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胜题 《商业研究》2005,(20):207-210
国际银团贷款争议的解决长期倾向于跨国诉讼,近年来却倾向于国际商事仲裁,其原因有多种,值得注意。国际银团贷款争议诉诸国际商事仲裁的前提是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国际银团贷款争议的国际商事仲裁的程序适用普通的国际商事仲裁程序,但要注意一些电子文本的法律效力。国际银团贷款争议如在我国选择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按其《金融争议仲裁规则》仲裁要认识到其特殊性。国际银团贷款争议的解决方式并不一概排斥诉讼,而且仰赖于司法监督。  相似文献   

2.
高泉 《商场现代化》2007,(12):301-303
物流合同争议与一般的民商事合同争议相比,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争议处理机构和处理程序的多样性,以及争议法律适用的特殊性等特征。因此,物流合同争议解决中的法律适用也具有自己的特殊原则和方法,其中《合同法》是调整物流合同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法律。与诉讼相比,物流纠纷仲裁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仲裁是物流合同争议解决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5,(7)
涉外商事调解是解决外贸纠纷的一种便捷方式,具有诉讼、仲裁等不可比拟的优点。企业通过对其适用性的了解可以尝试选择采用这一方式解决外贸争议。  相似文献   

4.
论国际金融仲裁的运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裁作为国际上解决民商事争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近年来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金融争议采取仲裁方式解决却不多见。本文讨论了仲裁和传统的法院诉讼在解决国际金融争议上各具的利弊,着重指出仲裁在解决金融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同时进一步认为,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金融仲裁将具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张嘉敏 《中国商人》2023,(1):113-115
<正>秦红现任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由于其在疑难仲裁与诉讼案件中创造的系列经典,成为首批入选上海国际仲裁专家库的法律专家。秦红擅长于商事仲裁,曾受聘于国内外多家仲裁机构担任仲裁员,在公司股权投资、金融、房地产与建设工程、知识产权等纠纷处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担任仲裁员期间,她灵活运用专业技能及办案方式解决纠纷,为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了优质的争议解决法律服务,深受客户的信赖。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我国劳动争议诉讼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社会各界开始反思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笔者认为,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等非诉讼解决机制之所以受到冷落,是因为其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缺陷,应借鉴国外的司法ADR制度,构建我国的法院附设调解制度,重构劳动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合同双方发生争议的时候,通常通过三种途径即调解、仲裁及诉讼解决争端。仲裁作为介于调解与诉讼两之间的争端解决方式,既可以排除法律的强制性,又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仲裁裁决对双方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然而仲裁条款的效力只是限于与合同权利和义务有关的违约行为。对于超出违约行为的一方行为如欺诈行为,仲裁条款对双方的约束力决定了它不  相似文献   

8.
合同争议行政调解是行政机关依法劝导双方当事人和解,解决合同争议的一种方式。合同争议的调解有多种方式,如人民法院的调解、仲裁机构的调解、行政机关的调解、中介机构的调解,民间组织的调解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合同监督管理部门主持合同争议调解,从性质上看属于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合同争议调解依不同的阶段,分为案内调解和案外调解。所谓案内调解,是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在审理、仲裁合同争议案件过程中进行的调解。在诉讼、仲裁之前由有关部门、组织进行的调解,称为案外调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主持的调解,属于案外调解。这里所说…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旨在论述合同纠纷处理的管理实践问题。论文运用流程管理、法律风险管理理论,结合现行《民法》、《民诉法》、《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及国际商事仲裁惯例,联系笔者的企业法律顾问实践,尤其是所在企业的诉讼、仲裁实践,提炼出企业合同纠纷处理应予关注的十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实行的是"调解——仲裁——诉讼"体制。这一体制存在劳动调解委员会功能弱化、成本过高、与诉讼衔接不畅、造成公共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应建构"或裁或审,各自终局"模式。科学合理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充分发挥劳动调解委员会功能,并适时建立劳动法庭。  相似文献   

11.
论国际商事仲裁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解决的优点国际商事仲裁是指当事人通过达成仲裁协议,将具有国际因素的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方(即仲裁机构),由其根据法律与公平原则作为终局裁决的一种非司法争议解决程序①。与传统民商事诉讼相比,国际商事仲裁有许多优点:(1)仲裁充分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光仲裁庭对案件的管辖权来自于当事人的仲裁协议,仲裁地、仲裁员、仲裁准据法等也均由当事人自由选择。而在普通诉讼程序中,法官的任命、审判进程都必须依据严格的法律规定,不能任意由当事人加以变更。(2)利用仲裁解决国际商事争议往往具有极高…  相似文献   

