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尊的伤害是最大的伤害。曾经,我们受到过伤害,那是刻骨铭心的,我们被重重地击了一拳,至今想起来还觉心痛。但是,我们没有倒下,我们不会被打倒。那一拳的反作用力推动着我们快步向前。  相似文献   

2.
行动的力量     
《走向世界》2008,(8):I0012-I0012
生活中,水中有持续加热升温,才能沸腾,行动也是,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演绎精彩人生。人的力量来源于行动的本身。可行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真的很难。行动要克服情性,行动还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迎接无数的挑战,有思想是一种能力,能行动更是一种力量,缺乏了行动,  相似文献   

3.
梅静 《魅力中国》2014,(24):114-114
Al Men Are Brothers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唯一译作,也是《水浒传》的首个英文全译本。对该译本的评论,历来就褒贬不一。本文旨在从翻译传统的角度出发,剖析赛珍珠的译作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促成赛译《水浒》独特翻译风格的指导思想略加探索。  相似文献   

4.
诗歌创作的顶峰是追求诗歌的意境,而如何在古代诗歌的英译中体现或再创造与原诗歌相同或相似的意境,使异国的读者能够感受原诗的意境美和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从而达到文化上的认同,进而达到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欣赏,传播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古代诗歌英译中最为困难的部分.译者应深刻领悟原文的内容和韵味,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表达原作的意境,再现原作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5.
朱家亮 《理论观察》2000,46(4):52-54
《周易》虽为预测吉凶的巫术占筮之书,但通过众多的卦辞和爻辞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先民已经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力量,并主动地将其运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改造自然和顺应自然,人的本质力量初步得到了确证。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刘殿爵《论语》英文译本为例,认为在后殖民语境之下,文化差异源于权力差异。首先,介绍了后现代翻译观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文特点;其次,通过对典故、核心文化翻译的解析,阐释怎样借助翻译手段实现解殖民化,重构文化差异,实现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7.
被称为“90年代最后一位散文作家”的刘亮程,近年来颇得文坛专家的好评。我是慕名开始读他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的,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愈发感到:对于一个在名不见经传的村庄里生活了30多年的作家来说,一个村庄的存在代表着一种精神栖居和珍藏过的时代,从这个层面上说,写作的意义不是经由媒体狂轰乱炸的炒作而使一个偏远地区的作家一举成名,而是不断地接近这个村庄的生存并最终抵达人的心灵的过程,是“用漫长的时间让一个有着许多人和牲畜的村庄慢慢地进入我的内心,成为我一个人的村庄。”①在这个日益匆忙也日益焦虑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灵光     
生命清单 五官科病房里同时住进来两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验结果期间,甲说,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并首先去拉萨。乙同样如此表示。结果出来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长的是鼻息肉。  相似文献   

9.
醉人的茶香     
因为道教兴盛而有了仙人的灵气;因为“金州土贡”而有了贵族的气质;因为富硒的土地而有了神奇的内蕴:因为纯朴的山民而有了素雅简淡的美感。  相似文献   

10.
李元胜 《今日重庆》2004,(1):128-133
昆虫拍摄消耗了我很多业余时间,我却没有因此成为摄影家和昆虫学家,但我欣赏到许多奇幻美妙的生命景象。当昆虫不再是大自然中的一些小斑点,而成为你拍摄的主角出现在镜头里的时候,生命也逐渐呈现出了它格外神秘、幽美的一面。还有什么,能比看见生命的神秘和幽美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李丁 《当代陕西》2004,(11):56-57
在古都西安,有这样一条街道:南端,是明代的鼓楼:北端,是当代的市人民政府。古老的历史传统和现代的都市文明,就这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不到一公里长的主街道两侧,住满了回、汉两族群众。多少年来,他们都在这里繁衍生息,和睦相处。这条街的正中东侧,就是有百余年建校历史的西安市回民中学。学校的大门坐东向西。其南侧,建有一座两层仿古建筑——望月楼。人常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禾木易为春。”可是,也许是由于不临水的缘故吧?它虽与市府衙门毗邻,而其命运,还是像一首歌中所唱的:“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月亮为何物?用一个前辈诗人的话来说,就  相似文献   

12.
王晨 《民营视界》2007,(3):80-81
天气很好,心情很好,跑跳着下楼。正遇上—位上楼做化疗的病人。50几岁的年纪,头上是一项布帽,下面是稀疏的头发和做放疗定位时在头上留下的红色印记。眼前的一切似乎与心中的某些镜像重合。突然间,想起了奶奶。排山倒海的痛瞬间让我无处可逃。也是在这幢楼上,也是一样的治疗,也是这样灰暗的脸色,虚弱的身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灞桥的柳     
吴景娅 《今日重庆》2006,(7):103-103
桥的古意已荡然无存。几块憨憨的条石托起鸽灰色的水泥预制板,踩在上面依旧有“空空”的闷响, 但木桥所具有的拙朴呢?青石板桥特有的缭缭清韵呢? 这是烟花摇动的三月,江南该是湿漉漉的江南。在莺飞草长、梨花春事的时候,江南最易相思,最易滋生离愁别恨了。而明丽的长安却让每个角落都藏不住悲伤,既便是像灞桥这样的地方,也是火红红的太阳照得周遭的沟、渠、塬、梁一派亮堂,一派的粗犷  相似文献   

14.
谢伟 《中国西部》2006,(2):163-163
前些年我和一帮写字的哥们经常聚饮,常常深夜醉归,弄得老婆很是伤心,经常苦口婆心地对我进行劝诫。我虽有改过自新的决心,却无令人满意的行动,她实在无奈,在我生日的时候送我一张贺卡,上面写有两句简单的歌词:“从此不愿见你在深夜里买醉,不要轻易尝试放纵的滋味。”  相似文献   

15.
晚上,我教女儿背唐诗,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资聪颖的小女很快就背熟了。我刚想夸她几句,女儿却仰起头一脸迷茫地问我:“爸爸,古诗中写处处闻啼鸟,我每天醒来的时候,怎么就听不到鸣叫声呢?”  相似文献   

16.
无声的爱     
某著名大商店的橱窗下摆了一个报摊,两个年近半百的男女在卖报,这两个卖报人皮肤黝黑粗糙,一脸憨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澄波  刘汝楠 《东北之窗》2011,(17):54-55
带着沉重或者喜悦或者漫不经心,记录着,走进他乡深处,按动快门,曝光沉默中醒着的自然和生活。刘汝楠,这个天津美院09级摄影系女生,就这样用她青春的心律,清纯的眼睛,关照大自然与人构成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19.
生活在城里的人,大抵是看不到猛兽猛禽的,比如狼,比如鹰。等而下之,就连瞎熊、狐狸之类也难以见到。要想看,也只能到动物园里去。其实,动物园的野兽,特别是那些特别凶猛的兽禽已经大大的驯化了,变成了另外一种东西:一种活标本,一种活玩物,一种活道具;抑或是一种装饰,一种点缀,总之,是为了显示它们对于人类的臣服——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20.
初为人母的姐姐写信告诉我,尚牙牙学语的女儿已经懂得把别人送她的果冻先递给母亲:“妈……妈……吃!”姐姐感慨:成长中的女儿已经能从给予中体验快乐,这份幼稚的爱让她激动不已。薄薄的信笺上也因此处处洋溢着幸福与满足,我为这幸福而感动。谁都渴望幸福,但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幸福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所有的人生体验中,幸福可能是难以下定义的。提起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