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国外新科技     
日本培育出抗稻瘟病转基因水稻日本北陆研究中心日前宣布,它培育成功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对稻瘟病等多种病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这家农业技术研究机构介绍说,这一转基因稻是把洋白菜、白菜等蔬菜中制造有抗菌作用蛋白质的基因植入水稻细胞后培育出来的,它能抵抗稻瘟病等多种病害,而且其抗菌性能可以遗传下一代。据该中心介绍,水稻是日本最主要的农作物,而稻瘟病则是水稻的主要病害,每年的发病面积占日本水稻播种总面积的大约40%,仅农药费用每年就高达约5亿美元。该中心认为,抗病害转基因水稻品种的培育成功,可望大幅度减轻水稻…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食品存在的人类健康伦理疑虑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食品上市已经有十几年了,但人们对其一直心存疑虑。与此同时,面对科技迅猛发展,转基因食品种类逐年增长。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备受人们关注。文章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认识转基因食品存在的伦理疑虑并探讨其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转基因药品在欧盟与美国的上市,转基因医药业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医药产业,越来越引起国内医药企业的关注。虽然国内相关研究增多,但目前全球仅有两个获批的转基因药品,市场仍在培育阶段;另一方面转基因药品涉及到多个监管部门,国内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指导,所以国内的转基因药品产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农产品产业化应用于1996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转基因作物产品也从早期的抗虫、抗除草剂等初代产品转向提高产量、提升营养品质等二代产品。虽然一批又一批高质量、高产量的产品不断的研发成功,但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影响以及不同国家之间抗转基因作物风险能力技术水平的差异,以至不同国家对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观点霄壤之别。文章在总结国家中央一号文件对转基因产品政策态度的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转基因生物技术研发对我国农业发展影响,并对我国转基因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新技术革命的支柱技术,也是实现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的支持技术,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转基因农业技术也带来了生态、社会、心理、伦理等问题.要慎重对待转基因农业技术的问题,即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无视生态、社会关系.要尊重转基因农业技术的发展规律,还要关注其发展中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6.
吴庆懿 《魅力中国》2014,(27):25-25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有限与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粮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国家纷纷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坚持技术创新立国,走高科技产业发展之路,一些国家用转基因技术来改造农业品种,并推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因此基因动物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制定转基因动物技术产业化发展战略规划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近日, 绿色和平组织和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相继召开新闻发布会,双方针锋相对,一方强烈反对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另一方则高调呼吁中国政府批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这两个重量级机构截然相反的态度折射出了中国转基因食品商品化的困境,究竟它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8.
农业部:决策谨慎但缺乏透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彦 《中国报道》2010,(7):40-41
随着全球粮食危机加剧,农业部把转基因产业上升到粮食安全的战略离度,转基因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肯定将大大加速。而对关系到13亿人饭碗里主粮的转基因安全审批公示。农业部是否应该不再“悄悄”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浅谈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前景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武  尧水根 《老区建设》2008,(20):38-39
本文重点阐述了目前国内水稻生产状况及产业化情况,分析了水稻产业化发展前景和有利条件,提出了今后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研发的落脚点和归宿是实现产业化,应该已是共识。但一直以来,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产业化难也是引起各方关注的主要现实问题,《探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出版正是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对中国科学院产业化案例的集中剖析,总结了社会化这一规律性模式对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的重要作用,对指导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中也有可操作性,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科学院不断探索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余冰川 《魅力中国》2010,(32):383-383
转基因技术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而进行的探索。人类在取得巨大得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转基因技术本身存在着很多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何合理利用转基因技术成为人类社会共同探索的问题。人们在利用转基因技术时应辩证地看待它,充分地利用其优势规避其风险,使其利大于弊,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技术已被许多国家广泛用于生产转基因和农作物。转基因食品在其生产过程和内在品质方面都占有明显优势,但人们对其食用的安全性却心存疑虑。近年来国际食品贸易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世界各国及有关组织已经重视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目前正在讨论制定转基因食品的国际安全标准问题。有的国家目前对这类食品实施食品标签的特殊标地管理。  相似文献   

13.
氧化铝固体废渣——赤泥的回收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泥作为氧化铝生产时的固体废渣,其排放量随氧化铝产量的增加而日益增多.引发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综合处理。对赤泥的来源和性质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赤泥中有关金属回收和综合利用的现状,提出了促进赤泥产业化发展和拓宽利用途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医药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生物技术的建立,生物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并将作为科技经济发展的热点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化问题,认真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探讨发展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对策,从而对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有斌 《发展》2003,(3):69-69
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一方面为农作物的持续增产和解决粮食短缺等问题展示了良好的前景;另一方面却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构成潜在的风险与威胁。因此,农业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特别是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一直是全球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全球性发展,使得尽快制定生物安全的战略和对策,加强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管理,显得日趋重要。完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国际社会为了防范转基因生物潜在风险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已于2000年1月制定并通过了《卡塔赫纳生…  相似文献   

16.
这几年来,我们在报刊上经常见到质疑转基因食品的报道。最近由于农业部给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颁发了安全证书,又引起了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议,搞得人心惶惶。许多人或许受到极端组织的误导,或者是由于缺乏生物学知识而想当然,把“转基因食品”想像得过于可怕,存在很多误解。  相似文献   

17.
林晓 《中国报道》2010,(7):32-35
事实证明,转基因水稻不仅已经非法种植多年,而且已经进入市场,上了老百姓的饭桌。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将由信息经济时代进入生物经济时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是基因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将首先在农业和医药产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从转基因水稻到转基因玉米和麻疹疫苗风波显示了大众对转基因研究和推广应用的担忧。在经济利益诱导下,科学界的舆论可能使得上层难以分辨科学的真伪。应当高度关注西方国家以和平方式推进的"基因战争"。基因工程研究仍然应当得到强力的支持。但是,在应用方面必须慎之再慎。  相似文献   

19.
植物转基因技术产业化规律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世纪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植物转基因技术,作为植物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可精确改造植物,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性、改良品质性状等,同时能够极大地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缓解不断恶化的农业生态环境,将成为21 世纪解决食物安全、改善人民健康、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最具潜力的技术手段,转基因农作物将占据21 世纪主要农产品的大部分市场。自1983 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面世以来,国内外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化飞速发展,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已是各国政府和跨国公司的投资重点,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占有已成为国际上的竞争制高点,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的安全性仍是能否产业化的争论焦点,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而植物抗逆转基因技术仍是目前的研究难点。  相似文献   

20.
《乡镇经济》2001,(2):46
2000年12月 15日光明日报讯:不久前,记者参加了在沈阳市郊新城子区举行的一次国家级优质水稻品种评议会。会上,水稻育种专家许雷的发言出乎人们意料。他没有对有关栽培技术方面的问题发表很多意见,而是纵谈水稻生产的产业化和如何开发优质米市场,令人耳目一新。 许雷是盘锦市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总公司总经理、研究员,兼任中国北方水稻良种推广协作网负责人。他从事水稻、旱稻育种研究33年,曾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水稻、旱稻重点研究课题,先后主持选育出多个生产应用的水稻、旱稻新品种(系),其中有2项成果获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