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岩岩 《魅力中国》2011,(4):210-2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电视产业逐步纳入了市场轨道。电视节目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信息需求。就必须不断提高节目质量,节目的制作包装成为重要一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电视业务特别是直播业务的扩展,电视节目制作逐渐从原先的线性编辑发展到目前比较流行的非线性编辑,  相似文献   

2.
电视节目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沟通、交流和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新闻编辑则是电视节目的组织制作者,也是编辑电视节日的重要力量,新闻编辑者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电视节日的质量,同时也将对大众的舆论思想起作用。本文通过对新闻编辑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分析总结,使其能更好地为电视节目服务。  相似文献   

3.
张延 《魅力中国》2014,(7):277-27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我国群众开始对精神生活给予关注。电视节目作为传统的媒体形式,以其形象生动,传播迅速等特点备受广大群众喜爱。作为电视工作从业者,摄像师的职业技巧与技术需要同步提高。本文以从业者的角度,讨论如何切实的提高电视摄像技术水平与技巧。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史中,电视节目编导可以说是随着电视专题片的产生而产生的。近年来,由于电视节目种类的不断细化和更新,电视节目编导的职责越来越重要。一个合格的编导,不但要服从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同时要承担电视节目的主创任务,在整个节目制作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领导性作用。电视节目编导在决定节目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具有很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对社会生活要善于观察,能敏锐地发现有价值的题材来拍摄制作。在整个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电视节目编导对于题材的构思、采访过程的把握和后期编辑合成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视节目的内容、数量、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的浪潮下,电视节目从制作到播出全面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变,尤其是电视节目制作设备已基本实现模拟设备到数字设备的转变,这些对电视制作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摄像是电视作品制作过程中的关键,一部电视片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摄像的技术与艺术,当然后期加工亦不能忽视.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是电视摄像的成果体现.是检验摄像人员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我国电视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而广播电视编导作为其中关键一环愈发凸显出其重要地位。电视编导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关系到一个电视节目的质量,关系到一个电视节目能否取得行业领先。本文主要讨论了新形势下社会对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具有怎样的要求,度创新思维的特点。如何激发培养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产业》1996,(1):31-31
加密电视和解码器加密电视或者加扰电视,就是电视节目的提供者,对所提供电视节目中的某一套或某些套节目的电视信号,进行一些特殊的技术处理,使得观众在自己的电视机屏幕上无法正常地收看,甚至根本看不到这些加密的电视节日。观众如果要想收看加密电视节目则必须做到...  相似文献   

9.
受众是电视消费的主体。所以,充分的了解受众的心理是制作出成功节目的必要基础。电视节目的播出就是满足受众的需求,所以了解受众的需求是策划节目的关键。从受众心理的"求真、求知"等各方面着手研究受众,充分的了解受众的心理,才能明白受众的需求,从而策划出受众真正喜欢的节目。  相似文献   

10.
尹玉东 《魅力中国》2013,(13):309-309
电视事业发展至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享受。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娱乐节目成为了荧屏“主力军”。随着电视节目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电视娱乐节目类型。这些优秀的电视娱乐节目类型成为了人们精神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生活压力,带给人们许多的快乐。但是也出现不少的偏差和失误,一些娱乐节目在创作过程中缺乏原创力,抄袭现象泛滥,许多节目给人一种低俗、恶搞的感觉,并且有些电视制作人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节目的质量和思想,以至于出现了一些节目质量低,思想低俗的电视娱乐节目。针对娱乐节目中出现的模仿严重、节目质量偏低、缺少文化内涵、节目思想低俗等现象提出一些创新措施和完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韩玉春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130-132
电视经济类节目,社会有着强烈而广泛的需求,电视媒体也表现出倾心地关注.但是,从收视率角度看,在众多的电视节目形态中,它一直处于弱势状态.从过程学来看,节目的定位是个关键.文章从多视角对电视经济类节目的定位场加以分析,以期对改善这种局面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警惕电视     
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艺术媒介带来了时代的电子文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电视在中国家庭的普及速度陡然加快。电视逐渐成为大多数家庭的生活必需品,看电视节目则成为大多数家庭成员主要的业余生活。电视对社会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浸淫日益加深,以至于中国社科院都十分郑重地将“电视影响评析”作为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对电视的评价之辞不时耳闻,大多却局限于对电视节目中明显低劣和粗俗部分的抨击,缺乏对电视作为大众媒介的一种,几乎“独霸”——大多数人对此却心甘情愿或麻  相似文献   

