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日趋凸显,社会保障压力逐步加大,社会保障基金发行债券对于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当前社保基金发行债券的障碍,以及国内外事业单位发行债券的案例,结合我国特点深入探讨社保基金发行债券的三种模式及可行性,重点考量针对资本市场发行社会保障基金类债券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商》2015,(13)
社保基金入市改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完善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对于社保基金入市改革学者争论较大,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以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此方面的不断探索,社保基金入市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加上社会保障收支不平衡问题的不断凸显,社保基金入市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本文对于社保基金入市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概括总结了社保基金入市改革需要严格遵循基本原则,然后立足我国目前社保基金入市的现实情况,系统的论述了社保基金入市改革的基本策略,以期为进一步的提升社保基金收益水平带来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3.
郑晓玲 《市场论坛》2006,(11):58-60
社保基金所选取的筹资模式的种类与特点制约和影响社保基金的投资模式,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是其重要的投资渠道。为保证社保基金入市投资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取得稳定的收益,文章从社保基金入市的途径、社保基金入市的最低收益保证及风险防范、政府对社保基金的投资管制模式三方面做了探讨。文章最后在对我国全国社保基金入市的实践进行分析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邓亚萍  陈方正 《财贸研究》2006,17(2):146-147
一、社保基金投资海外资本市场的必要性目前社保基金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范围基本限于国内证券市场。理论上来说,社保基金投资内地证券市场可以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取得稳定丰厚的收益,但是现在突出的问题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系统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社保基金的承受范围  相似文献   

5.
关于在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步伐的加快,开放式基金的出台,社保基金与保险资金等不断进入证券市场,中国资本市场急切需要股指期货等有效的金融避险工具保证大资金的安全运营。本文主要对在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社保基金持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基金持股会抑制企业金融化;社保基金持股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国有企业、经营收益率较低以及现金持有量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社保基金持股可通过提高企业实体资产投资水平或增加分析师跟踪,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本文建议,应逐步扩大社保基金的入市规模,适当放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各项限制,充分释放社保基金在稳定资本市场与促进上市公司治理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李慧 《现代商业》2008,(5):216-216,215
国内外实践证明,社保基金入市会对资本市场产生深远负面影响.我国社保基金入市的市场环境和相应的制度措施先天不完善,为此,以我国市场经济现状为前提,立足于与社保基金相应的制度环境,对社保基金进入市场面临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对化解我国社保基金入市风险,推动我国社保基金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付红利 《中国市场》2014,(37):22-23
我国的社保基金投资进入资本市场的起步比较慢,并且投资渠道单一,使得我国社保难以实现增值。因此,对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风险与管理进行分析,通过对其市场存在的风险与管理问题进行度量,从降低投资风险与加强管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2009年6月19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社保基金理事会联合发布《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以下简称《转持办法》)。实施办法的出台不仅勾起了资本市场各方利益相关者对数年之间的国有股减持的回忆,更是引发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较大变动,对于社保基金是否应该介入上市公司治理,以及如何介入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社保基金存量已在3000亿元人民币以上,从表面来看,这是一笔数量庞大的资金,但相对于更为庞大的资金需求,这笔资金其实并不是很宽裕。因此,怎样开拓社保基金新的来源,使资金迅速增值,成了摆在社保基金管理人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让社保基金进入股市成了相当长时间里经久不息的一个呼声。  相似文献   

11.
鲁海岩 《商》2014,(34):67-67
社保基金全称为“社会保障基金”,是我国社会大众的生活保障金。由于其关乎民生,因此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基于社保核算会计的视角,对社保基金的管理进行探讨,研究了社保资金保值增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社保基金是国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建立起来的、专款专用的资金。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保基金运行机制的制度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在城镇初步建立了一个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体系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新体制没有很好解决历史遗留的庞大隐性债务问题,结果造成了社保基金运行中个人账户空账和资金缺口扩大等问题。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资本市场不发达和法制不完善等因素,也对社保基金安全、高效运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通过完善社保基金运行机制,解决社会保障体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资金面来看,基金业迅速扩容、社保基金和QFII即将入市、证券公司和其他机构的日益壮大,都为股市的向上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但是同时应该看到,下半年新股扩容加速将增加对资金的需求,对行情也将产生不利影响。以下对市场资金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三大渠道涌入增量资金社保资金入市根据公布的社保基金2002年年报,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国社保基金权益总额为1241.86亿元。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有关投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的规定,社保基金投资  相似文献   

14.
苗友澍 《北方经贸》2014,(12):40-41
在我国有些专项基金是专门用来支付社会保障事业开支的基金,它们是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进行制定的,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是社保基金。为了实现社保基金的增值以及保值,就需要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加深对社保资金投资风险的认识,从而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运行模式有三类:一是大型企业自办的企业年金;二是社保机构办理的企业年金基金;三是由保险公司销售的年金类产品.现行三种运行模式都有其内在缺陷.选择合适的基金投资管理模式,拓展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是企业年金基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社保基金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我国社保基金委托投资收益现状。第二,我国社保基金投资风险及其成因。第三,我国社保基金委托投资风险的防范。通过借鉴国外较成熟的社保基金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自身的特征,提出我们必须分别从委托方和代理方两方面针对社保基委托投资管理问题采取一定措施,即委托方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委托代理关系和应加强对代理方综合管理以改善委托投资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苏磊 《致富时代》2010,(4):23-23
社会保障基金是对受保人提后生活的一个保障,属于后备资金,随着社保的普及,社会保章基金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保障资金的保值要能够保证是增值的,社保基金的压力也就不断增大,其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方式也就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政府资金进入股权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由于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属于非经营性资金,与社会资本股权基金的运作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包括投后管理。本文以中关村政府基金为例,通过分析政府基金运作的特性,如委托国有基金管理机构管理、间接投资、政策诉求以及携带政府资源等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基金在投后风险控制、投后增值服务、基金评价以及退出方式等方面与社会基金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李翠 《北方经贸》2014,(12):35-36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加快了发展改革的步伐。在社保基金的深入改革过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的不足和问题,例如,保值增值方式单一、人口老龄化严重等等。对于社保基金来说,如何合理选择筹资模式,以及怎样有效地强化投资运营管理,已经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合理的选择筹资模式,拓宽筹资渠道,降低市场风险,强化投资运营管理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居民资本参与分配程度低,导致财产性收入较低,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比重过低的情况,本文提出划拨一定比例的国有股权,补充社保基金,探讨我国国民资本参与分配的途径,让更多群众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政策设想。该政策设想将弥补我国养老保险资金缺口与提高国民资本参与分配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切实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推动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以及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同时对具体操作中涉及到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按政策设想运作可能取得的效果作出了粗略的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