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走出去"战略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走出去”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先从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①看“走出去”的内涵和意义。这两个指标含义不尽相同,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总体水平的核心指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GDP来代替GN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但由于跨国投资在国家间流动的不平衡,许多国家经济增长中出现了GNP与GDP之差不断扩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用GDP指标衡量经济增长的片面性日益突出,特别是容易高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GNP仍然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中国在2009年以5.2万亿美元的GDP总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一经济发展成果给予高度认可的前提下,站在有利于中国今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中国的这一经济发展成果作出客观的分析,时中国当前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城乡差距等四个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揭示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文章指出了当今衡量国民财富的GDP、GNP指标中的不合理之处,并结合其他学者观点提出了新的财富定义,再根据该定义重新给出了衡量国民财富增长的新衡量指标——财富增长指标,解决了GDP、GNP指标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利用关键性资源的概念,探索绿色GDP与其他衡量经济体可持续性指标的理论基础以及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讨论用绿色地区生产总值衡量经济体可持续性存在的问题与绿色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技术上的困境,为扫清有关绿色GDP核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障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崛起的基本内容 经济崛起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比周边地区的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导致GDP总量有较大的增长和人均GDP的快速提高,经济、社会状况有明显的改变。GDP是衡量经济实力的基本指标;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数;经济增长速度标志着经济实力继续走强的趋势和持续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刘彦军 《经济论坛》2013,(1):135-139
针对公共支出所带来的社会福利衡量的复杂性,设定不同的公共支出目标,以公共支出的横向结构特征、纵向结构特征和规模特征作为整体公共支出的衡量,通过DEA超效率模型比较在不同目标下公共支出体系的相对效率走势,得到如下结论:①保持经济的有效增长仍是我国公共支出的主要目标之一;②追求全方位的社会福利改进已经成为和经济增长并重的公共支出目标;③公共支出体系的改变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改进这两个目标来说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商周刊》2011,(9):32-33
世人一直对日本经济误判,说日本经济迷失720年。事实上日本从来就没有经济低迷。衡量经济实力的是GNP,不是GDP,日本不在国内赚钱,在海外赚大钱,这才是日本经济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8.
谈GDP指标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DP指标(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领土内某一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GDP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规模,是国民经济账户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通常被用于计算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计算产业结构,分析和评价经济发展的态势,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用GDP指标除以人口总量得出的人均GDP指标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尽管说GDP指标如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服务具有价值的观念已经被人类社会广泛接受.但生态服务的"价值"要像第三产业一样获得经济上的实现,以支撑生态一经济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却困难重重.本文分析了经济要素缺失情境下生态建设不可持续的生态一经济退化危机以及生态环境质量要素所具有的资本属性,由此提出了生态资本概念.  相似文献   

10.
完善我国教育投资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等人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必须达到的下限为4.07%-4.25%,而我国目前2%左右的比重与之差距甚远。因此,  相似文献   

11.
本课题组在梳理“六五”计划以来中长期计划使用过的指标并深究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由22个指标组成的中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其可操作性。课题组没有另行提出一套新的理论,而是从约定俗成的概念出发,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兼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5个方面来衡量发展水平并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我国1996~2000年的发展水平展开了尝试性的分析。我们发现,1995~2000年,中国不仅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发展而且发展的诸方面越来越均衡;我们发现,经济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水平提高的基本力量,但对发展的贡献正在稳步下降,而科技发展对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我们发现,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引人注目的贡献。我们还发现,人均GNP(或GDP)不失为衡量发展水平最为简便、综合且较为准确的指标。测算显示,1996~2000年我国人均GNP增长速度与我们的发展指数增长速度几乎相等。这说明,尽管人均GNP(或GDP)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在衡量发展水平方面仍不失为最简便、最综合且较为准确的指标。我们发现,尽管本指标体系还很不完善,但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定位出的发展问题确实是学术界和政府公认的发展问题,如区域差距过大、个人收入分配不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78~2005年时间序列数据,计量检验了瓦格纳定律,并从财政支出功能性质分类角度研究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瓦格纳定律在中国无法得到印证;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和国防支出对人均GNP都有正向的影响,且同等数量的社会文教支出比经济建设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更大,行政管理支出对人均GNP的影响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3.
《经济研究参考》2014,(22):8-42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主要通过财政支出手段来体现。财政支出领域的改革,是新一轮改革的核心领域,也是改革政策和成果的主要体现。我国全口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2012年为33%。全口径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达39%,而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仅为41%。财政支出领域改革的总体方向是:适度控制总体规模;建立优化一般性行政支出结构的长效机制,降低行政成本;逐步压缩经济建设性支出的规模,优化公共投资结构;继续加大社会福利性支出比重。应继续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体系的广覆盖,加快推进各类社会福利项目的整合;以筹资为基础,以可持续为原则,合理确定不同人群社会福利项目的待遇水平;加快建设适应老龄化冲击的老年福利体系,大力发展人力资本投资型社会福利项目,同时要改善制度设计以增强福利项目的内在激励,创新项目实现形式以提高真实福利效果。基础设施高峰期的基本国情决定政府投资支出比重较高还将延续一段时间,针对地方政府投资易热不易冷,政府投资过度易诱发产能过剩等问题,应注重以体制改革削弱地方政府不合理的投资冲动,调整投资结构,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遵循适度超前原则,建立以市政债和地方债为主体的新筹资机制,建立中长期资本预算制度,加强事后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14.
统计是指从事统计业务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一经济现象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统计工作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是所有信息中的主体。企业统计工作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一种手段和从数量方面认识经济活动的一种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灿煌 《技术经济》2009,28(12):76-79
本文在C-D生产函数的框架下,利用1980—2005年我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GDP的相关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即财政支农支出总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农业GDP将增长0.308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偏差。因此,政府应在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总量的同时,不断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以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主权信用评级是衡量经济体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对经济体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活动有重要影响,研究主权信用评级影响因素对融资活动和投资活动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03-2018年的105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建立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人均GDP、政府负债率、治理水平和违约历史对主权信用评级具有显著的平均直接效应,政府负债率对主权信用评级具有显著的间接平均效用。较高的人均GDP、较好的治理水平、较低的政府负债率和较好的信用历史对应较高的主权信用评级,其中政府负债率具有外溢效应,不仅影响该经济体自身的信用评级,还会影响其周边经济体的信用评级。  相似文献   

17.
李冬  邳建春 《时代经贸》2007,5(9Z):214-2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持续增长的良性发展时期。推动这一经济增长的主角是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其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我国GDP近50%,出口总额中则有60%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在中小企业迅速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也日渐暴露出各种问题,如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科技人员不足等。中小企业面临着由粗放型、外延式增长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今春以来,人们对90年代的经济发展普遍感到乐观。然而,我国90年代经济发展的形势究竟如何,还需我们做具体分析。一、国际国内形势不容许我们慢速发展1.快速发展是赶超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80年代(1981—1990)我国的GNP年均增长9.0%,人均GNP年均增长7.4%。这一经济增长速度几乎是同时期所有国家和地区中最高的。然而,应该看到,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增长决非是独领风骚的;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在其基数相对很低的情况下实现的。80年  相似文献   

19.
1.地区间因财力差异导致卫生资源分配不平等。由于我国公共卫生发展的主要支出责任在县及其以下地方政府,地方经济状况与投入水平就成为决定地区卫生发展水平的标志,即是说,各地区GDP总量、人均GDP水平、地区财政收入以及人均财政收入,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卫生发展的基本指标。以县为例,在县经济结构中,一个以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较早的文献中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