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一件新闻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在新闻写作实践中,只有恰当地使用背景材料,才能巧妙地表达记者的立场和观点,增强新闻价值,突出和深化主题,增加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注重运用背景材料已成为世界新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张洪波 《魅力中国》2010,(28):243-243
在电视新闻中巧妙运用背景材料有助于观众更好的了解新闻本身,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效果,本文对如何运用新闻背景材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闻背景在新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得好就成为新闻的有机部分,为新闻添彩;用得不好,则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甚至淹没了新闻。  相似文献   

4.
王涛  崔柏年 《理论观察》2008,(3):153-154
角度,在这里是指分析事情的出发点。在新闻写作中,作者站的角度不同,分析事情的出发点就不同。而出发点不同往往关系到新闻稿件的广度、深度及文章或电视广播的感召力。因此,在新闻写作中应十分重视新闻的写作角度。文学艺术创作讲究角度,新闻写作同样重视新闻角度。  相似文献   

5.
将新闻点评引入高中写作的思维训练,是一种创新型的思维训练模式,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更能解放当前议论文写作中所缺乏的独特而鲜明的个性。本文对新闻点评引入高中写作的思维训练的背景、概念特征和训练方法进行简要的探讨,以期为研究新闻点评引入高中写作的思维训练这一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蕊 《魅力中国》2009,(22):13-13
新闻背景有着衬托主题、解释说明主题内容的重要作用。用活、用好背景材料,可以达到深化文章主题,增强事件纵深感的作用。所以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一定要在合适的时候注重新闻背景的运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7.
张嵩 《黑河学刊》2011,(5):37+69-37,69
社会经济新闻可以说是经济新闻同社会新闻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交叉、融合的衍生体。通过对社会经济新闻的写作,题材选择、分析新闻的深入探讨,理清社会经济新闻写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闻导语,就是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提炼、概括和展示在开端部分,起到开门见山,画龙点睛的作用。了解新闻导语的特点和写作要求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李晓丹 《理论观察》2011,(3):168-170
1引言文学创作与报纸新闻写作分属于不同范畴,同时又有不少地方是相通的。新闻在自身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形象具体、准确简洁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10.
对写好会议新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议报道一直是困扰着新闻单位和记者的难题。目前,会议新闻存在着报道模式僵化,写作手法呆板的问题,读者不愿意读。有人对会议采取一概排斥态度,显然有些偏颇。作为党的新闻机关,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给群众的任务,报道党政部门的一些会议也是新闻宣传的一项重要职责。那么,怎么才能把会议新闻写好,又吸引读者,笔者结合近几年会议报道实践,谈谈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1.
郝新 《黑河学刊》2003,(6):99-100
新闻背景是指与新闻人物及事件有关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也称新闻的背景材料。目前,新闻背景材料缺失现象在媒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种是新闻稿中缺乏必要的新闻背景材料;另一种是稿件整体编排中没有相关新闻链接。避免新闻背景缺失现象需要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为受众服务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和编辑水平。  相似文献   

12.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分析了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的异同.首先是主体不同;其次是传播模式不同,而网络新闻真正实现了"以受众为中心"的写作理念;报纸新闻的写作方式是线性写作模式,而网络新闻是层次化写作,甚至是文字直播.新的传播环境和新的传受关系要求报纸新闻的传播迎接新挑战.  相似文献   

13.
浅析新闻写作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事业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在执行新闻写作活动时必须遵循“真实、及时地反映现实变动”的原则。真实要求事实和语言客观、准确,及时又限制了我们往往不能待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发生之后再作报道。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我们所面临的新闻现象往往是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的,不同事物之间又往往是相互交叉、包容的,因而,在新闻写作中适当运用模糊语言成为客观的必须。让我们来看看这样一则新闻: 隔窗眺望川流不息的街道,记者顿生感慨:50年代纺织女工红天下,60-70年代不爱红装爱武装,参军卫国圆了多少女儿梦,80年代读大学、当空姐…  相似文献   

14.
张会会 《魅力中国》2011,(15):370-370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或亮点。本文对新闻导语的定义、类型以及新闻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记者从事新闻采访,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哪里有新闻。新闻写作的好坏取决于新闻采访,新闻采访的方向来自于新闻线索。在新闻界广为流传一句格言: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记者要腿勤、脚快,要奔波,才能获取鲜活的材料。要想写出一篇好的稿件,善于捕捉和发现新闻线索是必要的前提。一、何谓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讯息或信号,是新闻敏感的捕捉对象,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新闻线索是介入新闻报道的前提,它能够给记者指明到哪里采访,采访什么这样一些大致的方面和范围。对于记者来说,若是新闻线索源源不断,采访就十分活…  相似文献   

16.
赵琪 《理论观察》2000,(6):84-85
时令性新闻是记者大量遇到的课题,也是媒体经常报道的内容。时令性新闻反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老百姓日常的生活、生产情况,在写作上应突破老套子,走出误区,力求创新。  相似文献   

17.
王贺 《魅力中国》2010,(9):11-12
新闻宣传是当今社会公众知情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写好新闻宣传稿件壶得尤其重要。文章认为,新闻宣传稿有自身独特的写作规范与要求,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要想写好新闻稿就要了解新闻写作坚持的基本标准、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这样才能写好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的新闻教育近年蓬勃发展,新闻专业的实践性、高职教育的特殊性给新闻专业课——新闻写作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切实掌握好新闻写作的技能,如何让写作课程不流于听老师讲、看人家写,这需要高职院校把模拟实习、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结合起来,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总结探索。  相似文献   

19.
运用好数字这一消息语言,能反映问题的重要新闻事实,深化主题,显示意义,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消息中运用数字应该做到具体形象,从特定的报道角度出发运用数字,发现数字背后的新闻事实,采取对比等多种手法赋予数字以生命,让数字活起来,使枯燥的数字能够吸引人。  相似文献   

20.
陈雨新 《理论观察》2011,(2):157-158
角度,是指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所谓新闻角度.指的是记者选取新闻事实的立足点,表现新闻事实的切入点,揭示新闻主题的突破口。甘惜分教授在其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中说: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