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关系到我国的整体制造水平。沈阳是东北乃至全国的重要装备基地,被誉为"共和国的装备部"。但由于是老工业基地,所以多年来在技术上相对国外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有很大的差距。提高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旨在研究探讨如何在装备制造产业技术上提高的路径和方式方法,已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沈阳经济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的重要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但区内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阻碍了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通过分析区域外部性内涵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理论与技术扩散的关系,并针对沈阳经济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为沈阳经济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提出了合理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沈阳制造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制造业是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经济一条重要途径。沈阳已经把建设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确立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铁西新区的成立确立了沈阳工业空间布局的发展方向。本文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和相关的区域经济理论,对铁西工业带的发展做出一些战略思考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4.
西部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关系到整个工业经济的振兴.天水市作为甘肃省二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其装备制造业集群化过程中所具有的现实基础与制约因素,也是目前西部区域装备制造业集群化面临的实际状况.在西部区域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上,需要政府导向与市场力量相配合,优化整合产业链条,合理规划特色工业园区,加强集群间互补协作,共建区域装备制造产业联盟.  相似文献   

5.
对沈阳数控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沈阳的数控技术及产业,对于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打造装备制造业航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通过对沈阳数控技术近五十年发展史的回顾与分析,总结经验与不足,思考沈阳的数控技术及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策。  相似文献   

6.
2008年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合肥工程机械制造基地、芜湖节能装备制造基地、蚌埠环保设备制造基地、淮南煤炭装备制造基地、芜湖船舶基地、马鞍山冶金装备基地等6大基地全面开工建设,实现销售收入380亿元,增长30%,完成投资520亿元,增长49%.装备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7.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高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竞争力的关键。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缺乏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产业技术创新的环境有待优化,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动力存在断档。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先进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高的动力机制主要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球兴起,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高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竞争力,需要推动我国先进装备制造集聚区建设,构建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态系统,激发我国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潜力,建立开放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关天经济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供应链金融支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天经济区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广,涉及领域宽,极易通过集群形式来发展。但关天经济区装备制造业上下游及配套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而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数量较大。供应链金融模式,在解决上下游及配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方面优势明显,建议采取供应链金融模式支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推进关天经济区这一全国内陆型经济战略高地的快速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装备帛造业的市场结构尚属于原子型结构,理论和实证研究均表明,寡占型市场结构才是适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理想态势.原子型的市场结构直接导致了装备制造企业资源利用率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机群作用难以发挥.因此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是实现中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在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中具有关键作用和重大战略意义.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设计水平、加工制造工艺、产品性能指标和系统管理能力.从国际趋势看,信息技术应用是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普及了CAD应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得到提高,数控技术在装备产品中大力应用,集成制造系统和ERP在大型企业已占有较高比例.网络制造等新生产模式在实践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作为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尽管武汉市装备制造业整体基础较好,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存在着规模偏小、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其原因在于企业协同发展意识、产学研合作意识、资本运作意识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应通过自主创新、协同创新与并购融合创新等措施促进武汉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领域之一,其中智能制造装备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方向之一,是衡量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国家在制定《高端装备制造"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同时,特别编制了《"十二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在规划出台之际,我刊特别采访了工信部装备司以及该规划的编制参与专家,解读我国"十二五"期间发展智能装备制造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装备制造业是陕西省的优势产业。本文运用波特"国家钻石"理论分析影响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因素,明确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发展我省装备制造业。虽然陕西装备制造业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陕西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较弱。从其内在因素来看,陕西装备制造业的质量不高、技术不强、结构不合理;从其外在因素来看,陕西基础设施质量不高,装备制造业相关产业的竞争力薄弱等也制约了其发展。我们认为提升陕西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必须从改善内在因素着手。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经济国际化发展,国际产业资本加快向我国转移,推动了中国制造业成为国际重要制造基地。但中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廉、档次低,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末端。本文认为中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中的问题,是与忽视营销在产业国际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关,而产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生产规模与遍布世界的营销网络。因此,推动我国制造业国际化进程必须重视营销的作用,以在世界市场上建立营销网络作为促进制造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浙江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要点。因此,对浙江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比较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与分析,思考如何把浙江省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基地,有利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打遣。  相似文献   

16.
装备制造业历来就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加快核心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开发了一大批优势产品和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了以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飞机制造和重型汽车等行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体系,使关中成为我国四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如今,关中要在陕西的经济活动中率先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当之无愧的核心产业。因此,从战略发展的角度研究关中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劣势及其机遇与挑战,明确其战略发展思路,对陕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机器人产业是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北京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区域,因此,在北京有选择地发展机器人产业,对北京乃至全国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装备制造业具有产业关联性强、技术水平先进、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突出特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装备制造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着手,运用贡献率和基于投入产出的系数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可以说明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主导性地位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2009年5月《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来,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智能装备产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起到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持续加大对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2012年,国家将继续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为此,本刊记者特采访有关主管部门,对该专项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际分工趋势发生改变,全球产业调整和区域转移向纵深发展。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国际装备制造业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在综合分析我国装备制造发展变迁的主要特征、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探究的基础上,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政策应从选择性产业政策过渡到因势利导型产业政策,未来培育装备制造新优势的总体思路是提质增效、推动全球化与本土化协同发展、提高劳动力市场匹配度、打造核心技术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