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许琳 《魅力中国》2014,(8):92-92
豫剧六大名旦是中国大师级戏曲艺术家,其唱腔有不同的艺术特色:高亢激昂的常派、悠长天籁的陈派、委婉含蓄的阎派、大气响亮的马派、缠绵委婉的桑派、韵味淳厚的崔派,本文对于豫剧六大名旦的唱腔特色进行了言简意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吴俊廷 《魅力中国》2014,(5):108-109
豫剧是河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因其唱腔优美动听,地方韵味浓郁,与京剧、越剧、评剧并驾齐驱为中国四大剧种。提起豫剧“五大名旦”常香玉、陈素真、马金凤、崔兰田、阎立品,在河南可称得上家喻户晓。本文将通过对“五大名旦”唱腔的具体分析,总结出她们唱腔的基本特色,为学唱豫剧及民族歌剧提供科学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许琳 《魅力中国》2014,(17):94-94
陈素真是豫剧五大名旦表演流派之一,她的豫剧艺术风格丰富多彩。不但文、武、生、旦不挡,而且注重对豫剧事业的创新与改革。本文从豫剧《春秋配》中“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和“你问他因何事荒郊走马”的唱段中赏析陈素真对豫剧艺术的大胆改革与创新,赏析陈素真唱段中节奏伸展有序,曲调委婉缠绵的唱腔特色。  相似文献   

4.
杨艳飞 《魅力中国》2014,(13):101-101
豫剧唱腔有不同的艺术特色:高亢激昂的常派、悠长天籁的陈派、委婉含蓄的阎派、大气响亮的马派、缠绵委婉的桑派、韵味淳厚的崔派本文探讨了豫剧在唱腔特征、润腔艺术和吐字咬字方面的演唱特征;说明了流传在不同地域的同一戏曲,在音乐风格、调式类型、调性变化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陈建国 《魅力中国》2013,(16):371-372
豫剧板胡是豫剧乐队的主要乐器之一,是整个乐队的核心,具有较强的领奏作用,俗称“头把弦”。它区别于其他剧种所用的板胡,其音色高亢、明亮、亦不失细腻、柔美之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豫剧板胡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不断改良、革新,以适应豫剧唱腔音乐的快速发展。在岁月的长河中,传统的豫剧唱腔音乐逐渐形成以演员为中心的不同唱腔的流派,这些流派具有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这些唱腔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其琴师的很大影响。老一辈豫剧板胡演奏家在实践中,也形成不同的流派伴奏风格特点,由王基笑先生等一批作曲家打破了豫剧唱腔的传统模式,其中〈红旗渠》这段唱就是优秀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6.
关美丽 《魅力中国》2010,(22):59-59
我对豫剧马(金凤)派艺术情有独钟,因为由马金凤先生创立的豫剧六大流派之一的马派艺术,是一株苍翠刚劲的艺术常青树,是一朵芬芳飘溢的牡丹花。自从1998年起,我跟随马金凤老师学艺十余年来,主演了豫剧马派的几个代表剧目,表演及唱腔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7年,我荣幸地被豫剧大师马金凤正式收为关门弟子。  相似文献   

