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王奕君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5(1):43-44,50
汉语古诗意象与隐喻具有相同的认知性,意象也是一种隐喻,是诗歌语言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结合古诗意象英译的实例,运用认知隐喻理论,提出意象的英译,力求实现汉语隐喻意象和英语隐喻意象的“映射对等”. 相似文献
2.
赵广发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44-45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诗之美如何被西方人所读懂、所欣赏是一个难题。译诗难,译古诗更难。诗歌不仅具有一般的文体要素,更有音韵和意象之美。如何在古诗英译时传达这种意象之美?认知心理学的隐喻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诗歌意象和隐喻的关系,藉此可以找到适合不同隐喻意象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周海云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4):115-116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在(1996)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一书中将认知语言学和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相结合,提出了一个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文化语言学"。他将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作为研究重点,认为意象、语言、文化密不可分。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则是诗歌的灵魂。古代诗歌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本文以帕尔莫文化语言学中的意象理论为基础,探讨这些古诗中酒意象的传达和翻译。 相似文献
4.
刘红云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8):133-134
意义是翻译的核心。本文基于兰盖克意象意义假说,从诗歌意象的可译性、诗歌意象理解的一致性以及诗歌意象的准确表达三个方面来解析古诗英译中的认知意象。 相似文献
5.
周玲玲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4-17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下层文人集体创作的五言诗,诗歌中折射着作者浓郁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不仅源于动荡的社会现实,更来自于怀疑和否定的个体心理,这种心理结构的形成,深层次上归因于儒道思想观念之间的对立冲突,在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心理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作者特有的心理场,使得生活中的人事、物象通过这个心理场的筛选、过滤,从而使得诗歌中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典型的、象征性的意象群,经过不同意象的巧妙组合,创造出“不隔”的意境,形成了《古诗十九首》率真、沉郁、悲京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冯颀军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93-97
中国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缩影,同时祠堂建筑也显现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通过研究惠山古镇祠堂群建筑文脉,解析吴文化千年浸濡而形成的建筑意象和特征,挖掘其对建筑地域性和社会性研究和实践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浅论诗歌意象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新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4(4):66-68
文章从辨析表象、意象概念入手 ,对诗歌意象的符号性、多义性和视觉性特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11.
以博客游记作为研究资料,采用质性方法分析游客对大连的旅游意象。通过对100篇关于大连旅游的博客游记进行质性分析,系统地阐释了大连旅游的原始意象、诱发意象和复合意象,并提出若干建议,以供政府及有关部门参考,这对于大连旅游规划与营销策划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邱化宾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6):58-60
通过对时下教学创作、美术展览和自身学画过程三方面分析当今中国画中对"意象形"的误解,对中西方经典作品中的造形及原理进行分析,比较西方具象造形和东方意象造形的差异和共通点,找出两者中某种相通的规律和联系。从自身创作时对"形象"的处理来论述意象形的运用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汪艾文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美国著名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由于深刻揭示美国价值观的失落——“美国梦”的破灭而被视为他的代表作。该小说成功地设置了主导意象、重复意象及伴随意象,深刻揭示了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美国梦”的虚幻性及必然破灭性。主人公盖茨比的爱情梦的破灭正是象征着“美国梦”的破灭,是统帅全篇的主导意象;布坎农码头的绿光和灰谷中T.J,埃克尔堡大夫眼睛的广告牌,暗示追求“美国梦”的徒劳和必然破灭,是一种重复意象;黛西的声音和盖茨比的宫殿,象征着建立在金钱和物质财富基础上的“美国梦”看似绚丽,但却虚幻,必然破灭,是一种伴随意象。 相似文献
14.
古诗新画是丰子恺漫画创作中重要的类型之一,“新”体现创作者并非泥古不化,而是以传统精神写照现代人的生活图景。从哲学层面观照这类漫画可以窥见其中流露出画家不同时期的精神气质:早年受道家精神濡染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中年对生命终极关怀的问题展开深入思考;晚年回归到物我合一的生命体系中。丰子恺的古诗新画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5.
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语言与思维的基本方式,是人类认知的基本工具,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源域)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目标域)的系统映射。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生成性、概括性等特点。论文拟将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分析研究中,以期解决中国古典诗歌中有哪些水隐喻,这些水隐喻背后的文化原因是什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凯雷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56-157
"意象"体现了人独有的文化心理结构,当人看到事物时,对其空间形象和大小等信息所做的加工和描述,是人大脑对信息的反馈作用。意象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被广泛应用,通过意象手法传情达意,增加了图形信息的感染力和意味性,为图形设计注入流动的血液并赋予其生命。意象化的设计使图形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不浮于视觉冲击的表层,而是深入其内在心灵的沟通,将意象理论引入图形设计,可以为图形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创意空间。 相似文献
17.
18.
于敏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9):115-117
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视点,分析了翻译的的实质及翻译中的概念整合过程,简要介绍了四种翻译模型,并以中文古诗的英语译本为例,证实了概念整合理论对不同文化之间高文学性诗歌翻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琰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92-193
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着手,首先阐述了翻译的本质,然后分别从符号学、文化语言学两方面,辅以古诗英译实例,讨论了古诗英译的难度与要求,最后提出了取得古诗英译工作成功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官伟源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17-19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对策措施之一。通过对福州大通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剖析,针对技术型企业这一特定类型的企业特点,提出了培育技术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