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女儿     
王朔 《华商》2014,(18):36-37
你就是我的“私” 那天刚上北四环车被刮了,被迫停车后,大货车司机下车向我道歉,我下去检查车,没见到刮蹭的痕迹,这才竭力平静下来。再开车上路,发觉看不见右边了,这才发现右后视镜被刚才那一下撅了进去。这让我想起了你妈,她开车一贯鲁莽,像开推土机。你坐你妈的车,一定记得提醒你妈锁车,系安全带。  相似文献   

2.
正我自认不是一个"江湖骗子",因为我没有通过欺骗的手段伤害过第三方没有触犯法律底线。我也不是一个"江湖侠士"。公司注册资金是真的吗?不是。公司地址呢?不存在。那没有真的了?不,名字是真的。晋永语录:语录1:某天和老妈看新闻,主持人说"有个少年用几天时间利用网络赚了五十万……"老妈转向我说"你看看人家!接着主持人又说‘但是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我妈"……"转!(2012年7月11日微博)语录2:我又没有经营我纳什么税?我是买卖我得纳税,按照税法我得交各种各样的税收,我把钱投出去我纳什么税?  相似文献   

3.
"爸爸,你知道什么是美国之美?"女儿拿着一张报纸问我。我就想那张报纸没有这个问题啊。可我到底该怎么跟她说呢?美国之美这个题目,哪里能用几句话说得清?想了想我就反过来问她:"那你说呢?"她就歪着小脑袋说:"美国之美,就是人长得美。"  相似文献   

4.
血拼的仪式     
正从传统的火鸡餐到血拼日,看似传统不断被推翻和代替,但不变的是人们执行传统的决心。旅行就是从一个你呆腻了的地方,到一个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在国内的时候,我最痛恨的就是参加各种无聊的节日传统活动,比如春节探亲访友,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诸如此类。而到了纽约之后,越来越喜欢参与各种传统节日活动,越地道越好。这种典型的游客式的热情在过去的近两年时间中并未退却,我觉得大多还是希望融入当地生活的情绪在作祟——尽管真正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也许对这些传统不屑一顾。感恩节是美国人心目中比圣诞  相似文献   

5.
个性签名档     
《光彩》2016,(4):57
以前拼了命地玩,现在玩了命地拼。旅行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新闻联播看了几十年,愣是没有看出个大结局。我想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4M宽带,能叫外卖,快递直达,不还房贷。别人把我看扁了,我要用事实证明,我是圆的。  相似文献   

6.
正自媒体让生态"富士康化"。纸媒朋友们经常和我讨论一个问题:"你觉得我是自己创业出来做自媒体呢?还是在报纸里面继续待着瞎混着?"我说,"你为什么要出来?""你看人家程苓峰,在微信里面贴小广告,一天赚几万;罗振宇,24小时收了800万……"我笑了笑:"你们还真信这些数啊。"自媒体现在已经虚假到什么程度?粉丝数微博是僵尸,没人问。微信大家看不见,自己可以瞎报。比如12万粉丝,基本上可以去掉10万,然后打个折,真实1万有没有都怀疑。至于微信上赚了多少钱?那更是可以瞎编。  相似文献   

7.
正当初你跟那房主已经说好了,要住进去了,你才交的中介费,我们任务已经完成了。至于说后来住不住,则是房主和你之间的事儿,我们只是中介呀。上次让人坑了一回,我又找了一家中介公司,态度非常的热情,带着我就去看房子了,而且见着了房主。中介公司的人就说了:"这位先生你看,人家房主已经答应了租给你房子,而且也不错,您看是不是能把中介费给我?"我一想不能上当,就问这房主,"你肯定是租给我是不是?别到时候又不租。"他说:"怎么会呢?您看我多善良、多老实啊!"我就把五百块钱给了"中介公司"。  相似文献   

8.
<正>一根扁担起步,到有了第一个档口,开第一家分公司……只用4年:他在15个国家成立30多家分公司,年销售额18亿元。成功的基石:饱经磨难不改真诚"30多年前的一个雨天,我只有10岁,我妈要拉我跳河。当时,我非常害怕,却也激发出求生的本能。最后是我给她跪下。我说,妈你放心,我绝对用我的努力改变我现在的生活,改变我们以后的命运。我妈真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那天晚上是哭了很久。"30多年过去了,如今,邓洪九已能平静地讲述过去的辛酸故事。  相似文献   

9.
笑一笑     
《光彩》2007,(10)
神奇药丸病人:"我失眠。"医生:"这些药丸,红色的可以让你梦到刘德华,白色梦到张学友,绿色梦到周润发。"病人:"那我全部服下去呢?"医生:"那你可以见到张国荣。"  相似文献   

10.
宋新宇 《商界》2015,(4):148
只是把任务分解开,布置得井井有条,而每个人却都不知道整体目标,不知道任务的终点和全貌,这样的管理表面光鲜,实则动力不足。我经常开车陪太太一起出门买东西,凶为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我就问:"到底要去哪里。"太太回答说:"你不用管,我告诉你怎么走就行了。"在去的路上,每个路口都要她提醒我,是往左、往右还是直行。每到一个路口我都提心吊胆,因为不知道目的地。于是,我只能和太太说:"要么你告诉我日的地,要么你来开。"太  相似文献   