13.
夏俊  柳猛 《老区建设》2009,(24):42-43
文章阐述了电视舞台进行舞美设计中的空间变化,及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提高电视美术设计和电视节目水准,对充分利用演播厅空间为节目内容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波 《理论观察》2010,(1):157-158
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它以新闻事件为由头和内容,通过对新闻嘉宾的现场访谈和主持人的思路引导,反思新闻事件带给人们的思考,给人以启迪。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诞生于199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了我国第一个电视谈话节目《东方直播室》。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广播电视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广播电视数字播控系统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系统运行水平更加快捷而高效,更好的保证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稳定性。随着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电视系统运行带来一定的考验,而运行启动监控系统可以使得电视节目的播出在系统监督控制下完成,确保电视信息及时发送,各种问题也能够采取技术措施有效解决。文章对电视播控系统中电力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推动广播电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灯光参与电视节目创作并配合演出,功能是把照明技术和照明艺术溶为一体,使电视节目制作具备艺术创作的可行性和让电视屏幕更具艺术效果的“观赏性”。而创造时空意境,营造情感气氛,提升节目品位,触动观众心灵,则是电视照明艺术的精髓和魅力之所在。光线,对于电视艺术,不只是单纯的照明,重要的是光线在现代艺术中是一种视觉美学,是情感的传达和能量的表现。特别是电视照明光线在光色彩(即色光)方面的处理和应用,更是对电视节目的艺术性和可视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一、常用的四个技法1.单一色光运用顾名思义,就是在电视节目艺术创作中,只用一…  相似文献   

17.
梁城伟  黄淑红 《发展》2012,(3):85-85
公交移动电视是近年来我国新出现的移动户外数字电视传媒,通常被称为第五媒体,它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无线电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接收的方法进行电视节目传播,人们可以在任何安装了接收装置的汽车、轮渡、轨道交通等移动载体中收看到如固定电视般清晰的移动电视画面。同时,第五媒体,也就是移动电视的出现使电视收看由固定接收的方式变为移动接收的方式,是电视传播方式的一个重大的变革,使电视在竞争方面拓展了更大更广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民间电视”一词乃笔者对时下风云激荡的民间电视节目制作群体的简略称谓。   在此,权且让我们分云拨雾,揭秘、解密“民间电视”。数字显示,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国际电视周上,民间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数量比参展电视台多出两倍,共 317家,京城就有 88家。电视台搭台,民间电视制作公司演主角、唱大戏,成为本届电视周区别于历届的最突出特点。业内人士惊叹:“仅仅一年光景,民间电视节目制作公司遍地开花,好生了得 !”国外传媒自然也敏感地体知到了中国“民间电视”的勃兴,预谋挺进。 “民间电视”背景交代   过去,民间制作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9.
电视媒体经营是电视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电视产业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与荧屏内的节目经营不同 ,电视媒体经营是指由电视媒体派生出来的各种配套经营活动。从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电视媒体发展水平来看 ,电视媒体经营主要有以下五大类 :1、广告的综合性服务 ;2、商业性的电视节目交流 ;3、电视媒体产权、使用权交易及其咨询服务 ;4、电视技术交流与劳务输出 ;5、影视拍摄资源的互利服务。随着电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传播内容的进一步丰富 ,电视媒体经营的种类还会不断地扩展。在这方面 ,一切对我国电视事业发展有益 ,能够带来…  相似文献   

20.
于朝晖 《理论观察》2009,(2):175-176
电视,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娱乐、受知服务的重要窗口。面对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电视节目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进一步提升电视质量,尤其是基层电视台节目的收视率,已成为众多有识之士和电视人所关切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此笔者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