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耕  苗苗 《现代经济信息》2013,(11):333-334
目前在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中,地方逐步成为户籍改革的积极推行者,他们的改革与创新实践主要是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不公平。但这种做法并不能满足横琴新区。因为横琴开发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新事物,这是一个涉及港澳的新区开发项目,它有着复杂的社会构成,有着特殊的区域定位,有着较高的实践和理论诉求,所以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但是国家、广东省及珠海市对横琴新区开发的积极性较高,因此"比特区还特"的政策定位可以被解释的更为宽泛。这为横琴在户籍制度改革上"先行先试"提供了可能,也使横琴的户籍改革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横琴新区走过了其第四个年头,在各方视线投向上海自贸区的同时,也再度投向了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南国前线珠海。与珠海一衣带水、与澳门隔江相望的横琴,有些地方距离澳门只有200米左右。2009年,国务院批复横琴新区规划,作为粤澳合作桥头堡。"没有地方比我们更前沿了。"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牛敬说。2009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同意授权澳  相似文献   

3.
正分线管理模式是国家赋予横琴开放的一个最大亮点,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制度创新的想象空间,横琴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分线管理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内地新一轮改革开放和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港澳仍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这不仅有利于内地的改革和发展,也会促进港澳经济繁荣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由于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以及与港澳之间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广东成为内地深化与港澳合作的先行区。横琴、前海和南沙成为打造粤港澳区域合作升级版的示范区。横琴新区"二线"通道正式封关运作,是实施国务院关于在横琴实现口岸通关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正横琴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体制机制创新是其重要使命。作为广东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之一,新区着力在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探索,通过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实现创新发展。珠海横琴新区自2009年建区以来,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地区和港澳先进经验,在行政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进行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初步营造了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融合港澳、快速城市化、率先国际化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快发展,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中,横琴改革创新的做法值得全省新区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自由贸易园区总体方案申报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广东省上报的"粤港澳自由贸易试验区",名字叫粤港澳,但实际没有把港澳都包括进来。这个园区将来跟上海自贸区的作用要有所区别。中央确定了自贸区要能够可复制、可推广。粤港澳自贸区将来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具体方案还在研究当中。发改委将在考虑区位特点、试验重点、基础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从全国改革开放实际需要出发,来研究设立广东自由贸易园区的问题。加快粤港澳自贸区和南沙、前海、横琴新区建设,把"对港澳开放"和"全面合作"作为南沙、前海、横琴三个新区建设的主攻方向,促进区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和"龙头"。  相似文献   

6.
他表示,要推进粤港澳经济深度融合。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广东要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粤港澳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去年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广东、天津、福建再设3个自贸区,涵盖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立足面向港澳深度融合。朱小丹的报告,是在国务院宣布这一决定后,广东省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粤港澳一体化的利好,诸多港澳客再次选择内地置业,而承担粤港澳一体化先行先试职能的珠海横琴新区,成为这拨置业潮的首选。良好的市场前景让一线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进军横琴。  相似文献   

8.
商事制度改革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广东省珠海横琴新区率先在全国试点,开展商事制度改革,从工商登记便利化入手,经历了从"宽进"初期探索向"宽进+严管"一体化提升的过程,有效推动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可借鉴横琴商事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制度衔接,完善法制保障;建立商事登记大数据信息中心,加强数据分析与应用;理顺监管职责,推动配套改革,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9.
黄桂良 《广东经济》2011,(10):51-54
2009年8月,国务院批准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这标志着横琴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其作为"一国两制"交会点和"内外辐射"接合部的区位和政策优势迅速凸显。根据规划,横琴的发展目标是"一国两制"框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和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  相似文献   

10.
《广东经济》2014,(4):90-90
正"免、保、退、选"等特殊政策有利于横琴开放开发。近日,海关总署网站以"支持横琴开放开发,促进粤港澳深度融合"为主题进行在线访谈。拱北海关加工贸易处副处长周晓雷表示,横琴新区享受中央给予的特殊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享受"免、保、退、选"四大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1.
袁博 《大陆桥视野》2011,(22):24-2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步伐的逐步加快,如何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通过可行的手段吸引真正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提升浦东乃至上海人才国际化竞争力是新区政府下一步人才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研究的是在现有环境下,通过对目前浦东新区的人才政策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找出现有政策的不足和缺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完善新区人才发展的改善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卢甲甲 《商周刊》2014,(9):59-60
今年2月份,《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获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等11部委批复,青岛市将正式启动建设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13.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带动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必然面临全面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任务。如何形成独特的人才政策体系是当前滨海新区人力资源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借鉴传统自由港概念的基础上,将滨海新区未来的人才战略看作一个构建人才自由港的过程。同时在剖析滨海新区现有人才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支持滨海新区构建人才自由港的“一四六”模式,即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完善四大功能,搭建6个支持体系,力图通过构建人才自由港这一平台,将滨海新区人才资源的引进、培养、使用、流动功能发挥到最大。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围绕服务化创新转型,纷纷加大供给侧高端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和实施管理"跟进"。江苏已经积聚了相当数量的创新人才;人才结构具有年轻化和学历层次高等特点;江苏人才政策体系比较完善,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也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人才地区分布不均衡等不利因素。本文分析人才集聚驱动创新的自我增强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内生增长效应。运用《江苏统计年鉴(2015)》等相关统计数据,测度了江苏人才集聚综合引力水平、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净收益效应、人才集聚作用于区域科技创新的数量机制,提出通过完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促进人才流动和区域平衡、发展和集聚本地产业/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等政策综合运用,发挥创新人才集聚效应,在制造业服务化人才支撑不足的背景下培育业态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15.
培养应用开发型人才推动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开发型人才是指将各种科学发明和工程设计进一步转化为物质形态的产品或工程,直接为社会谋取利益和创造价值的人才。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理区位优势,利用对外开放等政策机遇,大力发展“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使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大大增强。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入世”之后,广东经济能否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导刊》2012,(3):79-83
人才特区是我国经济特区的概念及经验向人才要素领域的延伸,是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实验区。从经济特区到人才特区,体现了对人才认识的深化,反映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探索以"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的方式建设人才特区,构建灵活开放的体制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抓好载体建设,加强宣传与培训工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中关村  相似文献   

17.
金永亮 《广东经济》2016,(11):32-35
广州南沙自贸试验区肩负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的特殊使命,是"打造广州未来"的新期望和推动改革的"试验田".为推动南沙自贸试验区政策创新和具体政策落地,广州在制定南沙自贸试验区若干支持政策基础上,又对上海、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政策创新及落实情况作了前期调研,收获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高校都出台了一系列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吸纳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应该说,这些政策的制定铺平了引进人才的道路,但是,政策的制定者又往往顾此失彼,忽视了另一种人才聚纳通道-留贤。  相似文献   

19.
企业如何留住人才,是实施人本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提出了企业吸纳人才的途径和原则;注重人才的思想意识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为人才继续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令人满意的薪金和适度的成就感是企业留住人才的两大法宝;尊重人才、实现人性化管理。并进行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江南论坛》2014,(6):I0010-I0011
正岁月匆匆,斗转星移。作为"高新区办学,办在高新区"的高职院校,自建校以来,坚持"立足新区、依托新区、融入新区、服务新区"的办学宗旨,抢抓高职教育发展的机遇,实现了由"零起点"办学到"双万人"(万人学历规模、万人技能培训)办学规模,再到"两高"(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的跨越式发展,先后向社会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25000多名,其中85%以上在无锡新区就业;培训本科后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近5000人,为新区企业实施员工岗位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