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前,电视节目形式不断创新,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本文试图从电视观众欣赏的一般心理规律入手,探讨有关电视节目创作的几个问题,达到提高收视率的目的。1.选题与制作的观众意识电视节目选题范围广泛,不同题材适合不同的观众对象,在选题和制作中,把自己放在观众的位置上考虑问题,这就是观众意识。同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电视观众,你关心的焦点是什么,就要在这个焦点上下大功夫去处理。电视节目选题首先必须是自己所喜爱的。才有信心挖掘节目内涵。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时刻把自己置于电视观众之中,在电视节…  相似文献   

2.
翟艺兵 《魅力中国》2014,(16):90-90
在我们中国戏曲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要么是老戏老演、老演老戏的贫困戏剧;要么是大投人大制作、新理念新形式的奢华戏剧。作为一名普通的豫剧演员,我个人认为,还是少排一些奢华戏剧,多排一些适应演出市场需求的演出剧目。哪一些剧目深受演出市场欢迎呢?就是那些最具戏剧特质的传统剧目颇受观众的欢迎。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观众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也不能老戏老演,老演老戏。我们只能根据观众新的审美标准,对传统旧剧进行全新的改编,这样就能成为深受观众喜欢、市场欢迎的好戏。  相似文献   

3.
《东北之窗》2011,(6):68-68
《北京日报》理论部记者、主任编辑刘立志 虽然《星光大道》我看的不多,但每次看都很受感动,很喜欢。这确实是一个老百姓的舞台。老百姓在这里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娱乐了观众,提高了大家的幸福指数。很多普普通通的文艺工作者从这里走出后,成为名人,比如“凤凰传奇”,真的成了一个传奇。他们是老百姓,老百姓也喜欢他们。这当中节目主持人毕福剑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张璇  高辉 《发展》2013,(11):121-121
长久以来,如何拉近电视新闻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一直是广大新闻工作者们不断研究探索、孜孜追求的目标。作为电视新闻主播,如何才能拉近自己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5.
从事戏曲艺术的人都知道,每部剧目,需编剧的一度创作和导、演、音、美的二度创作,尽管每一个参与者都付出了诸多辛苦,但作品成功与否,仍是未知。只能"由观看它的那些人的评价来评判"(J.L斯泰思《观众参与》)方能作出最后结论。由此可见,观众参与及其价值评判的完成才是戏曲创作的全部完成。这就确立了观众参与及其价值评判在整个戏曲创作中的关键地位和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余音  王华 《东北之窗》2011,(Z4):65-67
《北京日报》理论部记者、主任编辑刘立志虽然《星光大道》我看的不多,但每次看都很受感动,很喜欢。这确实是一个老百姓的舞台。老百姓在这里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娱乐了观众,提高了大家的幸福指数。很多普普通通的文艺工作者从这里走出后,成为名人,比如"凤凰传奇",真的成了一个传奇。他们是老百姓,老百姓也喜欢他们。这当中节目主持人毕福剑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
《今日重庆》2011,(10):40-41
10月19日晚,"两节"重点演出剧目、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经典作品《白毛女》在重庆大剧院上演。日本艺术家以奔放的热情和美丽的舞姿为山城观众奉献了一场艺术盛宴。该芭蕾舞剧共分为两幕,共24幅场景。  相似文献   

8.
曹焱鑫 《魅力中国》2014,(13):393-393
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为了更好地了解观众的需求、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就有必要对观众群体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对展览内容和形式、基础服务设施和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完善和提高。本文以平顶山博物馆为例,分析了平顶山博物馆调查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9.
姚献敏 《魅力中国》2014,(4):132-132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中心任务就是进行角色创造。我认为,要想把戏演好,必须会分析人物,然后才能投入到角色的创造之中。豫剧唐派名剧《三哭殿》是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的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很多剧团都爱演这部戏,很多地方的观众也都很喜欢看这部戏。我们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在排演《三哭殿》的时候,安排我来领衔主演戏中的一号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刚一接到这个任务,我的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电视日益普及的情形下,有线电视信受观众的喜爱,已成为家庭媒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文化要有政治标准,更有价值定位。作为电视重要组成的有线电视其价值定位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一、区域意识定位作为大众传媒,有线电视当然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但它又受区域性的限制,更需要有区域性导向。具体来说,就是各地区的有线电视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地方特色。“十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有线电视不同于无线电视,无线电视全国一盘棋,而有线电视应该而且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要有轻松的基调、晚报的风格,要能吸引观众,不能…  相似文献   

