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訾其伦 《黑河学刊》2014,(8):110-112
课程是高校实现其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学政治教师的主阵地,其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质量。中学新政治课教学对政治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较以前更高。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须从宽口径厚基础、师范性、重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角度出发改革课程设置,以实现与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2.
张景辉 《魅力中国》2010,(31):408-408
政治教育,本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是依靠理论的教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陛、增强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陈小娟 《魅力中国》2010,(29):182-182,165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教育回归生活,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一个新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摆脱过去思想政治课内容枯燥无味、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困境。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形成学生参与的“学习共同体”,从课堂教学到课后作业的全部教学过程都能够贴近生活。只有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紧密联系生活,才能使学生爱上政治课,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鹏措 《魅力中国》2011,(18):163-163
思想政治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导者,从教学层面讲,教师是课程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设计、引导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热情,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优化仍是我们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概述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师德师风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辩证关系。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对策:首先加强政治思想课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教师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注意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学校方面来讲,把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入门关,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将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堂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李振文 《发展》2010,(5):136-136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呈现多元化趋势,而作为素质教育核心体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正向我们袭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迎接新课程环境,贯彻新课程理念,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正成为政治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蒋程和 《魅力中国》2013,(13):153-153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各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常规手段,因其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大大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一堂成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往往会把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现象或事例,恰当地与教材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赖志宏 《魅力中国》2010,(33):295-295
初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素质教育,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0.
张新颖 《魅力中国》2013,(5):255-255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和重要途径”。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本文就当前中学思想道德方面教育的现状,内容及改进措施,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王波 《魅力中国》2012,(32):150-150
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思想政治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主要特点。因此被学生认为是枯燥无味的,课堂往往收不到良好效果,在新课改下,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有了很大改观。但仍然存在老师教学的压力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够巧妙地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那么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大学生为本,创建思想政治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该门课程成为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必要课程,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产生吸引力,成为大学生喜爱的课程。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塑造者。作为课堂教学的灵魂和主导,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人生观点将深刻影响大学生的价值抉择、心灵塑造;教师的个人魅力也决定着学生的听课兴趣,其教学能力直接关乎教学实践的成败。因而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地位,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思想政治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传授传统文化是国家教育的基本方针。在教学实践中,要研究民族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甘闻燕 《魅力中国》2013,(28):209-209,185
思想政治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这门学科的开设和改革。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修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进一步要求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张烨  苏云波 《魅力中国》2010,(32):220-221
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的必修课,“课史”悠久。由于该课程时代性强、阶级性强,不同的时代主题决定了它在学生心目中不同的地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各种新的思想观点,开阔视野。给课本上不变的理论观点予新的内容,让思想政治课更好地进课堂。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课一直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但思想政治课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却成了课堂的“鸡肋”。老师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学得提不起劲。这问题的解决也一直困扰着这方面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认清问题的所在,寻找解决的办法。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更好、更有效渗透到大学日常管理中,做到真正有意义的相辅相成,已成为我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白新欢 《老区建设》2014,(16):39-4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课,也是科学课。政治课当然离不开政治宣传,但政治课的基础却是科学性。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政治课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批判性思维的审视、长期实践的检验等。科学精神要以研究客观规律为宗旨,不能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在里面,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科学精神承认理论的相对性,科学理论随时准备接受实践的检验和新发现的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8.
李桂敏 《魅力中国》2011,(1):235-235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它的根本任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才能适应这一要求,在课程改革中脱颖而出?怎样才能使新课程下政治学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笔者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对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和有力支撑。增强感性认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比重,有助于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和喜闻乐见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课程。  相似文献   

20.
“概论”教学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为了深化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处理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承接关系;“概论”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协调关系;“概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之间的衔接关系;“概论”课与教师教学之间的互进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