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中国购买力平价研究的背景,简要介绍了购买力平价测算的基本方法。在国家统计局以部分城市参加OECD1999年一轮购买力平价项目试验性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国际通用的方法,测算了1999年中国与OECD国家购买力平价比较的结果,即1美元=4.67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汇率的57%;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中国购买力平价研究的主要结果,分析它们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本研究结果基本合理,反映中国购买力平价研究的共同趋势。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与OECD国家购买力平价比较研究结果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芳东  任若恩 《经济学》2005,4(3):563-582
本文分析了中国购买力平价研究的背景,简要介绍了购买力平价测算的基本方法。在国家统计局以部分城市参加OECD1999年一轮购买力平价项目试验性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国际通用的方法,测算了1999年中国与OECD国家购买力平价比较的结果,即1美元=4.67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汇率的57%;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中国购买力平价研究的主要结果。分析它们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本研究结果基本合理,反映中国购买力平价研究的共同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银行于近日宣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简要回顾了购买力平价理论(PPP),并总结了国际上对中国购买力的测算方法,同时针对人民币汇率与我国PPP之间的较大差异,提出产生偏差的具体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必须结合我国自身的改革进程和现实经济的运行特点来分析购买力平价,才能确定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据《瑞典日报》消息,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2014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这将在今年9月底实现。如果以名义GDP(也称现价GDP)算法,中国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不过很多人认为,按  相似文献   

5.
2007~2012年之间,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2%,中国增长56%,印度增长43%,亚洲发展中国家均增长50%(均以购买力平价为基准测算)。  相似文献   

6.
基于购买力平价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江苏省地区间购买力平价,采用基尼系数、Mann-Kendall法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985—2012年江苏"名义"和"实际"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和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地区间购买力平价,江苏省"实际"区域经济差异呈现缓慢上升状况;2通过地区间购买力平价,江苏省地区经济差异的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1985—1992年、1993—2000年、2001—2008年、2009—2012年;3地区间购买力平价不会改变经济差异变化的表现形式,江苏地级市间的经济差异主要表现为三大地带的差异;4地区间购买力平价表现为对于较为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民币升值的外在压力中,有一种理由认为人民币汇率已大幅偏离了购买力平价。但是偏离购买力平价的汇率需要调整这一命题的真伪取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一国的适用性,这种适用性的常用检验方法有两种:实际汇率的平稳性检验和名义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水平的协整检验,虽然分析结论认为前者的严谨性优于后者,但这两种方法均不支持购买力平价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原因除了购买力平价自身的局限外,更重要的在于中国的汇率-价格传导机制不够通畅。既然购买力平价在中国并不完全成立,那么人民币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就不能构成人民币升值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基本的汇率决定理论,但影响购买力平价关系成立的短期或长期经济因素众多,从而使得实际汇率经常偏离平价关系.本文对有关文献中各种购买力平价偏离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阐明了生产率、政府支出、货币供给、偏好需求和定价策略等基本因素作用于实际汇率的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9.
沈庆劼 《经济师》2007,(2):42-43,80
近年来,关于人民币高估与低估的争论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要判断人民币是否存在错位,实际上就是要测算人民币的“合理”汇率。目前对于人民币“合理”汇率的测算主要有购买力平价与均衡汇率两大理论,学者们有的运用购买力平价理论,有的运用均衡汇率理论,已对人民币错位进行了大量测算。但是两种理论孰优孰劣,在实践中应该如何取舍,学术界却一直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文章较为深入地比较了两者的诸多异同点,希望对于今后测算理论的选择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增长的最新预测2011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根据购买力平价测算,2016年中国GDP将由2011年的11.2万亿美元(2010年按市场汇率计算约6万亿美元)升至19亿美元,而2016年美国GDP将由2011年的15.2万亿美元(2010年14.7万亿美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数据,2014年中国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GDP总额将超过美国。如何看待这一新变化,在进行国民收入的国际比较时,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购买力平价法强调人均收入水平的比较,而汇率法则反映一个经济体对国际市场的参与程度与国际地位。因此,在进行总量比较时,必须考虑两个指标的结合应用。运用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国民收入和人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上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还存在差距。从发展阶段看,中国仍然处于快速增长期,在不久的将来真正在总量上超越世界先进水平是有可能的,而经过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在人均水平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可能显著缩小。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增长的最新预测 2011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根据购买力平价测算,2016年中国GDP将由2011年的11.2万亿美元(2010年按市场汇率计算约6万亿美元)升至19亿美元,而2016年美国GDP将由2011年的15.2万亿美元(2010年14.7万亿美元)增至18.8万亿美元,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理论与模型   总被引:81,自引:4,他引:77  
一、引言1997年下半年以来,各界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骤然升温,人民币汇率是否存在高估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要判断人民币汇率是否合理,首要的是确定一个参照系,即要回答什么样的人民币汇率是“适当”的———也就是测算出经济学上所说的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我国学术界曾利用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等理论对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研究,如易纲(1997)、陈学彬(1999)等。但国内外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存在的最大缺陷是它忽略了基本经济要素如劳动生产率、贸易条件等对汇率的影响,同时平价成立的假设较为严格,这些假设…  相似文献   

