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文巧 《魅力中国》2011,(21):166-167
新刑法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做了规定,并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审理交通肇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是,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概念上的误解和做法上的偏差,成为刑事司法与理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学术界对有关逃逸行为的认定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因此,从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特征、罪过形式、司法认定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进而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疑难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各种具体情况进行了一一甄别,以正视听。并且在此基础上,综观国外立法,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方面的立法完善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宁宁 《魅力中国》2014,(12):322-323
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了交通肇事罪的具体内容以及如何处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但并有将肇事后逃逸行为罪名化。最高人民法院针对此问题进行了解释,也没有达到统一分歧的效果,使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惩处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弥补这种缺陷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有必要将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在刑法条文中犯罪化,制定独立罪名。  相似文献   

3.
1997年刑法在对旧刑法中交通肇事罪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增添了因逃逸致人死亡之情节,相对提高了量刑幅度,本意是为解决频发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交通肇事案件,但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引发了理论界的讨论和实务界的困惑。本文旨在围绕刑法第133条和刑法基本理论,厘清基本概念,从罪过表现方面分析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刑法条文规定的原则性、概括性和实际案件的复杂、多样性的矛盾引起对于刑法条文内容与含义的理解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如果不加以深入研究,对于直接关系到定罪处刑的主要问题取得统一认识,难免在司法实践中产生混乱,损害司法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5.
童帆 《魅力中国》2009,(27):226-227
在刑法第133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中,最受争议的是有关"因逃逸致人死亡,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规定,虽然百家争鸣,但多为学术理论方面,相对于具体案件的分析却不甚了了。笔者从事公诉工作多年,期间接触了大量的交通肇事案件,其中最难办理的就是"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的认定。本  相似文献   

6.
交通肇事逃逸有关的问题成为交通肇事罪适用的重点和难点,表现在交通肇事逃选定义的狭隘性、交通肇事逃逸情节在刑法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中的功能冲突、刑法应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含义及逃逸案件的分析,剖析交通肇事逃逸的成因,探讨遏制和防范交通肇事逃逸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刑法第133条对交通肇事罪的定罪处罚作了专门的规定。这一规定引起了刑法理论界对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的广泛关注,专门研究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如何定性处理也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认为,在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之后的肇事者行为,应当分作为和不作为,分别以不同的罪名作相应的转化来处理。  相似文献   

9.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和第七条对交通肇事罪指使逃逸共犯问题进行了具体解释。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理论和实务角度,通过对因果关系认定、罪刑法定解释、共犯理论适用等问题的分析,认为应提高共犯理论的精确度、完善共犯理论兼具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势在必行;设立新的罪名:交通肇事逃逸罪。紧扣法律的精髓,依据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制定合理合情的法律法规,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陕西省合阳县交警大队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法律、传统和科技等手段,加大对交通肇事逃逸案的侦破力度,严厉打击了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分子的违法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率达到94%以上,受到了市、县有关单位领导和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水路运输中的交通肇事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罪所保护的法益范围为出发点,在明确陆路运输属于传统意义上交通肇事罪法益保护范围的基础上,探讨水上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有参照铁路、航空两种交通条件下的单独罪名另立一新罪名的必要。通过比较水路交通条件与道路交通运输条件下交通肇事行为在犯罪构成上的异同,结合学界其他学者的不同观点,思考水上交通肇事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罪保护法益范围。  相似文献   

12.
最高法院公布的两起醉酒驾车犯罪案件,均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行为人进行定罪处罚。其实两案的行为与情节有异,不可一概而论。在交通肇事案件中,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存在复杂的罪过形式,具体行为不尽相同,可供刑法考量的情节也存在差异。现行法上的交通肇事罪因其本身在罪过形式和逃逸行为的界定等方面存在缺陷,无法评价所有的交通肇事情况。故重构交通肇事罪,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并根据罪过的四种组合模式评价交通肇事案件,是摆脱现实窘境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交通肇事罪作为多发性、常见性的过失犯罪,在司法实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理论、实务界对于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认定及自首情节的认定存在诸多争议,但交通肇事罪的成立首先是以发生交通事故这一事实为前提的,交通事故的引发者都有可能成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自首情节的认定也不应受法定义务和逃逸情节的影响,应依照自首的本质根据行为认定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综合认定.  相似文献   

14.
15.
彭文伟 《魅力中国》2014,(26):306-306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①,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故意伤害罪的加重结果。行为人实施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行为的主观罪过形态是故意还是过失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数个实行行为人共同实施故意伤害行为部分人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此时未直接导致加重结果发生的人是否应当承担责任亦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编辑部: 我叫薛文侠.是死者岳德林之妻,系徐州市铜山县茅村镇大庄村十组村民。来信反映岳德林死亡及维权情况,请求借贵刊一角,对此案进行法律研讨,以明案件法理为盼!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主要是胶东半岛地区有一些劳动力密集型韩资企业,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加之经营不善,亏损严重,便偷偷变卖资产,抛下大量债务和工人欠薪后,半夜潜逃,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此事被媒体戏称为韩企"半夜逃逸"现象。  相似文献   

18.
驾驶一辆时速超过1600公里的汽车,会是什么感觉?酷毙了,还是你根本就难以想象?10月26日刚刚开通的沪杭高铁在试运行中曾跑出了416.6公里的时速,  相似文献   

19.
论法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死亡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死亡的思考,不仅是基督教文化的传统,而且是现代西方哲学各派,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所关注的问题。法国文学对死亡的探索是希望能够超越死亡,以实现生命的不朽,使人们漂泊无依的灵魂得到安置,使其在形而上的意义上获得永生。  相似文献   

20.
刘晨 《理论观察》2011,(6):98-99
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漠视生命的态度与在面对天灾人祸时感慨生命弥足珍贵形成了鲜明对比。国内高校生命教育中死亡观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率逐步增高的深层原因之一。通过国内外高校死亡观教育现状对比及原因分析.旨在探索适合中国高校进行死亡观教育的实践方法,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