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刘树艺 《特区经济》2010,(7):258-260
纳税义务可以由税收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承担,本文从第三人代缴责任的含义、第三人代缴责任的条件、第三人代缴税款的责任范围以及第三人代缴税款后的法律后果等方面对第三人代缴责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因现代社会损害救济体系的多元化,工伤事故常导致工伤保险补偿与侵权损害赔偿的竞合。文章通过对域外民事侵权与工伤保险责任竞合下四种处理模式的分析,在结合我国立法情况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有所裨益的立法建议:用人单位对事故发生无过错。此种情况下,宜采用替代模式;用人单位对事故发生有过错。此种情况下,可采用补充模式;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受害人也可基于侵权责任,向第三人主张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3.
我国《合同法》在参酌国外缔约过失责任制度通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第一次对缔约过失责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我国《合同法》对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不尽完备,没有厘清缔约过失责任与信赖利益的关系、信赖利益的赔偿范围、第三人侵害信赖利益方面以及应如何救济,法律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文章力图通过对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对信赖利益保护的研究,完善法律对缔约人信赖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姚欢  张俊 《特区经济》2006,(1):296-297
近年来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问题引起法律界的关注。文章基于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侵权性质,分析了损害赔偿责任主体、损害赔偿类型与范围、赔偿金额的计算与赔偿责任分担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强制机动车保险法对受害人范围的扩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理 《南方经济》2005,(7):13-15
在侵权法上,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即为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之人,通常是指本车外的第三者以及本车上的乘客,但不包括机动车保有者及驾驶者。传统的任意机动车责任保险中的受害人仅指本车以外的第三者。强制机动车责任保险的受害人定义及范围必须回归侵权法,与侵权法上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人保持一致,如此才符合强制责任保险的本质及立法目的。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草案)》所规定的第三者仅指本车以外的第三人,其受害人范围显然过于狭窄。  相似文献   

6.
张倩 《魅力中国》2011,(17):138-138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问题,是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设计与操作的核心和关键。随着诉讼实践的深入,第三人问题变得日益复杂,我国现有的性质诉讼第三人制度在立法上条文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司法实践中处理混乱,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行政诉讼第三人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谢凯 《魅力中国》2013,(26):290-290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已对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但缺乏相应操作细则。本文针对民事诉讼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的具体适用问题展开研究.试图在参考有关国家和地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该制度的具体适用方案。  相似文献   

8.
第三人侵害债权问题,是民法学界长期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就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起源、理论基础、我国立法现状及司法实践有关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公司资本瑕疵引发法律争议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司法实行法定资本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制度和验资制度。出资瑕疵行为违反了公司资本充实原则,抽逃出资行为则违背了公司资本维持原则。当这两种资本瑕疵行为存在时,会引起一系列法律纠纷。其中股东承担公司债务的责任范围以及股东补资的法律后果如何确定,股东身份和股东权纠纷、股份转让纠纷中的有关问题,目前都还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对此,应从《公司法》的立法精神和法律原则出发,对公司、股东以及第三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0.
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充分保护债权人利益的需要,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立法和实务上都承认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对此还未作规定,理论研究尚不充分,难以适应司法审判实践的需要。本文拟从比较法分析入手,以明晰我国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必要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璟 《魅力中国》2010,(33):42-43
《侵权责任法》已经出台并生效,该法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但是在关于侵权责任法的保护范围问题,在归责原则的构成上,在安全保障义务的构建上,对纯粹经济损失的保护上及对专家第三人责任的规定上都有需要继续探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立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菊芬 《改革与战略》2008,24(5):154-156
民营企业是我国今后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之一,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其生存和发展之本。文章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必要性、发达国家民营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考察、我国民营企业立法现状及立法构想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并提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从比较法视角来看,世界范围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经历了一个由过失责任原则、担保责任原则到严格责任的发展历程。我国《产品质量法》按责任主体不同,对生产者适用严格责任,对销售者适用过错责任和严格责任相结合的综合归责原则。完善我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应该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对生产者和销售者统一适用严格责任原则、以市场份额补充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4.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用人单位责任,即传统民法上的雇主责任,但是对于用人单位内部追偿权的存废以及构建,立法中没有明确规定,这在司法适用上会带来不确定性。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在解决雇员造成第三人伤害的法律救济问题时,有必要妥善处理雇主对雇员的追偿权问题,实现劳资双方的利益平衡,从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柴方胜 《中国经贸》2009,(18):120-120
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特殊责任制度,我国合同法对此作了规定。但理论界争议较大,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歧义。本文对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条件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的相关立法进行评价并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立法起步较晚,有学者认为,我国法律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首见于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还有很多学者认为,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一条是对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规定。但笔者认为,二者虽对缔约过失责任有所涉猎,但并未确立完备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合同法》的颁布才意味着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7.
吴常青 《特区经济》2008,(5):254-256
近年来,国内航班延误的经济赔偿问题导致承运人与旅客之间冲突频繁。航班延误立法缺陷是其主要原因。我国相关立法对航班延误缺乏统一的界定,没有规定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赔偿的范围和航班超售的限制等。急需通过完善立法解决航班延误的经济赔偿问题,以维护承运人和旅客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立法模式的选择根源于社会实际生活。欧盟与我国产品责任法立法模式存在不同特点,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我国产品责任立法模式应随着实际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最大可能地实现法律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吴婷 《特区经济》2013,(8):165-168
承诺制度是反垄断执法中的重要措施及制度之一,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将其纳入反垄断法中,该制度的优势也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实践证明。我国《反垄断法》的第45条也将该制度吸纳其中,但该制度却未将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权益保护纳入调整范畴中,致使该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种种困难。本文在提出第三人权益保护的必要性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反垄断执法承诺制度中第三人权益保护的现状及不足,并结合域外经验和中国国情,从立法、执法、司法的角度对我国承诺制度中第三人权益的保护提出制度完善建议,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合伙型中小企业存在着大量的表见合伙法律现象。源于英美法系“禁止反言原则”的表见合伙制度,对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十分有利,有效地解决了司法实践中无法回避的“表见合伙”问题。引入表见合伙制度,是今后我国加强和完善合伙企业立法必须研究和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