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下人民币升值利弊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怡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4):146-147
自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正面临着国内国际市场不稳定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人民币汇率也屡创新高。探讨了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利弊,阐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政策建议,为我国人民币汇率调整在理论和事实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菁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9):171-171
本文从国际收支、国内物价、国民收入、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等角度来分析人民币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总结了人民币升值后的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好处以及会带来哪些弊端。由此得出,我国应该顶住人民币升值压力,短期内保持汇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元航  龙凯宏  朱溪 《大经贸》2003,(9):38-42
人民币是否能顶住升值压力,成为近期关注焦点。人民币汇率的浮动都将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产生影响,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更加直接。人民币升值为何老调重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实质是什么?企业如何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以下专家的观点将给我们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国际收支、国内物价、国民收入、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等角度来分析人氏币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总结了人民币升值后的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好处以及会带来哪些弊端。由此得出,我国应该顶住人民币升值压力,短期内保持汇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2005年人民币放弃挂钩美元,这一标志性事件注定将成为中国汇改里程碑。以后,人民币逐年升值,至2008年底共升值21.1%。人民币升值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本文运用相关实例,通过对我国居民留学与海外旅游、进口商品、汽车消费等几方面的分析,来解读人民币的升值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8年,随着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破7",人民币升值进入关键的一年。加速升值已不仅是来自外部的被动要求,更是国内经济调整的主动需求。毫无疑问,人民币升值会给国内市场带来许多积极影响:有利于进口、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国内居民的国际购买力增强等。但也蕴含着不少负面因素:对外资吸引力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给外贸出口造成较大伤害、影响货币政策稳定等。所以,人民币升值堪称钢丝上的舞蹈,它可能引领中国经济和金融进入一个爆发式发展阶段,但也可能为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留下隐患。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加速,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积极、消极作用将进一步体现,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内容摘要:本文使用国家信息中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SIC—GE)深入、全面地分析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测算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3%和5%分别可降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21个和1.72百分点,显示出汇率工具确实可以成为降低我国通胀压力的有效手段。当然,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主要负面影响是会造成一定数量的农民工失业。因此,建议在目前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度加大人民币升值步伐,同时应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从而减少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此次人民币小幅升值,从消费方面看,进口商品的价格会有所下降,买进口货会更加便宜,对于出国旅游、探亲、留学的人们来说,在国外消费的成本会降低。但是,对那些手中持有美元的人们来说,手中美元是换成人民币还是继续持有?外汇理财该怎样选择?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地进行思考并做出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艳茹 《中国市场》2008,(26):34-35
从当前的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人民币汇率存在较大的升值压力,但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依然是我们国家当前需要继续坚持的大政方针,是应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最佳抉择。本文对我国面临的人民币升值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探讨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李东生 《商界》2008,(11):107-107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制造成本微薄的差异,重要的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给企业带来的困难。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外市场需求萎缩对我们影响很大。从我们整体销售情况来说,美国市场从今年五六月份开始,整个市场销售明显放缓,比市场开始预测的数据要差一些,我相信这会影响我们下半年的出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2005年汇改以来中美国际平价关系发生逆转的新格局,阐释了新格局下人民币快速升值对国内通货膨胀形成冲击的动态传导机理.文章运用2005-2010年相关数据对提出的动态传导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人民币大幅快速升值在短期内会造成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而从长期看将加剧我国经济失衡状态.因此,在人民币汇率机制转轨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明确区分汇率加速升值的短期结果与长期影响.本文认为,中国当前正处于微观企业、金融体系和宏观政策结构性调整和全局性完善的进程中,所以渐进式的汇率转轨机制更适合于转型期的中国.  相似文献   

12.
货币汇率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近年来在国际压力与国内经济因素影响下,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使得人民币资产增值,国际购买力增加,有利于外贸进口,但人民币升值也会严重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带来财政赤字增加等负面影响.为了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给投资者提供参考,本文对我国近期人民币兑换美元和兑换欧元的汇率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英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近期波动不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Chatterjee等(2013)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垂直专业化的"成本效应"来研究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关系的影响。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产品层面交易数据,文章实证结果显示:(1)人民币汇率升值降低了企业出口关系进入的概率,垂直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会降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企业出口关系进入的抑制作用;(2)人民币汇率升值会提高企业出口关系退出的概率,而垂直专业化水平的上升会降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企业出口关系退出的不利影响;(3)在控制垂直专业化影响的基础上,生产率越高、外资企业和融资约束越小的企业,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关系进入与退出的影响会越小。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人民币存在着一定的升值压力,但人民币升值会鼓励热钱的投机;会引致我国贸易类型的长久变化,即使将来汇率回到初始水平上,也难以使本国企业重新占有市场份额;人民币升值也不符合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也应建立在国际收支发生根本失衡的前提下。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应着重采用汇率之外的措施平衡国际收支。  相似文献   

15.
张健 《商》2012,(14):110+93
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3次改革,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较大,人民币升值通过影响外贸商品价格、外资引进、国内市场秩序和对外贸易收支状况,对我国对外贸易区域分布结构产生影响。本文将总结变动历史、研究其中的内在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河南外贸企业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不断升值的状态,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持续走软,加大了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引起的汇率变化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出口型外贸企业影响最大。本文结合河南外贸出口发展的现实状况,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河南出口企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使河南省出口企业继续保持低成本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升值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更与世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人民币升值标志着汇率制度的改革,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人民币升值对于国际收支状况、企业投资成本、就业与经济增长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等都产生了广泛且深远影响。本文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各行业影响着手,分析人民币升值后我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及应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挑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升值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内出口企业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如何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出口企业的影响成了当前一个极其热门的话题。本文从人民币升值的条件下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现状着手,分析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贸易压力加大的原因及应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之迷     
《商》2015,(38)
近年来,人民币一直处于不断升值的趋势,根据经济学原理,人民币升值将使得人民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降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但近期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高,我国的国内物价水平仍高居不下,人民币不断升值和国内物价水平不断上升就这样神奇的出现在中国。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过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经济也受到了牵连,但这没有抑制住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人民币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升值压力。那么,如何来就会金融危机下持续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的研究焦点,也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