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PO抑价是股票市场的一种常见现象,但是过大的抑价则反映了股票发行定价机制的失灵,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将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2009年10月30日开市以来至2010年10月26日为期一年的所有在创业板上市的共134家上市公司首日IPO抑价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上市首日换手率和IPO抑价率正相关;发行价格和IPO抑价率负相关,即发行价越低,IPO抑价率越高;每股收益和网上定价中签率的高低对创业板IPO抑价水平影响显著。此外,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相关制度,笔者认为我国创业板较高的IPO抑价水平还主要受发行、定价制度和交易制度改革割裂的影响,对此我国股票交易制度应做出必要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现有关于创业投资对企业IPO抑价影响的研究主要分为监督理论和逐名理论两个学派,而考虑到创业投资机构特征的研究鲜有出现。选取2006-2010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463家IPO抑价企业为研究对象,考虑创投机构的参与、设立年限、背景等机构特征,考察创业投资对企业IPO抑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业投资的参与与企业IPO抑价程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相较于年轻创投机构,我国成熟创投机构支持企业的IPO抑价水平显著更高;外资背景的创投机构所支持企业的IPO抑价水平最低,民营背景的创投机构次之,政府背景的创投机构最高。  相似文献   

3.
IPO抑价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O抑价现象是在各国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资本市场建设尚不完善,发展不够成熟,IPO抑价现象尤为严重。本文首先对IPO抑价现象作概述,然后着重分析了IPO抑价现象的原因和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闫青  杜子平 《财会通讯》2010,(9):99-101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市场理性行为的IPO抑价理论,分析了这些理论存在的缺陷和对IPO抑价现象解释能力不强的原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IPO抑价问题进行了策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8,(9):242-246
证券市场IPO过程中,IPO长期弱势表现、火爆发行和IPO首日抑价是全球金融市场公认三大"未解之谜",其中IPO抑价最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一直是金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对IPO抑价的研究诞生了许多有关IPO抑价的理论,其中以信息不对称和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居多。本文梳理两种理论的演绎路径并进行总结,发现结合两种理论来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最后综合两种理论来解释IPO抑价问题,以期丰富IPO抑价理论的研究,对于我国完善新股发行体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IPO抑价与总差价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一个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上市公司新股抑价与总差价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影响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指出各主要因素对新股发行抑价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小板IPO抑价原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上,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是最高的.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一极,我国中小板股票市场IPO抑价有其自身独特的原因.基于这个考虑,本文选取了股权分置改革后(2006年6月~2007年12月)中小板市场上的股票作为样本,对影响其IPO抑价的因素及其对于抑价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发行规模、发行市盈率、中签率、换手率、发行前资产利润率、上市首日大盘指数等变量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中小板市场IPO抑价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推动IPO抑价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8.
张群  陆珩瑱  刘铭 《价值工程》2011,30(4):135-136
IPO抑价现象自被提出之日就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根据对IPO抑价组成的分析,我们认为IPO抑价应该包含故意抑价和由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引起的抑价两部分。本文将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IPO抑价的组成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水平影响了IPO抑价,本文研究了一种特定的信息不对称形式——R&D投入水平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以2009年以来在创业板上市的204家公司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相关变量的情况下,当期、滞后一期、两期及三期的R&D投入水平均与IPO抑价水平显著正相关,并且该结果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区域金融密度的视角研究地理位置对上市公司IPO抑价的影响问题。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息不对称假说,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的金融密度越高,上市公司IPO抑价越低。选取2006—2016年我国A股市场820家 IPO企业作为样本,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经实证分析发现地理位置与上市公司IPO抑价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高金融密度地区上市企业 IPO 抑价率要显著低于低金融密度地区上市企业的IPO抑价率。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6,(3):248-250
以1996-1999年和2005-2008在深、沪市两地上市的股票为样本,选取投资者异质代理指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发行机制下投资者异质对IPO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研究表明:询价和固定价格发行都没有消除高IPO抑价,且无论是固定价格发行还是询价发行,投资者异质预期对IPO抑价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存在投资者异质的条件下,与询价发行相比较,固定价格发行下投资者异质预期对IPO抑价影响更大。这不仅从实证的角度为前期理论研究提供支撑,也进一步解释了我国询价发行没有降低IPO抑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创业板133家中小型企业为样本,基于信号理论和代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企业IPO之后所有权结构作为有效信号对企业IPO抑价的影响。结果显示,创业者在企业IPO之后的所有权与IPO抑价负相关,天使投资比风险投资对IPO抑价的影响会更加显著,风险投资与天使投资在企业IPO之后保留的所有权与IPO抑价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IPO抑价现象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综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368只于2000年到2012年上市的股票的抑价率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的原因,并依据分析结论给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股票在首次公开发行(IPO)后,上市交易首日的收盘价通常都会明显高于发行价,形成IPO抑价。IPO抑价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只是幅度大小有所不同。本文先以实证数据展示全球市场的IPO抑价问题,然后分别列示经典金融学、行为金融学对于该问题的解释,分析比较得出行为金融学者在分析IPO抑价问题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信号理论对创业板市场的IPO抑价现象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信号理论对于创业板市场具有比较强的适用性,这一发现为之前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作了有力的补充。本研究探索性的考察了信号变量之间潜在的互为调节作用,发现IPO后创业团队的持股水平能够显著调节企业风险因素个数对IPO抑价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国外成熟的股票市场,我国股票市场新股发行的高抑价现象是一个显著的特点。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发行定价机制、新股中签率及换手率对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风险投资异质性对IPO抑价的影响。本文选取2019—2022年科创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有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的企业IPO抑价水平会提高;风险投资机构资本背景的差异对IPO抑价率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对IPO抑价水平影响最明显的是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公司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影响程度中等,独立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影响程度最低。基于此,本文认为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不同背景风险投资机构的处理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9,(29):284-286
我国新股发行规定,拟上市公司在上市前需要向公众发布有资质的承销商撰写的招股说明书。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信息披露对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叙事前瞻性信息披露、金融前瞻性预测和预测(未来的财务信息)以及风险因素危害公司的竞争地位等,探寻信息不对称对IPO抑价影响机理,以期丰富IPO抑价理论的研究,对于我国完善新股发行体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4~2007年间在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的201家公司作为研究时象,运用差异性比较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风险资本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资本支持企业的IPO抑价率显著高于非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但风险资本对IPO抑价没有显著相关关系,风险资本对IPO抑价影响的认证作用、筛选监督作用、逆向选择和躁动效应在我国并不存在.进一步分析表明风险资本支持企业的高抑价率来自二级市场投资者对其预期过分乐观,而非发行定价偏低.  相似文献   

20.
IPO抑价会提高企业的筹资成本,弱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同时加剧市场的波动。本文运用我国A股市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IPO抑价角度来考察全流通以及询价制的政策配合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