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明确了公允价值的确认情况和使用时的计量方法,与国际超同,但在应用指南中对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并未给予具体细化,而是给会计人员留有一定的职业创新空间。本文对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罗伟 《商》2014,(11):137-137
会计学关于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非货币性交换的会计处理为人力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换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在对人力资源的非货币性资产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人力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提出了人力资产非货币性交换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3.
浅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1999年首次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填补了我国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会计处理上的一个空白,当时准则引入了“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这两个的概念,将非货币性交易具体划分为两类,即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和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并针对两类交易的各自特点,分别就交易中是否涉及补价作了明确规定。该准则出台后,由于当时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对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来操纵非货币性交易所产生的利润,为此该准则又于2001年进行了修订,为遏制利用公允价值调节损益的情况,修改后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改为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对于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不确认损益。而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只有收到补价一方才对收到的补价中所含的收益进行确认。在会计实践的探索中,2006年新发布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易又作了进一步修订,其具体特点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一、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的差异 (一)确认条件不同。企业会计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的基本规定进行了规范;企业所得税法对此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按照税法的合理性原则,企业所得税法对上述部分业务的处理可以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5.
陈杰 《商业会计》2012,(7):23-24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当以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由于准则及其讲解没有明确其中"相关税费"的具体性质或内容,因此在实务中存在多种认识,产生了一定混乱。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涉及的税费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运杂费等。会计准则规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可以准确计算出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应该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应支付的其他税费一起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进行会计处理。也就是说,对其会计处理的关键点是企业支付的其他税费。为此,分析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税费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的提出,阐述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税费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2006年11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规范,但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下称准则)第4条规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认定其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笔者将就这两个条件中存在的职业判断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玲华 《消费导刊》2010,(4):88-88,5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下称新准则)在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时将支付的税费因素考虑在内,从直接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转为影响企业的资产总额。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税费如何计入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重新启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充分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对其理解和运用尚有许多模糊和争议的地方。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准则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本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实务处理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区分为两类,即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不满足上述要求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前者简称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后者简称按成本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这两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会计处理中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是否确认损益。根据会计准则判断只有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才涉及到损益的确认.而损益的确认又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的相关事宜,同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还涉及到流转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苏永玲 《现代商业》2007,(21):41-42
本文在分析非贷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新旧差异的基础上,揭示了新会计准则的重大变化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国际准则达到了趋同性。但其在执行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应。本文就新准则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皮文利 《商场现代化》2006,(6X):298-298
2006年2月1 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与2001年版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以及判断标准等方面并无重大变化,变化之处主要在于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 6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新旧差异的基础上,揭示了新会计准则的重大变化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理解和运用中仍存在争议,尤其是对于实务中经常发生的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争议较大。本文通过分析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损益的形成机理,重新定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的损益的类型和概念,以揭示交易的经济实质,指导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演变 1999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引入了“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的分类概念,在此基础上将“非货币性交易”划分为同类和不同类两种,并针对两类交易的不同特点,分别就涉及补价(即货币性资产)与否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关于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的区别,企业很难掌握具体标准进行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薛涛 《商场现代化》2010,(7):147-148
<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行为,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本文试对非货币性交换中涉及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0.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易行为,常常会涉及增值税、营业税等税金的核算,对这些相关税费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资料对于相关税费处理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和解释,本文对我国目前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相关税费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于实务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