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事有度——抑制我国股票市场过度投机的思考林保松投机是股票市场固有特征之一,不管多么规范理性的股票市场都有一定的投机性,投机是股市运行的润滑剂。然而,过度投机却往往产生许多负面效应,于国于民都不利。因此,抑制过度投机,早已成为各国在其股票市场由不规范...  相似文献   

2.
涂哲皓 《中国市场》2009,(22):30-31
过度投机问题的存在,加剧和放大了市场的波动和风险,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制约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本文理论结合实际,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过度投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过度投机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票市场上股民的行为是投资还是投机?我的结论是主要是投机;如果中国股票市场上多数股民的行为是投机,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要去投机,它背后的道理是什么;如果中国股票市场上普遍存在着投机行为,那中国要不要发展股票市场;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局来看,股票市场只是整个现代金融体系的一部分,期望不能过高。我们也应该关心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我国股市投机的实证性研究,得出我国的股票市场存在严重的投机性,股市运行机制扭曲则是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且分析了造成我国的股票市场严重投机性的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股票市场20年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和完善,但同时也存在投机氛围浓厚的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股票市场的投机现状,然后从股票换手率、市盈率和波动性三个指标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的投机特征,最后提出了弱化我国股票市场投机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股票市场的任务是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以及为社会公众提供投资场所。因此,股票交易者和持有人也被定义为投资者。然而在过去20多年,由于制度建设及投资者结构等原因,造成A股市场坐庄文化盛行、投机氛围太浓的局面。适度的投机行为对活跃二级市场有一定的帮助,但如果投机过度,对资本市场稳定、投资者权益保护、投融资功能发挥均会造成严重的干扰。厘清投资和投机、适度投机与过度投机的界限,进而对过度投机行为进行约束,对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及投资者利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推动我国股票市场逐步实现从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过渡。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票市场是在政府主导下创立的。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它就担负着为国有企业改革融通资金的职能,而它的资源配置功能——现代股票市场的核心功能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先天不足,后天必然失调,所以中国股市积存了大量的制度性问题:收益率低,投机盛行,不具备进行价值投资的条件。如果这些问题不尽快解决,那么将来我国资本帐户开放时,必将产生大量资金外流,严重时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8.
张俊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5):171-172
中国股票市场出现非理性的剧烈波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调控股市的缺乏效率。在建设市场经济过程中,政府适当的干预是维护股票市场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股市平准基金作为一种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工具,将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作用。鉴于目前日益严重的国际国内金融形势下,通过借鉴各国目前维护股票市场稳定的经验,建议通过选择合理时机及合理点位,建立股市平准基金,以抑制市场中的过度投机,从而构建一个股市指数稳定的资金长城,传达给投资者政府捍卫市场稳定的形象,以提振市场信心,保护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睹徒心理"对赌徒的行为影响,类比到股票市场中过度投机行为并进行分析,道出人的本性中"贪婪"与"恐慌"如何影响股民们做出投机决策,进而分析这些过度投机行为对整个股票市场运行造成的影响,并就如何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股票市场之所以不具有均衡市场特征,是因为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占主导地位,而这种投机行为源于公司行为扭曲而导致我国的上市公司不能给股票市场创造应有的价值,投资者不能以投资的形式从股票市场获得资本的增值.因此建立均衡的股票市场必须从规范公司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入手.  相似文献   

11.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现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度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市场体系,建立了自己的股票市场。在市场上的投资主体也已逐步多元化,在股票市场上,除国家和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外,部分居民也作为投资主体,从事股票交易。那么,作为居民如何利用股票市场进行投资或投机,回避风险,获取最大的利润,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居民作为股票市场的投资主体。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 回顾我国股票市场走过的历程,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人们对股票市场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股票市场起步阶段,人们不知道股票是什么,不懂得股票投资的价值,所以人们都不愿涉足这一行业。但在股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又形成了一种偏见,认为只要买了股票就能赚钱,  相似文献   

12.
在股票市场中,股价的任何波动最终都体现为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从宏观总量上把握了股市供给与需求概况,就可构绘出股市运作与发展的大体趋势。虽然目前中国股票市场供给的总体规模尚且偏小,需求资金来源又极不稳定,在相当程度上引致股价异常波动和市场过度投机。但从未来发展考察,在今后几年内,中国股市面临20000亿元之巨的扩容压力,而潜在有效需求明显不足,这将从根本上制约中国股票市场的长远发展,而这一矛盾背后隐含的是脆弱的银行体系对国有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性约束。本文从宏观角度对中国股票市场供给与需求发展予以系统分析,进而探寻国企、银行与证券市场配套改革、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和优化股市未来供给需求结构的现实举措  相似文献   

13.
我国股票市场功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认为,辩证、客观地认识我国股票市场并确定股票市场发展方向,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利用1987~2003年的数据对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我国股市功能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境内外股票筹资率的上升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和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而由于市盈率过高和传导机制失灵,流通市价与GDP比率的上升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负作用。因此,证券市场发展规划既要大力促进境内外股票筹资率的上升,又要适当控制泡沫与过度投机,从而推进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股票市场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在多个方面仍不成熟、不完善,非理性因素表现较为突出。本文就基于换手率变化的视角,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得出我国股票市场具有投机现象严重、股票市场呈现非平滑走势、噪音交易与流动性风险、非理性泡沫和股权融资偏好等非理性特征,揭示了我国证券市场高换手率背后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至今,中国大陆的证券市场就变成了几乎所有国有企业在资金方面"解套"的第一选择,同时也随之出现了"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大陆证券市场投机现象众多,甚至IPO新发行股票平均每天的换手率都会超过八成,以至于股票市场价格过度畸形发展;上市公司股权越来越严重的"二元化"发展,更是易于造成"一股独大"的不正常现象过多存在;因为国有股的主体资格失效而造成的"内部收益"情况难以遏制;证券市场不完善的问题也难以短时间内解决——凡此种种,都会很大程度上造成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6.
王毅 《商场现代化》2010,(15):149-150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是导致中国股票市场剧烈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利用修正的Odean的收入效应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主要受到前几期的成交量以及股票收益率的影响。而此种影响在牛市中比在熊市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参照国外引入和发展股指期货的经验,就我国引入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股指期货合约的设计、上市地点的选择、过度投机的防范和引入股指期货的过程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焦子铉 《江苏商论》2023,(1):101-104
对于股票市场的投资方法,一般采用格雷厄姆定义,基于持有理由和持有时长将投资方法分为价值投资和投机。然而,此方法导致了“价值投机”的争议。本文以购买股票的动机作为价值投资和投机的分类标准,并从博弈论的视角,通过游戏驿站案例阐述股票市场的投机原理。  相似文献   

19.
各类科技热点往往引发股市对其相关概念股的关注与热捧。为考察科技热点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采用事件研究法以2009~2016年间我国上市公司96份科技热点相关概念股样本实证研究了此类事件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1)科技热点对股票市场相关概念股是一个利好消息,对其股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2)科技热点相关概念股不仅仅是投机,具有价值投资成分,并且之前存在股票被低估的可能;(3)不同行业科技热点相关概念股投机与价值投资成分不同,生物医药类价值投资成分最大。  相似文献   

20.
我国股票指数的随机走动是十分发散的,而不是相对收敛的,说明了我国股市存在过度投机的泡沫。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根源在于市场的“不稳定投机”与“有限理性”,也在于市场非对称信息博弈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以及经济体制上的一些原因。挤出我国股市过度投机泡沫的方法应当转到以市场手段为主的方向上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展市场敌意收购以及建立经理人市场,是我们应当考虑的一些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