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及其货币政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及其政策主张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分析,并着重介绍了当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供给理论和货币政策,在文章最后,还提出了内生货币理论对我国通货紧缩下的宏观经济下可能会有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近十二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并加以分析,得出中国货币供给具有明显内生性的结论。同时,对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配合国家对房价的宏观调控,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因此,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考虑,应采取如下措施:增加土地住房的有效供给,严格控制投机炒作行为,把握微观主体预期,加快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步伐,建立房地产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并加快信息透明化进程等,提高货币政策对我国住房价格调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自17世纪以来,人类关于货币性质问题的争论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就认识的演进而言,大概经历了“货币中性论”、“货币非中性论”、“货币中性论”和“货币非中性论”杂然并陈三个阶段。事实上,“货币非中性论”更接近真理,正是“货币非中性论”构成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前提之一,为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2000-2005年内的季度数据分析可以验证:在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货币政策只能够影响到随后一段时期内的货币中性程度,并且影响程度随着货币政策的释放而逐渐减弱.因此,维持货币中性应该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核心,也是检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外资金融机构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国际资本流量的加大和流速的加快,以及国际收支状况及外汇储备对经济影响程度的不断加深,现行的货币供应量指标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将越来越低,以其作为操作目标的"供给控制型"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将趋于弱化.因此,必须考虑对现行货币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建立和完善能够有效应对金融开放挑战的货币供给调控机制,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金融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外资金融机构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国际资本流量的加大和流速的回快,以及国际收支状况及外汇储备对经济影响程度的不断加深,现行的货币供应量指标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将越来越低,以其作为操作目标的“供给控制型”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将趋于弱化。因此,必须考虑对现行货币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建立和完善能够有效应对金融开放挑战的货币供给调控机制,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9.
在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的前提下,不仅货币政策能够影响货币供给,财政支出也是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首先描述了财政支出创造货币供给过程,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随后利用1994—2011年数据评价了财政支出与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财政支出、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的总体效应分别为11.492和31.713。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在向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以舒缓严峻的流动性过剩压力,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程度。货币供给有基本货币投放和货币乘数放大两个阶段,本文从基础货币的角度对我国的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进行探讨,利用1997年9月到2007年8月的广义货币M2、外汇储备、央行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月末余额数据,使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G 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说明:就基础货币投放而言,我国货币政策有很强的外生性,与事实相符,并从侧面支持了中央的紧缩性政策越来越向控制信贷、投资等货币乘数因素倾斜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以来,针对中国宏观经济中存在的投资过热、物价高位运行等问题,中央银行已多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但困扰经济运行的通货膨胀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事实表明,在"新兴"加"转轨"的经济体制特征下,利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因此,为了完善当前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必要对其中的制约因素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个新角度的再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大目标作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理论认定,存在难以解释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中央银行自身和货币职能履行的本质要求来看,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只能是稳定币值.  相似文献   

13.
本在对货币政策的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出在宏观经济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运用,并结合其它政策工具,可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通过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和汇率影响公司和家庭的投资和消费决策,并最终影响经济。假定资产价格对货币传导会产生作用,中央银行可以使用这些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但是,尽管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管理中的重要性,中央银行以资产价格为货币政策目标也可能会导致更坏的经济后果并可能侵蚀中央银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非对称性冲击的假定下,研究了货币政策协调的斯塔克尔伯格博弈。对模型的斯塔克尔伯格均衡解的分析表明,非对称冲击对货币政策协调的政策效果有着不确定影响。在货币政策协调领域,由于冲击性质的改变,斯塔克尔伯格博弈中领导者的“先发优势”和“先动策略”并不能保证其从货币政策协调中获取确定的政策收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央银行为了控制流动性过剩,先后出台了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发行央行票据、控制信贷规模等宏观调控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调控效果却差强人意。在当前经济条件下,应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通过制度创新促进银行资本结构多样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改革外汇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1997年后我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 ,但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出现了梗阻 ,所起的作用远不尽如人意。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一个间接货币政策工具 ,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主体的国债市场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基本依托。我国国债市场在规模、流动性等方面发展滞后 ,仍是一个不成熟、不发达的市场 ,这使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产生梗阻 ,严重抑制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实施到最后终结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目前来看,退出前景还不明朗。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分析表明:欧美日量化宽松带来的货币供应量增加,短期内会对我国对其跨境收支和进出口产生正向冲击,且对跨境收支变化的解释能力较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会对我国对美日欧的进出口产生负向冲击,对我国对美日欧的跨境收入产生短期的正向冲击,对支出产生负向冲击。对此应进一步加快国内金融体制改革、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及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评估了目前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提高透明度所产生的正效应,同时也指出我国央行透明度的制度建设还根不完善,尤其是决策透明度较低,产生了一些负效应,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果,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透明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