行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向企业下达过多的指标,规定过死的限制,严重妨碍了它的农业生产的发展。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以来,苏联在经济计划和物质鼓励方面进行了多次改革,并且收到一定成效。苏联多次的改革是在原有所有制和经营形式基础上稳妥地进行的。这些改革的主要宗旨是,力图把集中计划领导与企业经营自主权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物质利益原则的鼓励作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