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阎承峻 《东北之窗》2012,(21):112-113
古代有鸟书、虫书、鱼书、殳书之名,近世泛称“鸟虫篆”,意在取鸟虫书体之合并称谓。鸟虫篆是一种将篆书笔画缠绕盘曲使之如抽象的动物形象或在篆书中加入装饰性的鸟、鱼、虫形等动物纹饰而形成的一种篆书文字。古人认为鸟虫书大概起源于周。《古今篆隶文体》中说“周文王因雁衔书,武王因丹鸟入室,作鸟书。”学术界普遍认为最早的鸟虫篆文字为春秋时期楚国器《王子午鼎》铭文,其兴起于春秋,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战国晚期又趋于式微。  相似文献   

2.
李琳 《魅力中国》2013,(22):299-299
《老子》是道家的重要传世文献之一,对于研究道家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对于研究《老子》一书的形成过程以及老子思想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希望通过对郭店楚简《老子》做简单的归纳研究,来探寻出战国中期楚地老子思想与现令老子思想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严荣华 《产权导刊》2009,(11):78-78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中范唯的名言: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此计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战国末期,秦国长期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攻下韩、魏、赵、燕,最后把楚、齐也收拾了,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白芳  胥新 《发展》1998,(12)
李斯是秦代的风云人物,他的成功同秦国的统一事业休戚相关;而他的悲剧也和秦王朝一朝覆亡的历史形影相随。李斯是一个复杂多变而又颇具影响的人物。因此,本文试从李斯一生的处世哲学和政治活动入手,按不同历史阶段实事求是地评价其功过是非。一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楚国...  相似文献   

5.
睡虎地秦简是研究战国末期秦国制度的重要出土文献,文章在吸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睡虎地秦简为主体,结合其他简牍资料和先秦传世文献,进一步探讨其中反映的秦文书制度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田租,即土地税,即系于国家财政,又系于农民负担,为古今史家所关注。周国林博士的《战国迄唐田租制度研究》一书,是这一领域颇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作者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要对战国至唐时期的田租标准加以考辨、比较,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就是说,该书的着重点在于对田租制度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其研究方法是在考证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田租,即土地税,即系于国家财政,又系于农民负担,为古今史家所关注。周国林博士的《战国迄唐田租制度研究》一书,是这一领域颇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作者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要对战国至唐时期的田租标准加以考辨、比较,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就是说,该书的着重点在于对田租制度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其研究方法是在考证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关于《史记》的残缺问题,是历代以来争论颇多且悬而未决的难题。至于普遍认为所缺失的十篇中,“八书”占三篇,即《礼书》《乐书》《兵书》。《史记》八书原本内容应是:《礼书》《乐书》《兵书》《律历书》《六官书》《封禅书》《河渠书》《采准书》,其中《礼书》《乐书》《兵书》全亡,今所见内容为后人补作。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秦国强大,公孙衍和苏秦便游说六国共同抗秦。秦国自有应对,派出了张仪拉拢一个打击一个。“合纵连横”的故事想必妇孺皆知。这应该就是军事上的联盟。只不过,那个时候,谋士众多,群雄混战,所以“联盟”极不可靠,所谓“朝秦暮楚”也。三国时也一样。刘备避居荆州,为求生存,必然要联吴抗击曹魏,只是,一朝羽翼丰满,突然便要赖账,连借来的荆州也不想还了!全然忘了当初的狼狈。这又是一个不可靠的联盟。  相似文献   

10.
研究战国秦汉的亩产,以往都受到三大问题的困扰,即各地度量衡不一致问题、文献记载数据的可信性问题和粮食堆密度的推定问题。但新的出土文献为解决这三大困扰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条件。根据商鞅方升、云梦秦简、张家山汉简、岳麓书院秦简等,可以算得秦国"石"的容积约为20 215毫升。但在衡量口粮时,"石"却不是"十斗粟"的意思,而应当是"十斗粝米",并由此推算出粟和粝米的堆密度约为0.6356克/毫升和0.750克/毫升。而分析北大秦简等记载的"三步一斗",再结合银雀山汉简等资料,则可以推算出秦国粟的最高亩产。在此基础上,亦可厘清传世文献关于亩产记载的诸多问题。结论是:战国后期秦国官方认定的粟的最高亩产为每市亩约295市斤,战国后期至西汉前期"中田"粟的亩产约为177市斤。  相似文献   

