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法体制是对国际政治的规范与构架.美国独立后,曾长期奉行孤立主义的对外政策,此间对国际法(国家间条约)一般能信实遵守,它与其它大国之间的一些重要国际实践还曾对国际司法仲裁制度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为美国力量的攀升提供了平台,美国进入主动寻求利用国际组织、构建一般国际法体制来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的阶段.总起来说,美国对建立现代国际法体制作出了贡献,但美国对待国际组织的某些实用主义态度影响了国际法体制的效能.美国应更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国家一道,致力于世界争谐秩序的重建.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国际组织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法主体。在实践中,这一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权力实体屡屡与国家主权相冲突。尽管这种冲突将伴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而日趋激烈,但以国家主权为基础的国家间体制总将是国际关系的基础,国家主权仍然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导致全球市民社会的形成,从而导致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必须对它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加以考虑.我们不能绝对地排除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法上的主体资格,而应根据它们各自的组织状况和社会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条件下赋予它们一种有限的国际法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衍生于气候变化制度的国际碳基金由不同国家、国际组织创立,虽然在治理结构上多采用共同基金的形式,但却归属为不同的国际法体系。即不同基金用于相异的国际法履行过程,所产生的制度功能具有异质性。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行动中地位特殊,且在推行"一带一路"等新型国际合作机制中也大量涉及气候项目,应当吸取国际碳基金的运行经验来设定有利的环境国际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实施自卫应当把握的原则,指出必须以积极的态度革新现行的国际法体制与规范,完善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法律制度,适应国际秩序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国际法多样化和扩展的过程,国际法不成体系问题对国际法的适用和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一问题深深植根于现代国际社会结构之中,国家之间利益取向的不同是国际法不成体系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国际法各个部门之间调整领域的交叉性以及国际立法和国际司法的不统一则加重了这一现象。因此.单纯法律技术方法的采用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国际社会秩序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传统国际法中很少有直接与个人相关的国际法内容,个人只是以难民、国际罪犯和外国人等特殊身份出现在国际法的视野中。目前,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有了改变,人们不再完全依附自己的国家,而是在其基本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向一些国际条约和组织提出申诉,在具体领域成为国际法的权利义务主体。个人成为国际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个人成为国际法的主体之后,必将为国际法的发展带来重大契机。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其在商业和其他场景的广泛运用给国际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而人工智能在技术上的治理需求和主权国家治理的有效性意味着国际法规制是人工智能治理必要和可行的途径。当前,人工智能的国际法规制总体不成熟,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形式和内容上分别以国际软法和间接规制为主。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工智能对国际法的挑战体现了国际法原有规则的滞后性和国际法规制作为一种国际治理方式的局限性。相应地,以国际法规制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治理全球合作路径应当包括国际法自身的更新及其与其他国际治理方式的协调。对我国而言,在国内层面完善人工智能规制体系的同时,应当鼓励和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各层面的人工智能国际治理。  相似文献   

9.
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发布的第2008/101/EC指令,规定从2012年起,所有飞往或飞离欧盟成员国的航班均成为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管制对象,并且该体系对排放量的计算标准是从飞机起飞地至降落地的全部里程,而不是飞经欧盟领空的里程。欧盟所采取的航空排放单边征税措施不但违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等国际法上所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非歧视原则,而且违反了《芝加哥公约》中的领空主权原则、避免单方收费原则和空中规则原则,其实施的域外管辖权侵犯了其他主权国家的排他性管辖权,违反了国际法原则和准则。从国际法视角看,欧盟航空排放单边征税措施是违法的。  相似文献   

10.
探讨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离不开对具体国际条约的具体分析。就国际人权法来说,由于国际人权条约的法理学基础是自然法学,国际法上的人权根本上是一种道德权利而非法定权利,因此,国际人权条约对缔约国的国内法不产生直接的法律效力。与此同时,国际人权法条约执行体系中也显示出国内法优越于国际法的特点。然而,在具体的国际政治架构中,国际法与国内法在人权保护上有着相当复杂的关系。人权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一个现实的发展趋势是:在世界政治、经济逐渐一体化的情形下,国内法的权威性与绝对性相对减弱,人权的国际干预增加,经济手段将有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国际人权法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网络主权在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提出的"四项原则"中得以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也以法律形式突出了网络主权的重要地位。有学者提出网络空间主权应当以"领网权"界定其国际法边界的观点,领网权根植于国际法理,应在国际法视野下对领网范围进行界定。领网权的出现是网络空间内外严峻形势作用的结果。坚决维护领网主权,在国际层面上需要各国的分工与合作,在国内层面上需要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的双重结合。  相似文献   

