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独立董事如何"独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完善公司结构的一项新举措引入到我国之后,对上市公司的发展和规范运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多董事未能真正发展应有的作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体现"独立"的功能.没有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就不会有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的健全运作就无法得到保证.从而会对投资者的信心和公司的价值产生重大的消极影响.针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建设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财务独立董事为探讨对象,提出应转变财务独立董事在公司内仅仅起监督作用的看法,倡导上市公司应充分发挥财务独立董事的专长,重视财务独立董事在参与企业战略、重大项目规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于淼 《时代经贸》2008,6(1):215-216
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必须健全董事会的功能。借鉴国外企业经验,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则是我国企业健全董事会功能的有效途径。但流于形式的独立董事制度只能是适得其反。因此,健全董事会功能还必须从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入手。  相似文献   

4.
设置独立董事一定能够提升公司业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独立董事提升公司业绩的受限条件,分析了独立董事拥有的入力资本、关系资本和内在动机如何在监管机构与上市公司的影响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设立健全的独立董事制度是上市公司当务之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诗才 《经济管理》2001,(17):26-29
独立董事是指公司制企业中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董事。目前,在许多西方国家,企业聘请独立董事已成为一种趋势,逐渐形成一项重要的企业制度。世界经合组织在“1999年世界主要企业统计指标的国际比较”报告中专门列项比较了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成员所占的比例,其中:美国是62%,英国是34%,法国是29%,在我国,独立董事这一现代制度也已逐渐引起股份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但真正实行独立董事制的上市公司仍然是凤毛麟角,即使有也很不健全、完备。  相似文献   

6.
独立董事在国外非常盛行,而我国则刚刚开始。如何根据中国国情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有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有待探讨。著名经济学家和企业咨询专家钟朋荣教授至今已兼有诚成文化、裕兴科技、南都电源、中房银川公司、杭州电信实业等5家公司的独立董事,参加过几十次董事会,本文是他担任独立董事以来的一些重要体会。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耀基 《经济师》2008,(12):111-111
独立董事是董事的一种,但又不同于一般董事而具有一般董事所不具备的品格、特征和属性:即独立董事具有独立性的特征。中国引进和移植独立董事制度必须联系本国的实际情况,处理好独立董事制度本土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要协调好和监事会之间的关系,最终才能实现我国引进该项制度的初衷: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保护中小股东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独立董事制度现已成为我国规范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制度安排,但在独立董事制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制度缺陷。消除体制障碍、健全法律法规、改进选聘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是保证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特殊的现实环境下行之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独立董事制度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使董事会更公正地代表股东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针对创业板市场中民营企业比例较大的特点,借鉴国际市场经验,笔者认为,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中国创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0.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基于董事会投票的证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利用中国特有的强制披露数据,即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对董事会议案发表意见和进行投票的数据,考察了独立董事相对于管理层的独立性及其监督作用。本文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独董并不会公开质疑管理层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Mace(1986)对独董投票权属于橡皮图章的描述。然而,当公司业绩不佳时,独董更有可能对管理层行为提出公开质疑;并且,声誉越高、具有财务背景、任职时间早于董事长任职时间的独立董事更有可能对管理层决策提出质疑。进一步研究发现,存在异议独董的公司市场价值也更高。这表明当公司面临危机时,独立董事能够发挥监督作用,并且独立董事的监督行为能够缓解代理问题,提高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1.
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魏刚  肖泽忠  Nick Travlos  邹宏 《经济研究》2007,42(3):92-105,156
本文从独立董事背景的角度检验其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教育背景对公司业绩并没有正面的影响,同时发现有政府背景和银行背景的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经营业绩越好。研究的结果也支持限制个人担任过多独立董事的主张。本文的研究在丰富了公司治理文献的同时,对于正确理解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也提供了新的观点,并对我国公司治理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决定了审计制度,审计制度对公司治理又会起到积极作用,健全的审计制度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以监事会为中心、以董事会为中心与以独立董事为中心的三种外部审计制度模式,可以重新构建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框架,提高审计机制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3.
既定数量的独立董事是大股东之间以法规要求作为约束条件博弈的结果,加上独立董事提名平均分配机制的存在,导致了独立董事数量的超额或不足.以2005年和2008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为总样本的经验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超额的公司均衡点临近股东持股比例差的均值显著小于独立董事不足的公司.在考虑了其他相关控制变量后,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均衡点临近股东持股比例差显著影响独立董事数量.此外,控股股东性质和公司规模也对独立董事数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董事会规模、稳定性与公司绩效:理论与经验分析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董事会作为代表公司行使其法人财产权的必要会议体机关 ,处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规范和经验分析共同表明 ,董事会的专有特征会对其职能的行使发挥作用 ,进而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我们的经验分析证实了“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指标之间存在着倒U型的曲线关系”和“公司以前年度的绩效水平越好 ,董事会的稳定性越强”这两个理论假设。与此同时 ,“治理改善”和“跳船效应”假设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中都未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我国推行审计委员会制度之前的公司样本,从会计独董对不利审计意见规避的角度来验证会计独董是否影响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治理效率.本文的经验证据显示,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并配备具有会计专长的独立董事,更趋于积极规避不利审计意见.而且,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所聘会计独董的背景不同,其在规避不利审计意见上存在显著的行为差异,因而总体上我国审计委员会具有治理有效性和治理效率的差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董事报酬结构和董事会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并在考虑董事报酬内生性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董事报酬、独立性和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长任期的CEO、CEO兼任董事长、较大比例的内部董事和较大的董事会规模构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监管障碍.董事报酬是一种公司治理的强化机制,当董事会保持独立时,其报酬结构能更好的激励董事履行监管职能.但是,当董事会失去其独立性时,其报酬结构会加剧公司的代理冲突.授予董事会合理的激励报酬可以克服公司监管障碍,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治理评价是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的关键内容.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构筑了董事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状况及其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第一,控股股东性质、行业因素会对董事会治理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民营企业具有显著的治理优势;第二,公司治理绩效与董事会治理水平之间呈现一种倒U曲线关系.实证结果验证了Rediker与Seth关于董事会治理机制间替代效应的观点.该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在当前董事会治理缺乏外部治理机制、大股东治理弱化、内部董事间的相互监督和经理人持股的激励效应都不强的情况下,董事会治理改革的关键在于,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特别是民间战略投资者,完善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制度建设,强化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声誉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依赖于其声誉,而其声誉的高低,则依赖于其个人财产的多寡以及独立董事津贴在其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本文建立了一个独立董事声誉机制模型,依据独立董事对薪酬的依赖程度的观察,构建了选聘独立董事的声誉机制;并且认为由委员会提名,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较直接由董事会提名时要强.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选取2008年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项目标的内部控制指数,研究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通过实证数据检验发现,第一大股东有动机和能力去监督管理层,薪酬机制能够对管理层起到激励作用,声誉惩罚机制有利于对经理层产生约束作用,从而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