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敏 《黑河学刊》2009,(2):83-86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著作财产权的一种,互联网的特性使得权利人难以控制其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由此而引发的侵权纠纷日益增长。由于《信息网络传播条例》等相关著作权立法的局限性,司法实务中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无法解决,因此要对侵权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推动立法和司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为文化产品的传播和共享提供优质平台的同时,也给著作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容及侵权责任,为解决网络作品侵权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该条例的实施对于均衡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作品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网络著作权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合理使用制度需要平衡著作权人、传播者和使用者的利益,是对著作权人权利的一种限制。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民族利益的考虑,合理使用应定性为使用者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合理使用限制太多,不利于作品的传播和国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我们的法律制度不仅需求"国际接轨",而且还需要"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4.
董成惠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11):131-134,156
邻接权是作品的传播者对其在作品的传播过程中应该享有的权利,现行法律对网络传播者的邻接权没有明确的规定。文章主要探讨设立网络传播邻接权的必要性及其内容和权限。网络传播者应具有邻接权的主体资格,其传播行为具有创造性。因此,网络传播者应该享有邻接权。网络传播邻接权具体包括网页版式设计的专有权、网络作品和信息的数字化权、对传播的网络作品与信息的修改权和控制权及特定条件下侵权责任的减免权。另外,网络传播者的邻接权也应该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产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10年,但立法滞后,使得互联网成为网络侵权盗版的重灾区。5月29H,国务院发布《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7月1日该条例的正式实施,必将会对遏制网络侵权盗版问题——这一制约我国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余远山 《中国经贸》2009,(12):147-147
为了控制向公众提供作品的行为,各国版权法(或著作权法)均对发行行为进行了相关规定,以保证版权人的发行权及其带来的经济利益。美国版权法中的“发行权”范围较广,而我国版权法中的“发行权”与之相比则范围较小。两种立法方式各有优势,本文旨在对这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并试讨论其优劣与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7.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3月22日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上透露,我国将以推动广播影视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推进三网融合作为广电“十二五”规划重点。为此,广电总局已经基本拟定的“十二五”规划,将主要着重三个方面的建设,包括着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丰富内涵,推动广播影视从过去的模拟、分散、单一服务,向数字、集约、综合服务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2001年修改的《著作权法》设立信息网络传播权以来,已一改以往对网络信息传播无为、无奈的局面,特别是近年从网控网管、行政执法到行业自律,对网络垃圾的限制,尤其是对色情、性、暴力的传播采取了有力的限制措施,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杜绝其泛滥、为患社会、毒害国人心灵。但是,在各网  相似文献   

9.
科技文化需要传播,而公众的需要是关注和推动科技文化传播的主要动力。面对不同的科技文化信息和传播对象,加强科技文化的传播,应引导公众正确理解科技文化、科技文化传播及其传播途径的内涵,理清科技文化信息生产者和受众的关系,找出影响科技文化传播途径及其效果的因素。文章对缙云科技文化传播现状、渠道及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调研与分析,致力于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丽水市对接公众科技文化需求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白亭  项亮 《魅力中国》2011,(14):7-8
人类社会音乐实践,其本质就是音乐的传播实践。音乐只有通过传播,才能使传播者将自己想表达的音乐意图、音乐思想传递给别人。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其最简单的表现就是一个人将音乐作品以特定的符号形式(乐谱、声音)传送给另外一个人,以达到作者预期的传播目的。因此,音乐的传播活动是音乐现象得以存在、音乐作品得以实现其功能的人的一种社会行为。从原始的口头传播到现代计算机及网络的传播方式,媒介技术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对音乐的传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7月10日,中国科协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五个10”系列评选。即“10位传播科技的优秀人物”、“10部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10个公众关注的科技问题”、“10个影响中国的科技事件”和“10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每组各50个候选项,接受公众投票。  相似文献   

12.
作者须知     
◆本刊作者文责自负,对于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的文字、图片稿件,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本刊摘选的资料照片,敬请作者与本刊联系,领取稿酬。◆本刊收取的版面费包含作者稿酬,具体支付由作者向编辑部索取。◆作者向本刊投稿一经本刊录用,则该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和汇编权等权利视为自动转让给本刊。本刊已加入国内主要数字出版机构,作者稿酬已包含了上述  相似文献   

13.
电影摄制权、改编权为著作财产权中的部分权能,具有财产价值,企业可以以之向银行融资。通常情况下,企业应通过转让方式取得摄制权、改编权,因为登记机构只办理通过受让取得的权利质押登记。待摄制权、改编权最终与其他权利转化为一部电影的整体著作权后,银行还会要求企业保持质押持续,此时企业可以以发行权、放映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一项或者几项权利质提供质押。企业整个融资流程需要经过授信调查、授信评审等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的公益广告,是一种在全社会以传播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手段和模式,是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与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向公众展示和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理念,从而促进公众接受先进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的信息传播手段和舆论导向模式。大众化的传播类型是为了让受众更易于接受和更乐于接受核心价值观的各种具体广告形态。根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关于运用公益广告的要求,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应明确基本原则,构建过程机制,运用公益广告的传播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康昕 《魅力中国》2013,(20):14-15
摘要:红色文化主要以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传播,其具有强大又真实的历史说服力,成为了培育青少年的宝贵教材,随着新世纪网络的普及,网络传播手段已成为一种主流文化的传播渠道,红色文化利用网络的快捷、开放、互动等优势.传播给大众革命文化和精神,加强了红色文化网络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红色文化内涵、德育功能以及与网络传播手段相结合的分析,试讨论红色文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毛姗姗 《黑河学刊》2012,(10):171-172
合理使用制度创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平衡著作权人和公众之间的利益。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较大限制了公益性图书馆的合理使用,不利于文化传播之公益。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应对不同性质的数字图书馆区分对待,才能真正达到利益平衡之效果。本文在明确区分数字图书馆"公益性"和"营利性"类别,论证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的正当性基础上,提出完善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之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印尼颁布新法严格管理伐木业本刊讯印尼森林部最近颁布的1994年第393号令较为严格,依据该法,印尼政府将对下列违规者惩以吊销伐木执照的处分。(一)伐木权所有人连续两年闲置其伐木区;(二)所有权人私自将伐木权转让给第三者。此外印尼政府将警告违规业者:(...  相似文献   

18.
杨卫东 《魅力中国》2014,(21):242-242
新闻媒体借助报刊、杂志、平面和影视作品等媒介向公众传播信息,拥有广大受众,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群众基础。媒体是宣传报道的载体,起着指导引领、解疑释惑、传播信息,展树形象、凝聚人心、助力造势的积极作用。如何正确面对、科学应对、合理借助新闻媒体,以树立形象,提高企业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知名酒水企业百加得(BACARDI)推出了自己的广播电台——B-Live,这标志着百加得在品牌传播上跨出了很大一步,并将在一定时期内领先同行。品牌传播正在加速走向大众时代。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科学活动可分为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两部分。在我国1996年2月7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会议”上将科普定义为“科学技术普及”,具体而言,就是将科学技术知识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法向社会、向公众传播。在西方,20世纪40年代以前,也像中国几十年来延续至今的做法一样,强调的是“科学普及”(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这种“科学普及”立足点是对科学中具体知识的传播和普及。4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更加全面深入,科学和技术对推进人类进步的积极作用以及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社会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更加清晰,科学和技术的普及工作开始超出了具体的知识的范围。也就是说,出现了由传统的“科普”向着“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的转变,除了向公众传播具体的科学知识之外,还有对于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技的异化等内容,以达到提高公众整体科学社会的文化和综合素质,实现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