12.
WTO体制下贸易救济司法审查制度的基本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体制下的贸易救济司法审查制度的基本属性为:(1)国际层面:WTO体制下的贸易救济司法审查制度是在国际政治经济的作用下,国际贸易争端在国内法律解决方式和诉讼解决方式。(2)国内层面:贸易救济司法审查制度具有独特的要素。(3)国际国内串联层面:WTO体制下的贸易救济司法审查制度是能串通国内国际层面,联系国内法和国际法,制约行政权,保护相关方权益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探讨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离不开对具体国际条约的具体分析。就国际人权法来说,由于国际人权条约的法理学基础是自然科学,国际法上的人权根本上是一种道德权利而非法定权利,因此,国际人权条约对缔约国的国内法不产生直接的法律效力。与此同时,国际人权法条约执行体系中也显示出国内法优越于国际法的特点。然而,在具体的国际政治架构中,国际法与国内法在人权保护上有着相当复杂的关系。人权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一个现实的发展趋势是:在世界政治、经济逐渐一体化的情形下,国内法的权威性与绝对性相对减弱,人权的国际干预增加,经济手段将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国际人权法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徐莉 《企业家天地》2013,(10):165-166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对于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而言,国际法作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规则,也是其跻身世界民族之林和参与国际事务的法律依据.从启蒙法学思想和开阔国际视野上看,加强对国际法的教育与研究都尤为重要和必要.虽然不少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关于国际法学教育与研学的方法,但其效果依然不甚明显.为此,文章拟从“为人”与“治学”的角度出发,在强调国际法学人的伦理品格的塑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之上,着重结合自身对国际法教育与研学的经验及思考,浅谈几点对国际法学教育与研究的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15.
全球价值链的变化与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兴起和新一代贸易议题的出现.随之而来,竞争中立国际法的演进及其在贸易投资规则中的强化给中国带来了挑战和机遇.竞争中立规则强化既有助力开放型体制和制度升级的正效应,也存在阻碍国企和经济发展的负效应.权衡利弊,应构建与国际规则趋同的国内政策、通过"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实现战略突围、深入国企分类改革和减少政府补贴以及争夺国际经贸规则话语权并适度妥协平衡的因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外国投资者收购拥有关键技术的欧洲公司引起了欧盟内部广泛关切。本文从新外资审查框架下的合作机制和权力分配入手,研究欧盟内部权益关系转换。外资审查框架针对成员国国内有无外资审查制度,设计不同合作机制流程来增进欧盟内部信息流动,并赋予欧委会新增权力参与外资监管,提高其与其他成员国的话语权,将东道国置于外部意见的"软约束"下。合作机制的实施也改变了欧盟与成员国间权力分配,欧委会开始主动参与外资监管,将之从法律条文落实至实际行动,成员国外资监管权被分割但自由裁量权增加。新框架对欧盟内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欧盟与成员国利益关系变化上,而各成员国如何理解与具体应用框架则对投资第三国尤其是中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国际法渊源的定义莫衷一是。《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不是对国际法渊源的权威表述。只有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渊源;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等仅是国际法的辅助渊源。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国际法渊源的定义莫衷一是。《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不是对国际法渊源的权威表述。只有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渊源;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等仅是国际法的辅助渊源。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反避税工作日益加强,在反避税工作中应用国际法原则已成必然;反避税工作中应用的国际法原则包括: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国际合作原则和忠诚履行国际义务原则;国际法原则的应用,有助于维护我国的税收权益。  相似文献   

20.
WTO改革的"包容性"方案针对的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普遍性"困境:在规则上,"市场化"标准难以形成普遍性共识;在体制上,特殊与差别待遇的存续与升级之争导致规则的普遍性适用分歧;在法理上,多元成员间的现实差异和为实现形式普遍性而内嵌的融合机制,导致了多边体制内生的"普遍性"悖论。该困境的溢出效应表现为多边体制外"市场化"规则的普遍性升级和泛区域小多边机制的普遍性效应。当前权力与规则双驱并行的国际造法现实,决定了多边体制改革的包容性进路,即在多元差异化主体间的最底线求同。中国应以包容的"多元共同体"为目标,重视小多边造法活动的普遍性辐射效应,主动提供区域治理公共产品,以有效引领普遍性困境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