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设文化强国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之一,高校图书馆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担负信息保障和服务职能,在建设文化强国思想指导下,也应成为公共文化体系的有机整体并逐步开展社会服务。本文在梳理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现状同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优势,并对服务措施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学图书馆职能的描述、优势的分析,进一步阐述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形势发展,进一步夯实这块使大学生能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3.
高校系资料室是高校图书情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前沿阵地”。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洪流中,系资料室应深化其职能,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一、突出专业特点,建立具有重点学科特色的藏书体系 高校系资料室隶属于校图书馆。虽然其工作性质与图书馆基本相同,但是,他们的业务范围,工作要求都有所不同,系资料室对文献资料的要求在内容上比较明确,专业要求比较集中。因此,其藏书建设的特点应以搜集、整理和研究本系的重点专业文献为中心。不仅为全系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一次文献服务,更要提供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说到底是人才经济。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长远的竞争优势所在。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改善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和建议,有利于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指出合理利用先进的轮岗制度是培养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复合型馆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和谐高校图书馆建设意义重大。要准确全面把握和谐高校图书馆的内涵和特征,采取有效的措施把高校图书馆建成和谐的图书馆,为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辅助教学和科研的高校图书馆,其地位更加重要,而搞好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关系到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存在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因此采取何种管理措施才能使馆员自身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石油高校本科教育,在不长的4年中将一名刚刚跨出中学校门的中学生培养成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高级石油专业人才,仅仅依靠每天七八个学时的专业化正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在校大学生的潜意识教育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图书馆。 图书馆工作人员凭借馆藏优势,按照受教育者的不同需要程度及阅读心理状况,分层次、分阶段地推荐给受教育者,使其在一种自然、陶醉、愉悦、亢奋、激动、注视等情感中逐渐地溶进了授教育者已勾勒好的“意境”之中。从而产生顿悟,由量变到质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坚实的专业基础、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高校图书馆应该、并且能够履行上述教育职能。但是,高校图书馆怎样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无疑是个新课题。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以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图书馆也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因而,高校图书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建立激励机制,有效提高馆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图书馆工作得到创新和发展,成为摆在每个高校图书馆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的内部空间环境设计的如果比较合理,那么读者就能有一个舒畅的、美好的心境在图书馆中学习。同时能使工作人员有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能满怀信心的为读者服务。依据高校读者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图书馆室内装饰设计是必要的。本文重点围绕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室内装饰环境的发展,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室内装饰软环境,即光环境、绿色环境、感官环境等几方面的设计趋势,目的是为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服务营销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持续延展。对专业学术期刊进行内容分析,是了解学术研究历程及其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学术界对服务营销学类顶级专业期刊近10年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了系统的内容分析和概括总结,揭示了国外服务营销学界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研究焦点的演变规律,为我国服务营销学的科学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韩冰 《山东纺织经济》2012,(8):42-43,54
大型设备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为了更有力地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要科学地管好高校大型设备,针对当前高校大型设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s based on work carried out as part of a research study into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s of secondary design and technology teachers in England. It focused on fostering creativity or teaching for creativity as defined by the Robinson Report (1999, All our futures: creativity, culture and education. London: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DfEE)) for pupils aged 11–14 years. The overall research question that drove this study was “to what extent can teachers influence the creativity of pupils aged 11–14 years in design and technology lessons?” The paper provides the basis used to generate a unique theoretical three-feature model or framework that can be used to explore creativity within an educational context.The findings of three investigations in the study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and second investigations looked at what could be learnt from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s of art and design and design and technology teachers and the views of four ‘expert’ teachers known for their ability to develop the creative potential of their pupils. The data is discussed under emerging themes and it is used to inform specific criteria in the evolving theoretical three-feature model for creativity. The model is then used to analyse the data from the third classroom based investigation and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under the emerging themes to help identify the issues related to fostering creativity within the design and technology classroom.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 for classroom practice and suggests that, as creativity is a complex, multi-faceted concept and process, the theoretical three-feature model and related criteria evolved in the study provides a sound framework to explore creativity within an educational context. As a tool it helps identify examples of good practice and highlight areas that require further attention by teachers aiming to foster their pupils’ creativity. It is suggested that design and technology teachers have lessons to learn from the practices of their art and design colleagues and ‘expert’ design and technology teacher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greater understanding by teachers of their implicit theories regarding teaching, learning and creativity. A wider use could be made of the breadth of strategies outlined by the ‘expert’ teachers. This would help address the weakness identified in the school based study and strengthen classroom practice when teaching for creativity.  相似文献   

14.
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卓有成效地培养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已成为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作为地方民族高校,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是其重要的使命。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鲜明的直观性,是学校讲述民族文化重要的内容。本文阐述《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课程性质及意义,并从实践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其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提高高校设备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冰 《山东纺织经济》2010,(11):104-105
高校设备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管好高校设备,意义重大。在管理工作中,应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在服务中完善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努力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学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学校领导和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并及时改进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学籍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然后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加强学籍管理工作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严峻的就业形式,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为适应这一要求,高职教育中实施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以职业标准要求为培养目标,以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所需的专业知识,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教学不是简单的理论加实践教学,而是理论与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交互进行,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它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既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本文将浅析高职教育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沈汀 《山东纺织经济》2013,(10):64-65,79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穿着就在第一位,可见服装对我们人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装表演的出现,满足了世界和人类对时尚服装的需求。作为一门学科,服装表演又具有很专业的行业要求,包括对服装的理解、定位,以及怎样表现服装等,都是需要经过专业学习后,才能够灵活运用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握"理解"与"表现"这两个重要因素,将其贯穿运用到每一次的表演中去,表现服装的内涵,同时又不乏个性的突显。  相似文献   

20.
井下作业是石油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油田生产单位正常运行的一个保障。井下作业是按照生产型单位的管理模式运行的,随着井口数的增加,作业任务加重,大量私有制的作业队涌现出来,国有的作业单位却出现了作业质量差等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套合理有效地评价体系,通过该评价体系,找出影响作业服务质量的主要问题,解决了这些主要问题,很好地提高作业服务质量,为油田生产创造更广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