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为中国体育彩票市业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可靠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从1994年中国体育彩票正式发行至今,已经走了13个年头的奋斗历程.据统计,体育彩票发行额从最初的几亿元大盗并超过了300多亿元,实现了中国彩票营销的跨越式发展,但在这十几年间,体育彩票的发行也存在一些问题,尚处在起步的探索阶段,所以,本文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采访体彩中心的有关领导,就推动体育彩票的市场营销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认为创新对体育彩票的市场营销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人民币升值、成本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内外交困"的局面,不断传来规模小、技术低下的企业纷纷倒闭的消息,而一些大企业也把增加利润的希望寄托在增加出口退税上.中国企业走到了必须升级的关口,制造业转型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保险业经历了多年的波折后,于1980年开始全面恢复,并且出现了难得的高速发展的势头,使众多国内外的保险业者感到惊喜.在新世纪开始之际,随着中国各项事业,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历史时间的完成,我们有理由相信,保险业在中国将有一个更好的起点.然而问题总是与发展并存.面对中国这块巨大的保险市场.中国保险业体现本土化优势的同时,也在来势汹汹的外资保险竞争对手面前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诸多缺陷和弊端.本文着重以进入21世纪中国保险业面临的环境为背景,总结其自身及外部环境多方原因,对中国保险业如何应对新时期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造成了一些较为深远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说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伦理道德背道而驰,关键是如何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借助于伦理道德的正确引导,才能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健康发展.要全面深刻地把握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复杂关系,使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共同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隐性失业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的城市与农村社会中都存在着这一现象,而隐性失业存在的普遍性及其深刻的社会因素,使得治愈这一顽疾显得任重而道远.认识城市与农村社会普遍存在隐性失业问题的共同成因,有助于从全社会这个整体入手来制订解决方案.而分析城市与农村社会各自隐性失业得以存在的独特根源,将有利于更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6.
晋商曾在明清商界驰骋长达五个多世纪,然而,由于晋商本身寄生于封建社会的衰弱病体上,加之自身的软弱性、保守性、落后性等特征,在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压榨、西方工商业者的不平等竞争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社会暴动的冲击下,清末民初晋商最终无法适应近代中国的剧变,整体性地衰落了.本文从晋商衰落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宏观调控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是我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出台最多和调控力度最大的一年.经过一年的宏观调控,房地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与完善,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和规范出让的制度逐步形成,房地产业最终实现了以规范求发展、以稳定保持续的目标.此次调控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供需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房地产市场五大主体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新变化;对房地产业督察力度的加大使得部分项目陷入搁置危机;等等.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由于其价值的预期性及投机资金的过度炒作,都容易滋生泡沫.无论是哪种市场经济泡沫的破灭,都会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发展产生致命的打击.更为严重的是,房地产市场经济泡沫与股市泡沫经常相继破裂,产生叠加效应,使得金融体系不堪重负,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针对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前景不看好,股市过度繁荣的情况,我们要警惕房市股市双泡沫联动破灭的风险,积极采取措施,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  相似文献   

9.
汽车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河南汽车产业比较薄弱的现状及快速发展、全面赶超的愿望,产业集群理论对河南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依此理论,我省应制定宽松优惠的吸引外资政策,以吸引大型汽车集团的进入;制定相应产业政策促使汽车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的建立和聚集;制定相关的企业集中规划和策略,以加快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专利:ZL200720150520.6注册商标:梁新一个厂家的广告要是经常做,一般都不会有假的,我厂又是国内大型审查最严格的阿里巴巴网站的诚信通会员,更不能有假的产品出现,否则就会关闭网站,对于想买我厂产品的用户抓紧引进,早日致富。  相似文献   

11.
论成本会计的新特点及其对成本管理的推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成本会计发展新特点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知识经济和成本管理理念的更新对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现代成本管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构建合理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机制,努力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本文就高校成本核算的内容、会计假设、核算基础、指标体系以及如何构建成本控制系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浅析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成本核算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生存、完善、发展等问题。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展,其原因在于对成本核算工作的认识模糊和缺乏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只有提高成本核算的意识,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从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和成本核算的意义、途径出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成本分析及路径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过程中会遭遇变更成本、遵从成本、协调成本以及机会成本。本文分析了国内、国际环境的目前状况和未来变化对各类成本的影响,指出准则的趋同成本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存在一个最低点,即存在趋同程度的最优选择,但动态发展的会计环境会对这一最优趋同进度产生影响。所以在设计国际趋同进度时必须充分考虑会计环境及其未来的发展,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合理安排趋同路径,并适时调整,促进准则国际趋同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5.
加强成本核算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我国小微型企业成本核算制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小微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小微型企业成本核算现状与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小微型企业成本核算的原则与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财务会计中,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从而成为主导的会计计量模式.在我国,会计计量也一直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我国最新《企业会计准则》,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广泛应用.从历史成本理论和公允价值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基础以及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发展历程的分析看,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问题.从其发展趋势看,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会长期存在,虽然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主的前提下,将是多种计量属性并存,但其重要作用将会更加突出.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保证公允价值在新准则执行过程中能被正确使用.本文将两种计量属性从定义及它们与会计目标和会计原则的联系等几方面进行了比较.经过比较,本文认为相比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资产及其它会计要素的内在特征;相比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更能满足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的需要;相比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更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论园林绿化工程成本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也日益增多。然而,目前我国园林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方面,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从而造成成本支出大、效益低下的不良局面。园林施工企业应针对工程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分析了国内外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现状,结合国内国际情况分析研究了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提出了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改进方案;并分析了如何在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中反映研究开发费用。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模式是以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具有稀缺性为前提构建起来的,据此,对人力资源的获得、开发及遣散等主要成本进行核算构成了传统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模式的基本框架;但就我国现实经济的客观实际来看,该模式在计量、核算和反映我国劳动密集型人力资源运动内在变化的规律上存在缺陷。因此,依据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变化的实际,用科学、创新、合理的方式来建立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模式是必须的、也是理性的。  相似文献   

20.
浅析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并成为一种新兴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中还未形成固定的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和制度。现有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存在方法不明确、缺乏统一规范和操作性差等不足,因此对于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