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及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出上升趋势和新的特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并不适应今日形势之需要,如强制仲裁、仲裁时效模糊,裁、审机构适用法律不统一等缺陷日益突出。因此,对于现行劳动争议中偏离仲裁本质属性,与国际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脱轨,与世界各国通行做法相去甚远的某些缺陷,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姚乐 《北方经济》2012,(8):26-27
劳动仲裁就其法律属性而言,是一种兼有行政性和准司法性的行为。进一步强化劳动仲裁机构的准司法性,能够更加公正公平地解决劳动纠纷,保护劳动者权益。本文针对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仲裁时效制度的弊端,分析了包括劳动仲裁的法律属性问题,劳动仲裁委员会成员的素质问题,以及仲裁时效的起算、中止和仲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行劳动法律立法的不足对劳动者的利益损害较大,而近年来大量的劳动立法如《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弥补了其诸多不足。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未能解决,如仲裁时效制度、“一裁二审”制等均存在缺陷.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晓玲 《特区经济》2006,(4):115-116
证券业的特殊性、仲裁固有的优势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我国发展证券仲裁的必要性。而我国证券仲裁现状在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尚存在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发展我国证券仲裁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曲明姬 《魅力中国》2010,(19):45-45
本文简要阐述了我国现行的仲裁裁决分类审查制度的内涵,着重探讨了这种审查制度的存在可能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论证了终止这种带有歧视性的审查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成为相当普遍的一种社会关系,劳动争议仲裁成为解决劳动争议的一条重要途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建立、变更和解除逐步转向由市场机制调节.据统计,2007年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4.7万件,1994全2007年的13年中,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了近22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争议数量的增加,劳动争议及其处理成为上至政府、下至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并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7年12月29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获得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的通过,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无疑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组织外部环境的研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国语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应考虑其社会现实,孙立平提出的“断裂社会”理论对我国社会具有充分的解释力.劳动纠纷关系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一环.我国的劳动纠纷仲裁制度涉及劳、资、政府三方,在化解劳资矛盾过程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对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具有代表性.文章试以断裂社会为背景,以劳动仲裁制度为视角,考察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即在劳动争议的仲裁活动中,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及其仲裁人员和仲裁活动参加人必须遵守的次序、形式和方法。现行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主要是南劳动争议处理法规和规章确认的仲裁活动的次序、形式和方法,它在劳动争议处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欢 《魅力中国》2014,(8):331-331
仲裁是一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与诉讼并行的纠纷解决机制,其经济、高效、灵活、便利等特点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可。我国1994年《仲裁法》的颁布统一完善了我国的仲裁制度,但随着仲裁事业的发展,该法律已逐步暴露出许多与仲裁实践不相符的地方,尤其在司法对仲裁的监督问题上,相关规定不够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多弊病,为完善这一制度。维护仲裁权威。应当删除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有关仲裁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临时仲裁是仲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机构仲裁而言,这种仲裁形式具有灵活性、便捷性、经济性等优点,更能满足当事人私权自治的急迫需要。目前我国还不承认临时仲裁制度,对我国仲裁发展存在负面影响,在海事仲裁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当今国际海事纠纷仲裁,绝大部分采取临时仲裁的形式,与我国仅设机构仲裁形成鲜明对照。随着我国与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仲裁制度也应与国际惯例或者国际通行规定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仲裁员责任制度是保障仲裁公正件的关键.我国目前有关仲裁员责任的法律规定定位模糊,简单粗略,缺乏可操作性,"枉法仲裁罪"也存在司法过度干预仲裁之嫌,很难在司法实践中有效地保障仲裁活动.为了使仲裁员责任制度在仲裁活动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我们要进一步探讨仲裁员责任制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重新审视现行立法对仲裁员责任规制的合理性,并结合世界各国通行的仲裁员责任理论,对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进行思考,以期对其进行完善,更好地服务于整个仲裁活动.  相似文献   

12.
史峰 《理论观察》2013,(5):70-71
国内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建设在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实践中暴露了诸多问题.阻碍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实效性的发挥以及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机制体系建设.本文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建设为切入点,结合劳动仲裁运行实践,借鉴域内外劳动仲裁实践及研究成果,提出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3.
郑子森 《黑河学刊》2010,(4):53-53,55
我国劳动争议的解决要经过仲裁前置程序。在仲裁前置阶段,劳动者无法律依据申请财产保全,给用人单位隐藏、转移、变卖财产逃避法律责任提供了时间,一些劳动争议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时,用人单位已无财产可供执行。在劳动仲裁中增加财产保全的规定,可以将劳动仲裁与人民法院诉前财产保全完全衔接起来,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视一裁终局为国际商事仲裁的主要优点并将其绝对化,是我国学术界的普遍观念,而《仲裁法》也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然而,随着国际经济交往规模的扩大,一裁终局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的缺陷逐一显现。本文通过分析,提出对"一裁终局"绝对存在性和绝对优越性的质疑,指出一裁终局的缺陷,进而提出在一裁终局制度上,我国仲裁法应当区分国内仲裁与国际商事仲裁,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摈弃绝对的一裁终局制度。  相似文献   

15.
《民营视界》2009,(6):36-36,49
一、仲裁法律制度简介 仲裁,也叫公断,是指平等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发生后根据协议自愿交由仲裁机关居中作出一次性终局裁决或调解。裁决或调解对各方均具有法律效力。在我国第三方居中裁断者只能是仲裁委员会。仲裁起源于古罗马时期的欧洲,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先进完善的仲裁制度,仲裁在国际上已经非常流行,国外大多数的经济纠纷是由仲裁方式解决的。  相似文献   

16.
于洋 《辽宁经济》2011,(12):50-53
在现代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中,仲裁作为一种独立解决纠纷的方式,日益得到争议双方的认可并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与传统的机构仲裁相比,临时仲裁以其自主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等优点得到了多数国家的认可,并在立法实践中予以明确。本文从临时仲裁的概念入手,结合我国当前的仲裁实践,对临时仲裁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在规范仲裁员制度、保障仲裁裁决的执行和加强仲裁监督三个方面对临时仲裁制度的构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员金松 《特区经济》2010,(10):91-93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亟待完善,借鉴美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对于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芳 《理论观察》2006,(4):128-129
仲裁作为纠纷解决的方式之一,已经日益的为人们所重视,而临时仲裁作为其中的一种类型,几乎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好评。我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所限,至今未承认临时仲裁的效力。临时仲裁产生之合理性、存在之优越性、及发展之国际趋势性显示出我国建立临时仲裁制度的应然性。  相似文献   

19.
谢佩华 《魅力中国》2011,(17):148-14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下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劳动保障法律,是我国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法律的颁布施行,对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马建新 《辽宁经济》2014,(11):80-81
仲裁是一种由仲裁机构向仲裁协议双方当事人提供的法律专业服务。如何才能做到正确运用劳动仲裁的方式来解决劳动纠纷,从现实情况看,必须准确理解进行劳动争议仲裁的法律依据,同时还要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的仲裁员队伍,不断完善仲裁处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