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根据各方面的条件和要求,“十一五”期间,上海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目标主要是力求形成以下六大具有国际水准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时期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极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将逐步凸现上海城市新的功能特征、充分明确上海发展的长期方向、初步形成内外互动循环的经济结构,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框架体系。因此,以什么主线来统领上海“十一五”时期的各方面发展,既是重中之重,但又应慎之又慎。综合考虑各方面环境、条件和要求,上海在“十一五”时期以“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发展主线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上海在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功能建设过程中,探索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功能建设,不仅能够展现上海现代商务的新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发展功能和产业属性,而且能在教育服务贸易方面提升上海新世纪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上海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日益成为国家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于率先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国际大都市上海而言,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深刻挖掘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着实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不仅是上海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网络节点城市的需要,也是挖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提高城市总体服务功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现代物流是现代经济社会良性运作的重要基础系统之一。“十一五”期间,如何把握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港口、交通、产业、区位综合优势,明确发展重点,全面提升我市现代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对于我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综合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事关宁波城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广州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现状及发展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提升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通过同北京、上海等地的横向比较,以及广州市第三产业自身增长的纵向比较,文章总结出广州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表现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广州城市发展的目标和需要.从金融服务、商贸生产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管理服务等四个方面对其发展定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上海已经或正在成功地组织包括人才市场在内的各类要素市场,并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规范化建设,这对充分发挥上海这个特大型国际城市的综合功能,全方位开展商品、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流动和组合,为全国经济发展服务,并提高上海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举办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基本建成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功能区域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功能区。以举办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基本建成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功能区域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功能区的重要载体, 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的综合服务功能集聚区,推进建设具有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城区。  相似文献   

9.
转型是当今世界各大城市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世界上伦敦、纽约、洛杉矶、东京、芝加哥等大城市,或实现转型、或正在转型;国内的一些城市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上海也正在实施由制造业城市向服务型城市的转型。上海实现向服务型城市转型,关键是要培育和完善上海的综合服务功能,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的核心是金融服务。本文在分析城市转型的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围绕着金融服务功能建设是上海城市转型的核心、国际金融中心是支撑金融服务功能的平台、金融服务功能建设的关键是市场的完善和金融机构的集聚,以及上海完善金融服务功能的突破口等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经济》2008,(12):70-71
1980年代,当东南沿海地区率先改革开放时,上海紧紧稳住国有经济重镇、工业中心城市这个“大后方”,贡献着全国财政收入的1/7。这段时间上海的“后卫”角色,有力地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到1990年代,上海抓牢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机遇,加快建立各类要素市场体系,带动长三角发展,成为改革开放的“前锋”。进入新世纪,上海将构建公共服务型行政体系作为重要任务之一,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充分发挥“前锋”优势,努力提升国际通行规则下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姜睿 《上海经济》2001,(2):46-48
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1989年修订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赢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以研究、教育和娱乐为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的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博物馆作为一个物化的展示场所,凝聚、浓缩了当地自然、社会、人文等各方而的学术研究成果,俨然已成为其所在地的形象代言人.博物馆因其具有教育、娱乐、艺术欣赏、心理调适等功能,使得其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城市,不仅成为人类的文化宝库、市民的休闲游憩地、辅助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也成为最受旅游者青睐的旅游吸引物.……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是各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内容.自1993年以来,中国吸引外资连续10年在发展中国家名列第一,在全球国际投资领域占据着十分引人注目的地位.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吸收外资规模特别巨大,截至2001年底,累计签订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4728个,协议金额527.97亿美元,实际利用了353.85亿美元.20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对上海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上海工业的增长和技术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上海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经历了建国之后最辉煌的一段经济发展时期。在上一个10年中,上海经济年均增长11.4%。2002年,上海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08.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9%;上海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以要素市场为核心的市场体系,产业结构得到了合理的调整,正逐渐从一个工业基地转变为多功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作为全国中心城市的地位得到了确立。目前,上海已经  相似文献   

14.
保险业是中国承诺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三个板块之一,目前中国保险业开放的试点阶段已经基本结束,在WTO的框架下,保险业的开放正在积极有序的推进过程中。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保险市场。根据上海保险同业工会提供的材料,10年间上海的中资保险公司从3家增  相似文献   

15.
韩乾 《上海经济》2003,(4):45-47
一、上海经济的现状 一直以来,上海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作为经济规模大、产业能级高、资源配置能力强的中心城市,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成功地抓住了浦东开发的历史机遇,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致力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至2001年底,上海  相似文献   

16.
根据WTO有关服务贸易的协议,中国在加入WT0后5年内将全面开放银行业。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外资银行将凭借“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原则,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并同中资银行展开全方位的竞争。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和贸易  相似文献   

17.
上海港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方  全伟 《港口经济》2003,(1):36-38
港口是连接海陆运输的中介,是船舶、航海、内陆运输、通信、商务贸易和沿海工业的汇集点,因此港口往往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各国和地区政府都十分重视港口的发展,目的不仅在于港口产业自身的繁荣,更重要是利用港口的对内对外的通道功能把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融入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循环中.在东亚,由于区域内的物流主要以海运为主,使得这一地区港口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集装箱港口,目前已经成为世界集装箱运输的主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为了争夺新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除了具有绝对优势的香港和新加坡,上海港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高雄、釜山和神户等港口.他们都纷纷制定了自己的竞争策略和发展计划:高雄提出"建设亚太营运中心",釜山制定了建设光阳新港和"21世纪太平洋中心港"计划,神户则提出"21世纪的亚洲母港"的发展战略,上海也提出了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突发事件是引起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代中国是多事之秋,突发事件对金融业影响巨大,而上海金融业首当其冲。在几次重大的突发事件中,上海金融业都有积极的应对方案和措施,并在事后能吸取教训,进行改进,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上海作为近代金融中心的成熟和风范。突发事件给金融业造成伤害,但同时也为金融制度创新提供了契机,其中有商业银行的制度完善,也包括国民政府实行金融统制和垄断。  相似文献   

19.
上海经济增长与就业相关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增长中每单位GDP所能带动的就业人数在不断下降。如果这种下降的速率大于经济增长的幅度,就会造成就业规模的缩小。统计数据的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并不比第二产业具有更强的带动就业能力。本文根据上海的统计数据检验和分析了这种关系,并对未来的就业趋势进行了预测。所得出的结论是,要维持和扩大就业规模,必须控制就业相关系数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上海企业的科学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近代企业最初发生于自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内部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官僚衙门式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民营企业逐渐兴起,但是直到20世纪前20年,即使是在荣家企业这样规模极大的近代企业,以及诸如长江航运这样的近代新兴运输行业中,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着落后的工头制、包工制式的管理模式。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世界科学管理理论的推动下,随着国内近代职业经理阶层的逐渐形成,以及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公司搁浅、倒闭事例的时有发生,科学管理对于公司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近代中国的公司企业,特别是在诸如上海这样的工商业大都市的公司企业中,逐渐开始兴起崇尚和推行以科学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管理。它们对于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的演进以及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