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民告官”案件逐年上升,涉及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的行政诉讼案中,企业法人状告行政机关的案件寥寥无几。造成这种状况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少企业的厂长经理不懂得对行政机关的哪些行为企业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诉。那么,企业对行政机关的哪些行为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诉打行政官司呢? 一是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行为。  相似文献   

2.
近日,笔者在与某公司经经理交谈中获悉:该公司在两天之内,连续接了五家行政机关的检查,搞得企业负责人疲于应付检查,难以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据了解,此类现象目前普遍存在,屡见不鲜。针对行政机关对企业实施经济检查的随意性、重复性,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十个部门联合制定,并报情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7月23日发布施行的《控制对企业进行经济检查的规定》,严格规范行政机关对企业进行经济检查的行为,并赋予了企业拒绝行政机关随意实施经济检查的权利。该《规定》对检查范围、检查原则、检查方法、企业权利及违法检查责任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报道》2009,(11):92-93
“钓鱼执法”行为违法是毋庸置疑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满足一个法定前提,那就是行政相对人存在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并且这种违法行为比较严重已经达到了需要予以制裁的程度。不仅如此,行政机关还必须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和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经过一系列必要的法定程序才能最终作出处罚决定。  相似文献   

4.
胡琰 《魅力中国》2010,(23):156-156
行政问责制是通过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与控制,使他们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对任命他们的上级和公众负责,以形成一种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本文在行政问责制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行政问责制的重要意义;对《公务员法》在行政问责制方面的表现作出了既肯定又否定的评价;而本文的重点之处在于具体指出了《公务员法》作为公务员基本规范在问责规范方面的不足,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尤国盘 《科学决策》2003,(12):54-57
所谓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则,自行判断行为的条件,自行选择行为的方式和自由作出行政决定的权力.行政职权通常含着处理权和裁量权两个部分.只有处理权而无裁量权,称为羁束权力.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机关只能严格按法定条文行事,没有任何裁量的自由.如果既有处理权又有裁量权,称为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6.
财政监督主要是指财政机关对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等执行财务的政策情况、法律情况以及重大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从而使得各个单位的资金使用趋于科学性、合理性,财务管理工作在财政监督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财政机关的主要职责。基于此,文章首先对财政监督体系中财务管理的地位进行分析,然后对其具体的作用进行探讨,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合理性原则是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导实施行政行为的基本原则,是由西方国家行政法中合理性原则移植和发展而来的。但是,行政合理性原则在我国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难以有效规范行为。针对于这种状况,本文力求通过对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初步分析,使其在我国行政法领域内得到良好运用。  相似文献   

8.
周毅 《魅力中国》2010,(32):117-117
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有时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离不开行政相对人的参与行为,因此,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行为程序也是行政程序不可缺少的内容。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实体正义的不足,充分保障相对人免受不法不当行政行为的侵害,实现其合法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9.
政府执行力的法律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瞿和 《开放潮》2006,(3):25-27
“执行力”这一概念最早被运用于行政法学领域。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学者南博方的观点,他认为“可以强制实现其内容的效力便称为执行力”。通常指对具体行政行为予以强制执行的强制力或法律效力。罗豪才教授认为:“行政行为的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如果是命令相对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则相对人必须执行;如果相对人不履行其义务时,行政机关可依法定程序强制执行,有时还可申请人民法院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强制执行。”但有的学者认为执行力不仅对行政相对人法律效力,而且对行政主体亦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0.
各国由于宪法基础、法治传统、民族特色等的差异,有关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具体构建存在很大不同,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形成了以行政机关申请法院执行为主,行政机关自己执行为辅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在我国,由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作最终的司法诊断是有必要的,但是现有的形式审查方式难免流于形式。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起完善的申请行政强制执行的司法审查方式。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就是行政官司,即通常说的“民告官”的活动。它是在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照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做出裁决。行政诉讼的内容是因为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行政争议,而不是与行政机关因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争议。 行政诉讼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即公民不起诉,法院不主动受理。在行政诉讼的实践中,原告、被告与审判机关都存在着“怕”的心理与作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事局负责行使国家水上安全监督和防止船舶污染、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航海保障管理行政执法。海事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采取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或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直接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出处理结果的行为,最容易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所以,海事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行政执法,与国家依法行政要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朱颖 《宁波经济》2005,(5):38-40
权属登记案件在当前的行政审判中具有典型意义。文章就行政机关在权属登记程序中应作形式审查抑或实质审查作了细致分析,以期揭开权属登记机关在此类案件中屡屡败诉背后的制度性原因。鉴于目前权属登记的职责大量由行政机关担负的现实,以及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应制度来辅助权属登记,文章就改善权属登记制度及实质审查程序等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不因行政相对人准备从事某项活动而主动颁发许可证或者执照。行政许可是一种经依法审查的行为,行政许可并不是一经申请即可取得,而要经过行政机关的依法审查。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和行政征收等行政行为不同,后者是基于法律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一种剥夺和限制,而前者是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和当事人从事某种活动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童瑶 《魅力中国》2009,(1):86-87
我国目前并没有关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现实中,行政机关有许多违法行政行为限于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而无从被纳入司法审查范围。在现阶段,如何确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是我国行政诉讼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商晓静 《魅力中国》2013,(22):317-317
在各个行使行政职权的部门中,交通行政机关有其独有特色。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主要有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听证程序和执行程序。掌掘相关法律知识,正确认识交通运输执法的特殊性对做好交通执法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中,长海县獐子岛镇党委、政府围绕打造务实高效政务环境这一目标,从党政机关内部开始抓起,强化监督检查和典型带动,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机关效能,转变机关作风,取得了较好效果。为进一步夯实机关效能建设基础,獐子岛镇在机关内安装了上网认  相似文献   

18.
吴晓飞 《中国经贸》2011,(24):260-261
在行政机关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财务行为,不但可以有效避免经济犯罪现象的发生,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有效的运行,而且还可以维护政府机关单位良好的公共形象。文章通过行政机关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力加强行政机关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等两方面对行政机关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行政程序的关注与研究局限于“法定行政程序”,一般行政程序也具有行政程序的价值,大量的游离于法规范以外的一般行政程序正沦为恣意行政的借口,侵害着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毁损着诚信政府的形象,一般行政程序也应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司法审查的着眼点在于程序合理正当。一般行政程序违背了程序合理正当的,也应视作严重违法,是无效的行政行为,法院应作出撤销判决。  相似文献   

20.
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于2014年11月1日、2017年6月27日对《行政诉讼法》分别进行了不同的修改。其中第六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当核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行政行为的成立并不等于行政行为合法,它仅是启动行政责任的基础条件,《行政诉讼法》正是通过对各种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约束来规范和调整各种行政关系。行政行为的成立是行政行为合法性评价的基础,是实体法约束的问题,行政行为成立后该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是从诉讼程序方面对其所做的价值取向判断,故研究行政行为成立与合法性要件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规范各种行政行为,有利于推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