14.
侯隽  姚冬琴 《时代经贸》2013,(11):62-71
2013年,世界经济格局可能会产生一个历史性、标志性的变化——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GDP将首次与发达国家GDP持平。然而,经济实力的变化并不一定会带来全球权力格局的相应演变。  相似文献   

15.
购买力平价理论(PPP理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汇率理论之一,随着近年来人民币表现出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发展趋势,人民币价值之谜及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中国是否使用等问题日益受到了关注。文章透过购买力平价的三变量模型,运用Johansen极大似然法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购买力平价三变量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是成立的,且国内近年来高通胀与美国的低通胀是造成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同一个经济体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价格差异很少能够直接比较,因为不同地区之间货币的购买力不同。文章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研究同种和不同种货币的购买力问题。从静态和动态研究两个角度,研究了购买力平价可能存在的四种应用并将其公理化:汇率绝对购买力平价、汇率相对购买力平价、价格指数和相对价格,在此基础上对进行更深层次的价格研究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购买力平价理论作为最有影响力的汇率理论之一,自创立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运用.与此同时,由于理论本身缺陷以及应用国家的客观条件,致使购买力平价经常偏离市场汇率,以致对一国汇率的升贬值给出错误信号,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较为普遍.本文通过收集数据并计算我国自1994年到2006年购买力平价与市场汇率对比来实证分析该理论对于解释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适用性问题,并对实际存在的偏离现象给出原因分析和观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程伟 《当代财经》2008,(5):22-26
从1995年起,世界银行的发展年报上开始公布两组数据:按照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国际可比GDP。在两种方法下,各国的GDP绝对值相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汇率只适用于对进出口货物和服务的转换。在存在国内外差价的情况下,国内流通的国产货物和服务不适合于汇率换算。对购买力平价法而言,因其实际操作的复杂和困难以及数据质量问题,也难以进行国际比较。以汇率法、购买力平价法为基础,整合出一种新方法—双重法,用于经济规模的国际(多边)比较,以客观描述和反映各国经济的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一、边际购买力平价论概述金本位制结束以后,决定汇率的基础到底是什么?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此的回答是,两种货币之间的比价,应该是其所含的价值量,即两国之间的购买力之比。这种理论与实际感觉很不相符。因为如果按照这种理论,在美国用一美元能买到的东西,拿到其他任何国家去,其所价值的当地货币应该能兑换回一美元。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据测算,在美国用一美元能买到的食品或日用品,在中国平均用4-5元人民币就可买到。而根据两国间的汇率,一美元可以兑换8.3元人民币。也就是说,用一美元换成…  相似文献   

20.
多边比较下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1980—2004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首次以1997年购买力平价为基础,利用多边比较方法从相对价格水平、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成本和国际价格等方面对中国制造业1980—2004年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经测算得出:1997年中国制造业各类PPP(购买力平价)接近于3·7元/国际美元。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相对价格水平是参与比较的五国中最小的,且逐年下降;单位劳动成本一直在波动过程中下降。80年代,劳动生产率呈现了“没有追赶趋势的快速增长”。但在1992年后,表现出明显的追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