11.
古清生,京城作家,尤善于品谈吃喝,他的美食文章为人称道。在2007年12月23日的天涯论坛——闲闲书话版面上,他写有一个帖子《红番茄和李英强》。  相似文献   

12.
《西部论丛》2008,(12):91-91
王立群巅峰之作,做人之道、成功之法、从政之术、为官之要,读《史四悟人生。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上部,大国崛起:秦国如何崛起,横扫六合:六国因何覆灭。  相似文献   

13.
《学记》是收集在《礼记》中的一篇教育论文,它的作者,据郭沫若考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礼记》在儒家经典中被称为大经,是封建教育的基本教科书,这是一部丛编,内容包括战国至汉初儒家论述有关礼的文章共四十九篇,成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的文物制度的重要参考书,其中两篇《大学》、《中庸》被朱熹抽出来与《论语》、《孟子》组成四书,与五经一起构成对中国古代知识人影响最大的经典。  相似文献   

14.
2月9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正式 对外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时发布了实施这一规划纲要的决定。《决定》指出,全面实施《纲要》,经过15年的努力,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中央、国务院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宣言书和动令,标志着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跃升到一个新起点,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进入一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一生对于历史十分关注,留下大量优秀的史学著作,《战国载记》即是其中之一,但前人对此研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文章对梁启超的通史意识、时代思潮的体认、历史与地理的关系这三点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篇著作不仅在战国史的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现实亦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旸 《发展》2014,(3):86-88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励精图强在短暂的约一百年时间内,由地处西陲国力落后的蛮夷小国一跃成为战国后期霸主并一统各诸侯国,建立了第一个封建制王朝的史实说明法律对促进区域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追溯商鞅变法建立秦帝国的历史路径,考量关中—天水经济区立法兴邦策略的现实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17.
裴祖军 《中国报道》2009,(6):107-107
大川隆法在日本出版界乃至整个商界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作为作家,在全球出版业不景气的当下,其著作《太阳之法》、《黄金之法》、《永远之法》等书连续八年荣登日本畅销书排行榜冠军,此纪录至今无人企及。《常胜策略》一书日文版,现已成为众多企业和青年读者推崇的成长教育读物,重印多达20次,销量超过200万册。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老子韩非列传》,叙述了法家和道家的源流关系,法家是道家的继承和发展,这是思想的逻辑。但在《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又描述了历史的逻辑:历史推动了道家向法家的转向,历史促使秦人选择了法家为意识形态,历史以秦国的法治实践为中介,实现了由西周政治模式向帝制的变革。思想的逻辑最终是由历史的逻辑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蔡金水 《科学决策》2006,(12):17-18
2006年,“大西线”热遍全国,成为众所关注的一个话题。(编者注:本刊第10期曾发表了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的倡议者郭开同志和他的三位合作者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年初,军旅作家李伶的《西藏之水救中国》一书出版,引起热烈反响。7月27日《南方周末》发表的长篇报道《惊动高层的“大胆”设想》、8月13日香港《亚洲周刊》发表《贫困地区穷就穷在水上,西藏调水一专访军旅作家李伶》、9月28日香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播出的《西藏之水救中国的理想与现实》节目,再度引发了对大西线的热议。  相似文献   

20.
战国时《韩非子》一书中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中国寓言故事,那就是“买椟还珠”的寓言。寓言说,有一个楚国人想在郑国出售一颗珍贵的珍珠,他用木兰为珍珠作了个匣子,用香料把匣子熏香,还用珠、玉、红宝石等来加以装饰,并插上了翠鸟的羽毛。一个郑国人买走了这个匣子,走前,却将匣子里的珍珠还给了那个楚国人。故事讲完之后,韩非子还作了一番评价,他说,过于华丽的装饰往往会喧宾夺主。那个楚国商人知道如何卖掉匣子,却不擅长出售珍珠。至于买匣子的郑国人,他根本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这个故事从三个方面反映了先秦人关于包装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