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从我国开放股票市场以来,企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一直是阻碍我国资本市场理性发展的痼疾之一。本文着力通过对上市公司治理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胡晓 《上海金融》2008,(1):68-71
本文在简要回顾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泰国政府和银行业为加强银行公司治理而采取的措施基础上,分析了泰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的现状与不足,并应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泰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的改革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原理,揭示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选择要根据规模和产权关系不同有所区别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要求。同时,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农信社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和在监管中正确看待小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一些原则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对有效市场理论的质疑,作为金融市场的主流理论,有效市场理论的基石是建立在个体理性基础上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本文从金融市场理论的微观基础出发,在经济学理性假设视角下,从金融危机的主观机理——有限理性以及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个体理性与集体非理性两个方面反思金融危机的产生及传导,并且基于以上分析对于经济学如何改进基本假设以接近现实世界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对有效市场理论的质疑,作为金融市场的主流理论.有效市场理论的基石是建立在个体理性基础上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本文从金融市场理论的微观基础出发,在经济学理性假设视角下,从金融危机的主观机理——有限理性以及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个体理性与集体非理性两个方面反思金融危机的产生及传导.并且基于以上分析对于经济学如何改进基本假设以接近现实世界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周强 《金卡工程》2009,13(7):16-17
随着利益相关人观念的提出,债权人介入公司治理有了一定的法理基础。在多种介入公司治理的方式中,债转股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本文提出强制债转股的观点,强制债转股是赋予债权人的一项权利,是其进入公司治理的一条有效的途径。但是基于公司人合性的考虑,强制债转股必须有一定的限制。本文通过与各国相关制度对比,提出强制债转股的构建方案,界定其行使的主体,时间及限制。  相似文献   

7.
适应全球资本市场国际化、多层次一体化、服务科技创新化的发展趋势,各主要交易所通过公司化改制和国际化、集团化运营,不断提升治理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服务创新化发展。本文通过欧美及亚洲交易所案例分析,总结了主要交易所治理变革相关举措和成效;通过创新经济学和组织控制理论的分析,论证了治理机制对交易所创新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通过国际经验借鉴和启示分析,提出了加快我国交易所治理变革,激发创新活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亮 《福建金融》2004,(10):32-34
本文通过分析银行公司治理的模式和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得出股改上市是国有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必经之路,并进一步分析了股改上市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最后提出弥补局限性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明 《南方金融》2007,(10):34-36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产权理论研究更多地是按西方产权经济学(主要是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范式进行。西方产权理论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并且形成了一个较成熟的理论体系。本文比较分析了西方产权经济学体系的企业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及转型期产权改革理论。  相似文献   

10.
华武 《上海金融》2006,55(8):29-32
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寻租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力求从准租金和不完全契约的角度出发,探求商业银行存在准租金的情况下,公司治理的新型定义、特点和本质特征,并给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孙丽  孟银银 《投资与合作》2011,(12):103-104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监督与评价机制,在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改进,正确认识并重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并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以促进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良性互动,是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了公司治理下内部审计的现状.最后针对上市公司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完善公司治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贸易的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于经济学基本假定的经济理论和模型的分析上.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学理论中的许多基本假定是很难完全满足的.本文将针对不完全理性情况,通过演化博弈的分析方法,分析参与方的动态抉择,提出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外部利益相关主体与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出发,分析了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及债权人这三大外部利益相关主体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进而从外部利益相关主体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凌菲 《中国外资》2013,(22):146-146
公司治理是证券公司发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理论基础的梳理、境外证券公司治理模式与结构的分析,以及对我国证券公司治理问题的剖析,提出完善我国证券公司公司治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股东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但大股东行为未必都是理性的。本文以大股东增持为研究的切入点,研究了大股东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大股东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治理有效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公司外部治理环境的完善对其具有矫正作用。即使剔除政府救市因素对大股东增持的影响,上述研究结论也依然成立。本文认为,在公司治理机制构建中对参与主体非理性因素的考虑,是提高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本文试图通过对公司治理的概念介绍及理论指引,对我国公司治理过程作了概括的描述,揭示了公司治理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现今国企改革所面临的公司治理方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因业务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都须融入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的作用愈发显得重要.本文通过描述内部审计工作及公司治理的涵盖面,以其相关的概念为出发点,对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收到的成效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张红梅 《金融论坛》2006,11(8):46-52
在银行公司治理中,各利益相关者作为独立的行为主体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其行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银行公司治理得以运行和完善,正是缘于各行为主体为寻求自利而进行的博弈。这种博弈的结果是正和博弈,即一荣俱荣。随着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深入,银行的经营将更多地受到相关利益主体的约束,其经营行为必须走向市场化。从这个意义上看,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的过程,就是包括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权利义务得以逐步明确的过程,也是各行为主体间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银行公司治理既为利益相关者参与银行管理提供了渠道,也推进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本身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对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敏 《福建金融》2005,(4):29-31
2005年是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攻坚年。本文分析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存在缺陷;阐明了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方向和应遵循国际惯例与实际国情相结合,理性目标与现实可行性相结合原则,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一个理性的纳税人为什么要偷逃税,并如何计算最佳偷逃规模;然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中国偷逃税的社会根源,并提出一些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