11.
IN词     
《中国品牌》2013,(7):13-13
网络移民 [释义]指在从—个网络产品移民到另一个产品的现象,比如从微博到微信。在网络BBS时代,网络移民指一个论坛里呆腻了或者别人觉得你呆腻了就换个地方打枪放炮的人。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则是不同客户端之间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你在哪里     
如果一位"常旅客",常被评论"你生活在他方"、"你无处不在",话里字间透着的,是羡慕、敬仰、嘲笑或不屑。既为"旅行达人",少不了有人频频问你同一类的问题:"你觉得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呢?"、"你去过这么多地方,你认为哪里最好玩,让你最放松?"我有我的唯一答案:"我的家乡。"家乡绝美,因为那里有我的童年,我居住的老房子,我的木瓜园和荔枝树,我的大海和咸鱼,我的父老乡亲,我的小学中学,我的"牛头帮",我的第一幅世界地图,我开始背记的地图上的一些天堂般的国名、地区名、岛屿名……我没打算过"背井离乡"。  相似文献   

13.
笑一笑     
《光彩》2003,(5)
莞尔和先生关于讲理先生:你不讲理。莞尔:和你我从来就没讲过理,家就不是讲理的地方。再说你是男的,还比我大8个月呢,你得让着我。关于钱先生:以后我挣的钱按比例给你吧,我挣的多留的也多,这样有积极性。莞尔:好。先生:那我给你百分之多少?莞尔:百分之一百二。关于拿东西莞尔:这个袋子你也拿着吧。先生:我都拿着四个袋子了,你什么都不拿,好意思吗?莞尔:那我还挽着你呢。你100多斤呢,我拿的东西不比你拿的东西重多了?关于散步莞尔:我们一直散步到那条马路吧。先生:那儿太远了,一会儿该走不回来了。莞尔:没事,你背我回来。老母亲劝女儿嫁给一…  相似文献   

14.
微话题     
《光彩》2014,(5):67-67
正Q:如果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你会先救谁?神回复:我会根据你们二人入水前动作的难度系数以及入水后压水花的大小酌情给分。Q:为什么猫喜欢吃鱼,可是却不会游泳。鱼喜欢吃蚯蚓,但鱼又不能上岸?  相似文献   

15.
言论     
正认真@魏武挥罗永浩那句"我不在乎输赢,我只是认真"受到很多粉丝的追捧,新媒体红人魏武挥却说到:认真,绝不是你做砸了的借口。我看喜欢说我就是好一口认真的人,无非就是找个借口,万一玩砸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是?我认真啊!商业社会,就是结果导向的。最终产品做好了,没人在乎你过程认不认真。地球上认真的人多了去了,别把认真当借口。那玩意儿,不值两个钱。  相似文献   

16.
清凉峰寻踪     
邓先峰 《新商刊》2000,(10):52-53
那天在亿唐(一个旅游网站)的聊天室里说起浙江和安徽交界处的清凉峰,竟没一个人知道,且只有一个人发问:“那是什么地方?”我回答:“一个有黄山的秀美,但无黄山的人流的地方。”便再没了回声。我只有寂寂下网。但,清凉峰是个多么让人怀念的地方呵,你想去看看吗?  相似文献   

17.
没有清晰的方向,别人说的再好也是别人的观点,不能转化成自己的有效行动,只会耽误时间与精力,使人迷茫。"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那要看你想去哪里?"猫说。"去哪儿无所谓。"爱丽丝说。"那么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一个朋友,在中关村办了一家小公司,他对我时常讲的不要乱打价格战的说法嗤之以鼻,不屑地称我是坐而论道,照他的说法,中关村就这么大点地方,你的东西卖得比别人贵就是没人买你的,那就降价呗,比进价高点儿就成,反正赚钱总比不赚强。他字字有力地对我说:这就是生存,说像我这种没有切身体会的人根本就没有生存的概念。他的批评我仔细想来,的确有他的道理。我一向反感坐而论道的人,但可能每个人自觉不自觉地都喜欢阐述一些道理,但我们毕竟不是那一行的专家,有些话说得太书生气了些,还请诸位朋友见谅。  相似文献   

19.
<正>餐饮老板赚钱不易但花钱很"果敢"我先前在新浪地方站做过美食频道,了解做这个行业的人:首先,特别忙,每天琐碎的事一大堆,疲于应付各种事务;其次,压力大,按天计算现金流,每天都要盯着进账;再次,行业洗牌率高。你进来之后,如果能撑六个月,现金流稳定,那你就能活得不错。如果不行,可能三个月,最快一两个月,可能就要关店离场。还有,其实餐饮行业门槛很高(很多人总以为餐饮业门槛低、好干,这是最大误区)。比如,哪怕你在三四线城市,开家  相似文献   

20.
笑一笑     
《光彩》2004,(11)
结婚与离婚一个年轻人上班时总是邋邋遢遢的,经理有一天把他叫去,说:“我不知道你的婚姻状况。但是,我对你只有一个建议:如果你是单身汉,就请你结婚;如果已经结婚,那就请你离婚。”喝点什么一对恋人到餐馆用餐。两人目不转睛地对看着对方,竟忘了点菜。最后还是小伙子张了口:“你真甜,我真想吃你一口!”“我也想吃你一口!”姑娘说。站在旁边的服务员咳嗽了一声,问道:“那你们喝点什么呢?”鸭子的朋友一个美国人在一家以鸭子著名的中国餐馆吃午餐。侍者每端上一盘菜,总要作解释:“这是鸭胸,这是鸭腿,这是鸭翅……”最后上来的一道菜美国人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