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的人本观--解析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淼 《理论观察》2004,(5):17-18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有着本质的不同;“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现实生成。  相似文献   

2.
侯思亮  程金才 《魅力中国》2010,(19):100-10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理念的提出与确立,使得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尊重人权、保障人权,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个体,人们也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与此同时。一些与“以人为本”相互矛盾的问题也产生了。这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以人为本”与“艰苦奋斗”之间的矛盾。个别人认为,艰苦奋斗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标准。还有一些人认为,以人为本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研究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存在的不足,阐释了核心价值观的有关概念并指出“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这是因为,“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价值目标与价值标准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华,同时又注入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意义.“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把“一切为了人,为了一切人”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保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文化与企业文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文化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和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要观念更新;制度创新;以人为本;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建设既有时代色彩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又有鲜明的本企业特征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邹瑄 《黑河学刊》2009,(2):10-12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要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所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党员干部的根,是党员干部的精神归宿. 一、党员干部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发生剧变,使整个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传统,重塑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革”浩劫.大革“文化”命,儒家思想也遭厄运。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政治工作者应理直气壮地将儒家思想运用到工作实践之中。日本在现代管理中倡导儒家思想,新加坡更是把儒家思想当作在现代社会重建道德伦理规范的价值核心。在社会转型期,儒家的“以人为本”、“和为贵”、“道德教化”、“克己内省”等应该成为政治思想工作的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呼和浩特经济》2005,(3):14-25
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除了传统体制和发展模式累积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实践中背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造成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告诉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背离科学发展观要求,整个社会就难以和谐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我市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库小红 《魅力中国》2014,(2):356-35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离不开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次要强化“科学发展”和“和谐共建与共享”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王勇 《黑河学刊》2008,(6):51-54
媒介审判是犯罪新闻报道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媒介审判影响司法独立、司法公正,不利于法制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背离。建构“民主法治”、“公平公正”、“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需要媒体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增强法制意识,加强新闻报道的专业主义,杜绝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科学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遵循客观规律,避免主观臆断,实事求是地探索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的思想和理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高度总结,  相似文献   

13.
孙雅璇 《天津经济》2009,(12):41-43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 商业银行在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一方面建立了科学的人才观,利用自身的企业文化去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合理地储备人才,最大限度地使本企业员工各尽其才。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通过不断完善内部环境,使员工切实感受到自己与企业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必由之路.只有对中国模式不断探索、认识和实践,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的成就,不仅证明了“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发展模式、“市场经济+政府推动”的体制模式、“互联网民主+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模式的力量,而且还将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文化模式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王伟民 《发展》2012,(9):104-104
员工是建行“家园文化”的建设者 “家园文化”是企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它既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又是企业素质水平和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综合体现。对于建设银行来说,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树立建行的业务品牌,创新建行的服务手段,以一流的业务品牌、一流的服务质量,创造一流的经营效益。但是,创造业务品牌、提高服务质量的核心是人,是建设银行的全体员工。离开了员工,建行“家园文化”将无从谈起。建行“家园文化”,就是要以人为本,造就一支品德良好、素质过硬、卓越的员工队伍。  相似文献   

16.
马莉  魏海明 《发展》2009,(12):118-118
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加强“自律”“他律”纪律约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从而推动高职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安全生产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是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安全发展体现了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反映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  相似文献   

18.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开展民主管理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创新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大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文明 《发展》2008,(7):128-128
流动人口管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面对目前流动人口管理行动层面人权保障尚待完善和落实的现状,找到流动人口管理中能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途径,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建中坚持和认清这一目标,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营造出“以人为本”的法治环境,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流动人口管理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