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杜小平 《经济师》2006,(9):199-199
文章阐述了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四个特征,指出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并有效地实施,必须建立严格完善的会计准则质量保障体系,包括会计准则的制定质量保障体系和会计准则执行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问题是企业管理人员、会计从业人员、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会计理论界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就结合新会计准则,就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之间的关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与盈余管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因而会计准则制定与执行中出现了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要遏制盈余管理,就要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机制,尽可能地保证会计准则的公平与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4.
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根据会计准则生成的,是执行会计准则的结果。而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则是用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评价会计;住则的。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必须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进行研究。我国目前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紧迫性日益突出,研究我国高质量会计准则保障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由于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尚存有诸多缺陷。为此,本文在论述高质量会计准则相关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质量会计准则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交易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实施政府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就其本质来说反映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安排的交易成本包括:准则制定成本、准则培训成本、准则执行成本以及准则疑难解释成本。新会计准则中,有完善的会计准则、相对完善的会计准则以及不完善的会计准则,实施完善程度不同的会计准则,政府和企业所产生的交易成本不同。非上市企业是否选择执行新准则,将会视交易成本的大小而定。  相似文献   

6.
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问题是企业管理人员、会计从业人员、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会计理论界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就结合新会计准则,就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之间的关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根据会计准则生成的,是执行会计准则的结果。而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则是用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评价会计准则的。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必须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进行研究。我国目前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紧迫性日益突出,研究我国高质量会计准则保障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由于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尚存有诸多缺陷。为此,本文在论述高质量会计准则相关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质量会计准则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根据会计准则生成的,是执行会计准则的结果。而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则是用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评价会计准则的。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必须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进行研究。我国目前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紧迫性日益突出,研究我国高质量会计准则保障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由于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尚存有诸多缺陷。为此,本文在论述高质量会计准则相关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质量会计准则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及其标准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需要关注的有关内容及提高会计准则执行质量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及执行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动态能力关系质量与合作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上市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对动态能力、关系质量、合作绩效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能力对关系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对合作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质量对合作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动态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到合作绩效,而且通过关系质量间接地影响到合作绩效。本文研究结论可为我国制造企业制定和实施管理策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基于资产专用性理论、服务质量理论和关系质量理论,建立关系专用性投资、服务质量与关系质量关系理论模型。利用9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424份样本企业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关系专用性投资和服务质量对关系质量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研发外包情境下,实物型关系专用性投资和知识型关系专用性投资对关系质量均有显著正向作用,且知识型关系专用性投资的影响更显著;声誉、技术能力与沟通质量对关系质量均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技术能力对关系质量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沟通质量,声誉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家新创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法,探讨了关系质量在新创企业社会网络特征与成长绩效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特征的3个维度(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和网络强度)与企业成长绩效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网络强度对于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网络规模其次,网络异质性最弱;关系质量与企业成长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关系质量在社会网络特征与企业成长绩效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面质量营销:理论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营销与质量管理工作长期脱节,致使质量管理中"营销缺位",在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运作中忽视了对顾客价值的研究和全面质量系统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外营销学者开始关注质量问题,提出了全面质量营销的概念,并对营销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营销与质量的结合、全面质量营销的定义和实施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展望未来,全面质量营销的内涵和测量研究、前置因素的探索、导向的研究、全面质量营销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顾客价值主导的全面质量营销系统的构建等问题,将成为全面质量营销理论和应用研究中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知识兼容—知识转移—知识创造”关系链的基础上,引入嵌入性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分析不同类型关系质量通过不同程度吸收能力对上述链式促进机制的强化作用。收集239份来自全国多地高新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作企业间知识库兼容性通过知识转移正向影响企业间知识创造绩效;经济型关系质量强化知识库兼容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而社会型关系质量强化知识转移与知识创造之间的关系,且前者的强化作用是通过企业自身潜在吸收能力传递的,而后者的强化作用则是通过企业自身实际吸收能力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全面质量管理对创新的影响:积极抑或消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继而着重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全面质量管理与创新相互关系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得出的结论是全面质量管理与创新存在着积极关系,亦存在着消极关系,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二者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关系质量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建立研发外包中关系质量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利用来自中国9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424个样本企业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发外包中企业动态能力对其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关系质量对企业创新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但关系质量能够通过提高知识共享程度和知识转移程度,增强企业动态能力,间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东盟子公司员工的中微观视角,通过问卷调查,采用PLS SEM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检验中国-东盟跨国母公司与子公司间的交互渠道、关系质量、学习意愿3个因素对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机理和路径。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国-东盟跨国公司内部,丰富和便捷的交互渠道对技术转移绩效具有显著直接正向影响,同时通过关系质量、学习意愿对技术转移绩效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关系质量不能直接促使技术转移绩效提升,但可以通过学习意愿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技术转移绩效。学习意愿对技术转移绩效具有显著直接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研质量评价不仅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还关系到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涉及要素较多,且面临一些特殊问题。做好高校科研质量评价必须妥善处理好几对特殊关系,即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关系、自由探索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分布式创新是近年来技术创新领域的一个前沿主题,已有学者发现企业间双边关系质量对分布式创新结果和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但关于其对分布式创新过程及治理模式的影响仍缺乏机理性认识。从社会网络视角,基于分布式创新机制与合作治理理论,提出了企业间关系质量—分布式创新机制—合作治理模式的分析框架。通过深入分析分布式创新中双边关系质量对合作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构建了一个由分布式创新内在机制和合作涉及的技术范围组成的带有中介和调节作用的路径整合模型。总体来说,解释了双边关系质量通过完善分布式创新机制使得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股权合作模式的内在机理,希望通过该模型为后续学者提供一个分析双边关系特征与合作创新之间关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检验了薪酬管制政策对国有企业管理者超额薪酬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超额薪酬与会计信息质量呈U型关系;薪酬管制通过削减超额薪酬,进而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现行薪酬管制政策的限薪标准缺乏针对性,致使政策的实施不仅削减了过度激励情形下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超额薪酬,同时还加剧了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激励不足的情况;实施股权激励与提高审计质量均有助于弱化薪酬管制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现有薪酬管制政策有效但精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未来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应在兼顾成本效益的基础上细化限薪标准,力争因地制宜、精准限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