7.
郑兆雨 《魅力中国》2013,(29):100-100
常香玉不仅是住杰出的豫剧表演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豫剧唱腔旋律作家。她在豫剧唱腔发展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豫剧唱腔的创制和拓展;二是把豫剧唱腔的演唱方法引上专业化和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李文殿 《魅力中国》2010,(22):44-44
豫剧和其他剧种的最主要区别在哪里?应该是音乐。中国豫剧的主弦是什么呢?应该是板胡。在一出豫剧演出剧目和一段豫剧唱腔中最为鲜明的特色是板胡声和梆子声。可见,板胡在豫剧伴奏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刘小景 《魅力中国》2014,(21):100-100
豫剧五大音乐流派之一的现代调是由我国著名的戏剧家杨兰春整合创新的新唱腔。现代调通俗易懂,类似民族音乐,欢畅明快,是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喜闻乐见的一种新的豫剧音乐流派。它对于全国的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豫剧现代戏《朝阳沟》中银环的精彩唱段《朝阳沟好地方》和《人也留来地也留》为例,对于豫剧现代调在音乐唱腔的设计与创作方面的艺术特色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冯勇 《魅力中国》2014,(19):121-121
有一件事,让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二十多年前的一天,是我的恩师王冠君先生的生日,老师邀请了几位相知,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家庭聚会,老师给我一一作了介绍,来者都是文艺界德高望重的前辈。 专家聚会,三句话不离本行。席间话题几乎全是艺术。他们谈论了六大流派和各自的风格特点,高度赞扬常香玉大师的创新精神。一个艺人,在完全没有音乐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开始了豫东、豫西两大不同调式的合流,这创举堪称奇迹,它的意义绝不亚于京剧“二黄”和“西皮”的大融合。他们谈论豫剧唱腔音乐改革,称《朝阳沟》的唱腔为空前绝后,里程碑式的作品。称赞豫剧音乐改革的领军人物王基笑老师对豫剧音乐改革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刘喜英 《魅力中国》2013,(20):106-106
摘要:豫剧的每一个行当,在唱腔技巧上都有奇特的方法,本文从演唱方法和发声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了豫剧的旦角行当的唱腔艺术,以及旦角行当有代表性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的用声特点和发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军芳 《魅力中国》2014,(23):261-261
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称之为豫剧,具有鲜明的河南地域特色的优秀戏曲剧种。  相似文献   

13.
胡曙光 《魅力中国》2014,(15):64-64
豫剧是我国古典的五大剧种之一。豫剧的唱腔磅薄大气、抑扬顿拙、唱腔婉转、吐字圆润、韵味悠长、表现生动,以善于刻画不同性格的人物和细腻表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而著称。本文泓豫剧《抬花轿》为例谈对人物的分析及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14.
晁勇军 《魅力中国》2014,(15):63-63
本文笔者就豫剧男声唱腔现存的问题及其原因、豫剧男声的训练两方面浅谈个人的看法,以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重视,促进豫剧艺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英妹 《魅力中国》2014,(19):113-113
众所周知,河南豫剧有六大流派,即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风)、阎(立品)、桑(振君)。这六大流派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创造了当年豫剧舞台上的辉煌。六大流派中的崔派就扎根在安阳。安阳市豫剧团是豫剧大师崔派艺术创始人崔兰田先生一手创建的。剧团实力雄厚,名家荟萃。剧团不仅拥有众多的崔派代表剧目,而又有许多优秀的演出剧目,被誉为“崔派剧团”。1984年我经过戏校5年的专科训练,毕业分配在安阳市豫剧团工作至今。  相似文献   

16.
康传广 《魅力中国》2013,(17):119-119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相似文献   

17.
我演假牡丹     
曹会敏 《魅力中国》2013,(14):100-100
豫剧神话戏《追鱼》是我们新郑市豫剧团的看家戏、打炮戏、吃饭戏。这部戏因为充满了浓浓的神话色彩,加上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惊险热闹的武打场面、优美抒情的豫剧唱腔,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去演出,必定是第一个要演的戏,也是最受欢迎的戏。这部《追鱼》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排演以来,  相似文献   

18.
翟艺兵 《魅力中国》2014,(10):85-85
在中国豫剧艺术的发展长河中,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唐派艺术,确立了在整个豫剧史上的位置。他曾经创造了一个生行流派与六大旦行流派相抗衡的神话,成为那一时代叱咤豫剧舞台的领军人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派艺术在传承上令人堪忧。我认为,一个流派能不能被较好地传承下去,是以它的演出剧目的多少与社会影响为标准的。其次,就是它的声腔感染力与表演征服力能不能被当今的豫剧观众所接受、所熟悉、所传播。  相似文献   

19.
琵琶作为豫剧伴奏的一种乐器,无论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还是展现音乐内涵,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在伴奏中发挥出琵琶的特殊效果,就必须掌握好整台剧目的情节,以及唱腔设计的意图,这对每位琵琶伴奏员来说,既是伴奏素质的实践检验,也是对自身演奏技能的考量。谈到琵琶在豫剧乐队中的伴奏,就必须知道琵琶的前因后果,学习掌握曾经在豫剧琵琶伴奏事业做出贡献的那些先辈们的经验与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20.
刘宽营 《魅力中国》2013,(10):67-67
豫剧,是我国较有影响的地方戏曲之一,她以优美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博得了观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