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商》2015,(6)
财政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协调增长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研究财政收入和国民财富协调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发现我国财政收入和国民财富增长不协调主要受到税收、财政支出、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杨灿 《财贸研究》2023,(2):41-53
利用WID数据将国民财富积累分解为数量效应(储蓄)和价格效应(资本损益),从而将储蓄和资本相对价格与财富积累联系起来。研究发现,当跨越的时间越长时,初始财富对国民财富积累的影响越小,而储蓄和资本相对价格对国民财富积累的影响越大。此外,还考察了分项财富积累的分解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989—2015年中国住房财富积累的价格效应远大于非房财富积累,1993—2015年中国私有财富积累的价格效应与国民财富积累的价格效应变化趋势一致。最后,还比较了中国与9个发达国家财富积累的分解差异,1978—2015年中国财富积累的数量效应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价格效应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开放30,成就举世瞩目。在以平均9.8%的增长率连续发展了30年后,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三。国民财富和居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中国企业制造了全世界70%的鞋子,80%的玩具,50%以上的手机、电脑、电视机……中国的商品几乎摆上了世界每个商店的货架。  相似文献   

4.
如何解决在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增长之后的理财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人生活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5.
世行公布国民人均财富排名,人均国民财富超过30万美元的国家有美国、瑞士、加拿大、日本和挪威。第6至15位的国家为:澳大利亚、法国、丹麦、比利时、奥地利、德国、新西兰、荷兰、英国和瑞典。中国目前则排名世界第56位。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应是社会成员不断进步的幸福生活。长期以来,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和发展理论,把增加国民财富,提高国民收入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目标,把增加国民财富等价于提高国民幸福水平。  相似文献   

7.
陶娟  苏龙飞  王阳 《新财富》2012,(7):44-49
财富数额继续上行,国民健康水平却停滞不前,中国似乎落入了“中等健康”的陷阱。“拿命换钱”的中国特色思维甚至暗示了某种可能性--GDP的高增长奇迹,是以国民健康一定程度的牺牲和折损作为对价。  相似文献   

8.
观察当前世情变化,关键是分析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总的来看,其变化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与财富资本化;世界产业的链条化与我国产业格局定位;美元本位的风险及其危机背后的世界货币体系重构。这三个方面对我国发展造成了沉重压力。  相似文献   

9.
秋风 《中国海关》2007,(4):80-80
毫无疑问,国民财富的增加需以必要的经济增长为基础。但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同样的经济增长率并不能保证带给国民实实在在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陈昱新 《新财富》2006,(5):28-30
中国连续7年房地产建设的高增长已经建造了足够多的房子,但由于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国民财富的高增长,城市中多数人群已经买不起房,富裕的人群通过购房投资而不断推高房价。住宅的投资需求已经取代自住需求成为当前中国房价走向的关键因素,而决定住宅投资需求的多项要素都显示未来房价上升仍有潜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哈萨克斯坦小麦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哈萨克斯坦小麦产业在世界粮食危机期间的表现分析,认识哈萨克斯坦小麦产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哈萨克斯坦政府应该基于维护本国政府和人民的利益出发,着眼于小麦产业的可持续生产的长远发展,亟需制定行之有效的小麦生产政策并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基础。钢铁企业是工业企业的排头兵,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世人瞩目。由于近年钢铁市场形势严峻,技改任务繁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钢铁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整合和创新企业文化,让先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稳固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从追求数量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在规模和数量扩张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也要看到在中国经济沿袭粗放扩张模式,超高速增长和强刺激投资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因此,中国经济亟待进行转型,从追求数量扩张型转为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型,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使国民经济真正走上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经验,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给世界许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便利,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根据我国加入WTO后的承诺,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深化。在这一新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在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以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Attentive managers will find tha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esents two distinct challenges depending upon where in the world they are operating. The busines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quite different in the industrialized and developing worlds. The industrial north, for example, has a well‐developed and prosperous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that provides its citizens with a level of wealth that was unimaginable a century ago. But those economic gains have come at a high environmental cost. The industrial world's economic system is proving to be ecologically unsustainable and is threatening to undo the planet's biological balance. © 2008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6.
丽江古城是集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于一身的旅游景区。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些危机,如商业化氛围略显浓厚,原真性体验活动深度不够,业态构成和空间布局不合理等。对全域旅游与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互动机制进行研究,并从五方面将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运用到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中,包括建立全域旅游观下的生态保护新格局,依据全域旅游规划调整古城业态和优化空间布局,融合全域旅游资源要素并打造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等。  相似文献   

17.
资本的逐利本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积累方式的改变是经济虚拟化的两个基本推动力量。美元的国际本位货币地位以及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促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膨胀以及经济的快速虚拟化。经济虚拟化深刻地改变了当今世界的经济运行模式,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体系,逆转了传统经济危机发生的机理。在经济虚拟化的奈件下,我们应合理把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审慎地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微型金融作为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和金融服务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然而,微型金融的实践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在“扶贫”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维持平衡。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含义出发,建立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利用2000-2012年14个国家的财务和社会绩效数据,计算各国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分。结果显示,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由此,从利率市场化、资金来源多元化、金融产品的多样化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占99%的中小企业成为了中国经济体中的一支强生军。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食品加工行业尤为明显。文章在对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境内的几家中小食品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探索中小食品企业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李影  耿乃国 《商业研究》2008,(2):154-156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运行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电力的短缺会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而电力的过剩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实现电力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电力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查找原因,制定我国电力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