11.
民族博物馆目标观众的培养,首先要加强自我宣传,构筑社会形象,扩大知名度,向公众介绍自己的属性和功能,要通过宣传营造一种进博物馆是高雅生活方式的观念;其次,在潜在观众的设定上,要指向需求量最大最集中的群体:学生、市民或社区民众,以及四面八方来的旅游群体。还要以"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具体做法,把潜在的观众邀请和转化为现实观众,使目标观众群体不断扩大,使培养活动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2.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一部戏曲作品的魅力,最终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体现。演员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就是观众对这部作品的鉴赏过程,一位成功的演员,只有正确把握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认真体验和创造角色,才能使戏曲作品有感染力,才能打动观众,让观众叫好。古今中外所有的优秀剧目,都离不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戏曲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人物是戏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张火炎 《魅力中国》2014,(10):65-65
很多戏曲工作者,就“戏曲危机”“观众危机”等话题,在戏曲与观众之间寻找了很多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探索、改革的方法,各抒己见。总之,近年来进剧场看戏的人越来越少了。说中国戏曲不好,作为一个戏曲工作者,真的不能赞同这样的说法;用一段很多人总结中国戏曲的话来说:“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经历了戏曲艺人长期的社会艺术实践,不断地传承、积淀,不断的发展、演进,  相似文献   

14.
郭海洋 《新西部(上)》2009,(10):174-174,172
方言电视节目作为一档具有地方特色的原生态节目,农民观众对其具有较深的心理认同感。因此,方言电视节目应积极培养农民观众这个潜在的受众群,以取得最大化受众。  相似文献   

15.
成舒宇 《魅力中国》2014,(24):28-28
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这个主题提醒我们,博物馆是一个鲜活的机构,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为不同观众、不同世代和不同文化架起沟通的桥梁。为了迎接2014年度“5?18国际博物馆日”,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都开展了相应的主题活动,如采取免费发放博物馆宣传册、举办各种临时主题展览,精品文物图片展进等校园、进社区等等系列活动。同时,我们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到深挖藏品价值,畅通沟通桥梁不是一时一阵的工作,而是需要孜孜不倦的揣摩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初丹 《黑河学刊》2014,(6):133-134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博物馆观众进一步扩大为整体社会公众。现按博物馆观众年龄群体、参观需求和参观活动的心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探求有利于加快博物馆从"公众参与"到向"社会共享"迈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张志勇 《魅力中国》2013,(28):112-112
戏剧艺术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有了剧作家的剧本创作才有表导演艺术;有了表导演艺术,才有观众的观剧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8.
苗萌 《魅力中国》2011,(5):364-364
针对足球赛场上观众的暴力行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影响观众暴力的诱因有社会、心理及场内外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我们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可国本土CEO确实和国外CEO有很多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中国CEO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魅力。中国CEO面临的挑战太多,他们既要对自己利益负责,又要对社会负责,因此成功的CEO一定要有社会平衡艺术,既要满足社会经济政治需求,又要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王柯军 《魅力中国》2010,(22):53-54
人们谈戏曲,多侧重于“本体”,如剧本内容、演员表演、美学价值等,不大注意它的“载体”。 通常说,戏剧有四个要素:演员、观众、剧场、剧本。如果说“演员”的表演艺术是戏剧的本体的话.那么这个本体必须通过“观众”的参与方能实现。没有观众的自说自话是无所谓“表演”的。正如物品,只有进入市场,面对顾客的购买,才能称之为商品。在戏剧范畴内,演员与观众谁也离不开谁,两者对立统一,共同构成“戏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