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新宇介绍说,这次本市首次编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是顺应新时期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编制而成,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增强首都创新能力、培育未来经济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经济发展与能源弹性系数变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弹性系数是研究能源和经济发展变动的重要指标,能源弹性系数的变动主要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变动有关。本文顺延这样一条研究路径,即经济政策指导产业方针,产业方针与市场环境影响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结构的变化又影响能源弹性系数,去剖析本市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对能源弹性系数变化的影响,以期能对未来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思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莹 《辽宁经济》2014,(9):52-53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式和能源状况,描述了我国为了推动清洁能源生产而出台的相应政策,并对未来的能源发展形势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信息》2005,(7):24-26
2004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会议原则通过了《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纲要》草案,提出了我国未来解决能源问题的8条意见,其中作为首选的措施就是节能。2004年11月25日,由国家发改委颁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则意味着创建节能型社会、缓解能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节能已经成为继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之后公认的“第五能源”。2004年11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首届中国工业节能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要求中国必须建设节能型社会,节能也应像“计划生育”一样,成为基本国策。戴彦德在大会报告中指出,中国2003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六,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能源成本。2003年我国能耗已达17亿吨标准煤,占全球能耗的13%。在我国,每千克标准煤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0.36美元,世界平均值为1.8美元。所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将最终会被证明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并且高能耗的工业增长模式已经引发前所未有的生态污染和环境破坏,这在根本上违背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5.
根据目前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着利用率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供需矛盾加剧等问题,结合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具体国情,试图对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提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能源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已经成为各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模式。本文梳理了分布式能源的概念和特点,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分布式能源的实践应用经验,研究了分布式能源促进低碳发展的各项效果,并对我国未来的分布式能源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能源需求和供给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现阶段能源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完善政府节能管理体制、实施调整和优化能源政策、推行全球化能源战略、推进能源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措施,着重强调了发展与节约并重,加快能源发展、提高节能管理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宁波经济》2007,(5):34-35
油价高烧、用电紧张、环保指标……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未来上海能源发展到底面临哪些挑战?又有哪些已经或即将实施的对策?《上海能源白皮书》从各个角度描述了未来的能源战略,一份清晰的能源发展路线图,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9.
邢红  赵媛 《特区经济》2013,(9):39-42
能源是江苏未来经济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科学预测江苏未来的能源消费对于能源资源严重缺乏的江苏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文章借助趋势外推模型和ARMA模型相结合,对江苏2014~2023年的能源消费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江苏省2020年能源消费量大约为4.5亿吨标煤;利用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对江苏未来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江苏2014~2023年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未来江苏的碳排放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至2020年左右,其碳排放量约为3.7亿吨,这意味着江苏将面临严峻的减排形势。因此江苏未来必须大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能源结构朝着清洁化、优质化方向发展,为江苏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东日本大地震及海啸,不仅出现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同时也在日本出现了核恐慌和电力供应不足的现象。新成立的野田内阁,对其前任内阁的能源对策既有所继承也有新的思路和变化,这也必将对日本未来的能源利用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引致的能源需求急剧上升,受国内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短缺约束能源产供能力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增加情况下,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石油进口对外依赖度也随之节节攀升。为此,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能源贸易发展状况、能源安全现状以及影响能源安全的制约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寻求加快中国能源贸易发展、确保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推进,镇域经济体的能源结构发生变化,因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备受关注.以能量四环节理论作为能源研究方法,构建涵盖"源-网-荷-储"技术环节的终端一体化供能系统.利用能量四环节理论规划设计了江苏省盐城市黄海湿地特色小镇.案例研究表明:可再生能源能够实现镇级区域能源基本自治;可打通"发-输-配-用-售"环节,实现镇级能源互联网;环境与社会效益较好,经济性较差.特色小镇全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耦合供能可作为城市化过程中新的供能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世界能源形势的变化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年中国原油净进口9112万吨,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41%。中国石油进口在消费中所占比例已达40%。外界曾估计,到2015年,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会达到50%。而按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今明两年中国的石油进口就有可能达到这一比率。中石油研究报告预测,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2.7亿吨、3.10亿吨、3.5亿吨和4.0亿吨。[1]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国际能源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们必须了解世界能源市场的变化才能更好地预测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只有了解主要工业国能源战略的变迁,了解世界能源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中亚能源地缘战略格局与多边能源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亚这一能源热点地区的多边能源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中亚地区的能源地缘国家相互的地缘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亚的能源地缘格局,具体表现在中亚-里海地区油气管线走向的博弈。能源地缘国家相互之间在地缘上的认知分歧成为这一地区实现多边能源合作的最大挑战。中亚多边能源合作的前景取决于各参与国为改变相互地缘认知所作出的外交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世界能源格局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由于石油经济的不确定性,时至今日,经济学家没有给出一个关于石油市场的比较完善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油价波动和世界能源格局演变历史的总结和回顾,我们认为油价波动既是国际市场供求双方博弈的结果,也是"大国"关于石油利益分配的政治安排。世界能源格局的演进反映了两大国家集团之间"权力"的消长。本文借助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从世界能源格局及其变动的角度探讨中国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为能源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能源战略框架中的对外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的能源状况燃料能源工业一直是原苏联和俄罗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999年以来,俄罗斯油气外交在全球层面展开。伴随着世界石油价格的高位坚挺,油气出口成为拉动俄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石油工业占俄罗斯经济中27%的份额,俄整个预算收入约35%来自石油出口、石油加工和天然  相似文献   

17.
I. Introduction Since late 2002, China’s energy demand and resource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discussions of energy. In our earlier studies of China’s energy demand as relates to transportation and urbanization (Gates and Yin, 2002; Yin and Gates, 2002), we took more of a long-term view and raised the possibility that even if China’s economy continued to grow rather slowly, which was the prevailing perception at the time, there would still be strong d…  相似文献   

18.
19.
根据2009至201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代表性国家能源投入、经济产出和环境产出的统计数据,运用DEA改进后的超效率SBM模型,建立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投入更加敏感的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21国传统化石能源效率,以及加入水电、核电、太阳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后的综合能源效率,并定量对比研究其对能源效率以及节能减排潜力的影响程度,分析了不同国家加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电对提升能源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