12.
仲裁并不是一种法定的诉讼程序,但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因为仲裁活动和法院的审判活动一样,关乎当事人的实体权益,是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之一。 《拍卖法》第六十一条的法律条文,”拍卖人、委托人违反本法第十八条笫二款、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未说明拍卖标的的瑕疵给买受人造成损害的.买受人有权向拍卖人要求赔偿;属于委托人责任的,拍卖...  相似文献   

13.
一、国际仲裁概述 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产生的争议一般采取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不同的方式来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规定,发生合同争议时,当事人应当尽可能通过协商或者通过第三者协调解决。如果经过协商和调解,不能达成和解,可以根据合同的仲裁条款,或  相似文献   

14.
方圆仲裁员: 您好!我是一家德国公司在上海新设立的独资企业的法务主管,对于仲裁这种不同于法院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很感兴趣,因而想在我们公司的相关合同模本中载八仲裁条款。不过,我对于仲裁裁决的执行了解甚少、可否请您介绍一些有关仲裁裁决执行的现状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体制、市场变化、价值观念、投资者的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等诸多原因,中外双方难免会产生各种类型的争议和纠纷,其纠纷往往表面上反映出来的是双方经济利益方面的争端或分歧,部分争议甚至会导致企业停业或终止.依据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合同的有关条款,所发生的争议应当提交仲裁机构裁决或通过司法诉讼程序解决,从而得到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决办法和方案.但是,其申请仲裁或诉讼程序复杂,且耗时很长,纠纷双方均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去面对严肃的司法程序,而无从顾及合资(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6.
<正> 编辑同志:我最近有一个合同纠纷。我和对方当事人协商用仲裁方式解决。仲裁书下达后,我感到裁决有失公平,而且,我觉得仲裁员有收受贿赂的嫌疑,据我了解,仲裁是一裁终局。但如果发现裁决有失公平,诸如我上述提到的几种情况,应当如何寻求司法救济?读者:王刚王先生:首先,我想向你介绍一下仲裁。仲裁又称公断,是指双方当事人同意,自愿将争议提交给第三方审理,由第三方根据法律或者公平原则作出裁决,并约定自觉履行义务的一种制度。仲裁以当事人的自愿为基础,仲裁庭受理案例根据的是争议双方愿意将争议交付仲裁的仲裁协议。与诉讼程序相比,仲裁程  相似文献   

17.
当前各种所有制企业中的劳动纠纷呈大量上升趋势。但对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有关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在此问题上却不尽相同。因而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颇存争议。重新界定《劳动法》第82条中“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概念,合理解释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中止、中断以及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完成的后果等,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法律对劳动者的保护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近日,深圳市商业联合会与深圳仲裁委员会在中民时代广场联合举办了“现代商事纠纷的解决方式——仲裁调解”法律讲座,邀请了深圳仲裁委员会副主任石永青为主讲嘉宾,为企业讲授了诉讼、仲裁、调解的区别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诉源治理是“枫桥经验”与时俱进的发展创新,其针对治理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诉讼案源现状而提出,诉讼分流是诉源治理的重要方式。正确理解商事仲裁与诉讼分流的关系,既是发展商事仲裁又是实现诉讼分流的现实课题。商事仲裁拥有自身优势,在现实需求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成为诉讼分流的主要途径。诉讼分流为商事仲裁提供基本保障,且成为时代赋予商事仲裁机构的新使命与新目的。本文立足于对“诉源治理”的认识,从含义、特征与历史渊源等角度诠释商事仲裁与诉讼分流的内涵;从目的与方法的层面解读商事仲裁与诉讼分流的关系;在国家、社会和法院等不同主体中探索商事仲裁与诉讼分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涉外商事合同的当事人在合同订立之时,就争议解决方式和管辖法律达成一致,可以避免纠纷出现后久拖不决,增加交易的可预见性。仲裁基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相比诉讼为当事人间的争议解决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因为《纽约公约》,仲裁裁决相比法院判决更可能在外国法院执行。利用仲裁解决纠纷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选择本国还是外国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在跨国交易当事人间最难达成一致,选择第三国仲裁可能是公平的解决方案。如何选择仲裁规则和仲裁语言,则需要当事人综合考虑。选择合同的管辖法律,首先应确定是否有法律的强制性要求。在我国,只有具备"涉外因素"的合同方允许选择适用外国法。我国法律规定某些类型的合同必须适用中国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