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田杨 《魅力中国》2010,(20):264-264
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一、良好的心理素养、痴迷的学习兴趣——学好数学的前提喜爱也就是做一件事的理由和把事情坚持下去的最强动力。良好的心理素养、近乎痴迷的兴趣是高效率学习数学的前提,也是在最后的考试中取胜的必要条件。大多数同学都会觉得繁重的数学学习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遇到一道难解的题,或者期末考试考砸了,更是郁闷至极;也许,此时的我们,都会有一种很不舒服的压抑感——这是由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的竞争氛围。沉重的学习压力造成的;可是,我们能逃避吗?难道就这样被动的忍受吗?  相似文献   

2.
程阿妮 《魅力中国》2014,(4):237-238
新课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知、创新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谭艳 《魅力中国》2014,(5):248-248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群英 《魅力中国》2013,(13):218-218
一位优秀的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决不能教死书,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教学思想,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就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杜明清 《老区建设》2008,(22):56-57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学习的主人,激发学习兴趣。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实验、分析,自己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连淑华 《魅力中国》2013,(23):199-199
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一种无效教学。同理.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应该放在首位.这样才能迭到真正的有效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学生们都有一个共识,“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中。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自疑解疑、乐思善辩的习惯。实验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他们在学期初能认真分析白己的学习实际。确立自己学习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和高度.并据此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探索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有明显提高。在教学中,合作、交流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挑战性的问题。一般先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一方面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扳走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古语也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而今又有人提出:“教之以渔,不如自己学渔”,说法不同,但意思却是相同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己会学,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核心能力,是贯穿于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语文水平,又能为学生日后继续深造或搞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既是落实基础知识的有力措施,也是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9.
陈时旸  袁媛 《发展》2013,(12):125-125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是必要的,但是向学生传授掌握知识的方法,即思维方法更为重要,不仅要“给以鱼”,更要“教以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是“教以渔”,对其提高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陈淑坤 《魅力中国》2013,(26):143-143
从事了很多年的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某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给了我很好的启示。看起来。这种课堂教学平自无奇,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对疑难问题通过小组活动,兵教兵等完成,教师除了时时点播引导以外讲的很少,但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我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学习为主,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正是洋恩人的高明之处。本人从事一线数学教学多年,体会颇深,我认为:  相似文献   

11.
廖镠 《魅力中国》2010,(17):312-313
罗庚认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今学生运英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因而,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策划和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的心理规律,自己阅读教材,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从而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方法能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2.
彭文彪 《魅力中国》2014,(15):217-217
高中生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效率,这对于一个刚刚接触高中教学的我来说,值得我好好思索。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以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李艳丽 《魅力中国》2011,(1):332-332
“互助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为了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利用互助式学习教学,让学生在一起学习和探讨,通过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互助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同伴身上获取知识,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佳化。下面浅谈本人对互助式学习在生物教学方面的基本思想、应用和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教学改革的中心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教师应该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联系,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开发研究性、创造性学习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张秀红 《魅力中国》2014,(3):221-221
学生到了高中以后,都比初中生成熟。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敏  王祖平 《魅力中国》2011,(5):403-403
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人们进行知识的获取、存储、发布、共享以及创新。教学中的知识管理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教学中收集、使用和产生的知识进行管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使用一些软件工具和策略来进行知识管理。文章主要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应用的知识管理的工具与策略。我们可以更清楚教师如何应用知识管理工具及策略去促进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所教,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王趁花 《魅力中国》2010,(34):355-355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张梦凯 《魅力中国》2010,(31):409-409
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宗旨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9.
尹丽霞 《魅力中国》2013,(8):184-184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科学文化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对知识的需求空前急切,即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注意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要充分体现学生这个主体,教师也要充分认清自己的作用。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在知识、方法、能力、过程、思维、情感等方面不能很好地过渡衔接,导致暂时的知识脱节、方法缺乏、能力欠缺、过程缺断、思维断裂、情感难激发或体验不深等学习断点现象。学生自身由于知识、思维等方面的局限,很难通过适当的方式跨越学习断点,导致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如果教师教学时未能及时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断点,就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或手段,从而错失突破学习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