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4.
5.
“一支笔”是指在企业财务活动中,对经费开支、货款的支付等各项涉及资金运用的重大问题,均由一人终审签批的制度。应该说,这是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均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不可缺少的制度,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可是,在实际工作中,“一支笔”审签的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应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 首先,有些企业根本没有实行“一支笔”审签制度,而是实行与之相悖的“多支笔”审签制度。由于企业有权签字的领导有多人,使业务经手人有时无所适从,不知找哪位领导签字才好。而各个有权签字的领导往往为显示手中权利,不顾原… 相似文献
6.
《开放潮》2006,(11):4-5
2007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重要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5日至12月7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再次强调了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不同,这次,“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看似仅仅两个词汇次序的变化,其实却有着相当的深意。
“好”与“快”两字之调意义深远,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大转变,即由过去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效益、增长的质量,实现科学发展。“好”字当头,“又好又快”,不仅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也将是今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8.
10.
20年前,广东南海农民李兴浩用卖了一年冰棍赚来的几百元钱开了家碎布厂,加工抹布卖到工厂。几年后,他又用卖抹布赚的钱建起服装厂。“有钱就滚大”,李兴浩先后又开了五金店和电器维修店。 如今,李兴浩已是志高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企业资产达十几亿元,他持有公司90.8%的股份。像这样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在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里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文化”有各种解释。“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尚书·舜典》疏曰“经纬天地曰文”.《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相似文献
12.
初淑娟 《中国工程建设通讯》2009,(2)
看过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对故事中的一段对白记忆犹新:“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好好去珍惜。等到失去以后,才发现追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给我再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前面加上一个期限,我想最好是:一万年!”这段堪称经典的爱情表白, 相似文献
13.
15.
重新审视“官僚资本”的几点想法——评《从投资公司到“官办商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应深入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官僚资本”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或亲属朋友创办的企业谋取利益 ,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痛” ,作为一个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存在的现象 ,自然有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可循。近来从网上检索“官僚资本”研究动态 ,发现关于“官僚资本”基本上分为两个概念 ,一个概念是用于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概念 ,即人们所熟悉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概念 ,它包括当时的国家资本和官僚私人资本 ;第二个概念 ,则是一些研究现实问题的学者 ,他们所用的“官僚资本” ,是指那些利用权力形成和经营的官僚私人 (或家族 )资本 ,如印尼苏哈…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法治文明史上,曾有无数先贤大哲为人类法治社会的实现付出了艰辛的探索。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提出法冶思想的柏拉图指出:“如果当一个国家的法律处于从属地位,没有任何权威,我敢说,这个国家一定要覆灭;然而,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1。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莫过于“转型”。而对于房山区南窖乡来说.这一词汇的高频率使用被提前了三年。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阐述了美国对我国战略的变与“不变”的种种表现,提出了我国的应对策略.指出,对于美国对我国的战略,不论其表现为“变”与“不变”,我们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和保持高度的警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持续增强中国的实力. 相似文献
20.
从"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表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好"和"快"次序的变化,蕴涵了深刻的意义,它是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认识的深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认识的深化,是对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反思中国多年"又快又好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在十多年的"又快又好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增长方式却是粗放型的。在我国发展的新阶段,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摒弃传统观念,完善核算体系,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引导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