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虽然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领先,但如果不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研究,短则五年、长则十年,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就要落后国际水平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接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稻育种正在酝酿着第三次突破 ,利用水稻亚种间杂交优势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 :预计在3年内 ,具有更强大杂种优势的亚种间超级杂交水稻就能培育成功 ,其产量比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杂交水稻高出两到三成 ,中等生长期每公顷的产量可达到12000公斤。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说 ,由于采取了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有机结合的技术路线 ,中国在培育超级稻方面已走在世界的前例。摘自《河北日报》水稻育种正酝酿第三次突破  相似文献   

3.
正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内成功推广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等国际组织对世界上主要的水稻种植国,特别是缺粮国,开展了一系列杂交水稻技术的援助项目,聘请中国专家到受援国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工作。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袁隆平院士为首席顾问,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世界上粮食短缺国家的首选战略措施。通过多年努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获得了推广,为解决世界粮食问  相似文献   

4.
三月四日,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主办、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承办的杂交水稻技术“走出去”政策措施研讨会在长沙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农业部、我国水稻主产区科研单位和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贸易企业20多个单位的领导、专家和企业家30多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蔡立湘处长作了中心发言,大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杂交水稻技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地位的成熟技术。如何使杂交水稻走向世界,是袁隆平院士的心愿,也是当今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现在,杂交水稻发展较好的是在东南亚国家,而最具发展潜力的是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出口发展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存在着政策措施不配套和无序竞争的现象。代表们认为,要抓住世界粮食供应紧缺,许多国家在寻求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援助的机遇,使杂交水稻尽快走向世界。 本期摘要刊登三位同志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正"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时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稻育种技术进步和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我国生产应用的水稻品种数量年年增加。一个问题引起我们关注:良种多了,粮食亩产却在下降,农民并没有因为良种多了而增收。良种多了,农民为什么不增收?10月16日在世界粮食日召开的“水稻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上,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朱德峰博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良种没有良法的配套,是造成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根本原因。”朱德峰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水稻生态生理和栽培。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水稻专家顾问,多次指导东南亚国家水稻生产。他说,近年来,我国水稻品种数量在增加。1995年我国生产应用的水…  相似文献   

7.
《江苏农村经济》2008,(2):50-50
水稻要增产,稻株就要长高,可一长高,又容易倒下,进而减产。记者近日从“杂交水稻高产高效产业技术研究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获悉,这一被业内称为阻碍水稻增产的“倒伏”技术难题已被我国专家初步破解。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克剑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令杂交稻性状可以稳定遗传到下一代。杂交水稻在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对推动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数据显示,杂交水稻目前在我国的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7%,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5%。杂交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利用,是我国水稻育种事业一个创举,也是国际上水稻育种方法的新突破。杂交水稻包括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杂交籼稻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杂交粳稻也初见增产成效。1983年全国粮食总产达7,600亿斤,其中水稻3,300多亿斤,占粮食总产量的43.6%;在全国水稻产量中杂交稻约800亿斤,占稻谷产量24.0%左右。杂交稻一般比常规稻每亩增产150斤左右。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只有760斤左右,发展杂交水稻对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苏农村经济》2010,(2):15-15
近日,从杂交水稻节氮高产高效产业技术研讨会上传来好消息,我国成功掌握了杂交水稻节氮超高产栽培技术。来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山东金正大集团研发的缓控释肥在我国南方稻区超级杂交水稻生产上有着广阔的节氮增效应用前景。同一田块的试验表明,  相似文献   

11.
一、科技兴农大有可为   国际农业发展历程表明,随着农业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农业技术革命进程不断加快,农业每一次飞跃都来自科技的大突破.1910年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和生产率;1914年工业合成氨技术及尿素、复合肥的生产技术,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粮食成倍增长的重要因素.20世纪60年代,农业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世界农业经历了第一次技术革命,20世纪后期,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突破,世界农业正在经历第二次技术革命.美国的杂交玉米、中国的杂交水稻等良种大规模推广,实现了粮食生产由靠扩大面积到提高单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无盘育秧技术已于2019年被列入湖南省集中育秧技术之一,在20多个县(市)双季稻或一季稻生产中进行大规模应用,同时在湖北、四川等多省单季稻生产中继续开展示范应用。杂交水稻移栽与直播栽培相比,更有利于控制杂草、防止倒伏、延长水稻生育期。但是,水稻育秧尤其是机插育秧的技术环节复杂、用种量大,推广难度较大。历经7年研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合作项目资助的"中国-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杂交水稻生产技术推广项目"启动仪式于8月2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杂交水稻生产技术推广项目为期两年半,具体内容包括2009年的杂交水稻生产技术培训班、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规模迅速上升,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人口数量已超过14.3亿人。我国每日需要向社会供给大量的水稻和其他农副产品,以满足我国人口的粮食需求。当前杂交育种技术已成为我国水稻培育领域的关键技术,阐述了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关键技术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未来杂交水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具有特色的一种水稻培育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杂交水稻在20世纪70年代被首次研制出来,并且在使用以及生产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经济整体实力的发展。本文将对中国杂交水稻的推广历程以及我国杂交水稻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杂交水稻的推广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2000年第一期目标的亩产700公斤、2004年第二期的亩产800公斤、2011年第三期亩产926.6公斤,到2014年的亩产1026.70公斤,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在14年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四连跳"。实际上,这些成绩绝不是只存在于实验室里的数据,科研成果转换成生产力,也不是数字变化这般简单。"第四期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2010年7月26至30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到广西考察杂交水稻千亩连片超高产栽培示范工作,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亲切会见了袁隆平。考察期间,袁隆平亲自到桂林、宁明等地的田间地头进行实地察看和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2010年7月26至30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到广西考察杂交水稻千亩连片超高产栽培示范工作,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亲切会见了袁隆平。考察期间,袁隆平亲自到桂林、宁明等地的田间地头进行实地察看和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9.
颜龙安是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开拓者、先行者和主要发明者之一。20世纪60年代主要从事水稻矮化育种研究,育出了"萍矮58"等矮秆良种;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回顾几十年来的杂交水稻研究时如是说。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东南亚多国自此开始推广杂交水稻。袁隆平及其团队根据各国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研发出了适合东南亚国家种植的不同品种的杂交水稻。如今,在菲律宾、印度尼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