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以及由中小学布局调整导致的牧民子女进城读书和就此引起的“陪读”迁移,已经或正在对牧区居民(牧民)家庭经济、家庭结构、婚姻关系、文化传承等日常生活和他们所从事的草原畜牧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为此必须构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长效机制、提倡牧民自主迁移、优化牧区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建立牧民子女就学转移的鼓励机制、为牧民顺利渡过调整过渡期提供保障、发挥畜牧业内部潜力,促进牧民就地转移、建立牧区人口准入制度,减轻牧区人口压力。  相似文献   

2.
西北牧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地生态补偿的实施对有效遏制和恢复西北牧区草地退化的趋势,促进牧区经济发展和提高牧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绩效评价逻辑框架是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和保障生态补偿政策顺利实施及补偿资金合理有效利用的关键环节。因此,依据西北牧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特征,提出了从县域尺度和牧户尺度评价草地生态补偿绩效的思路,构建了多维角度的草地生态补偿绩效评价的逻辑框架,从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协调发展角度综合评价牧区草地生态补偿的绩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祁连山区的肃南县为实验基础,通过对山地草原牧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草原管理,牲畜繁育和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山地草原畜牧业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将山地草原的生态保护与农户的经济增长兼容起来,从而成为山地草原畜牧业的一个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娃 《时代经贸》2012,(20):63-64
草原是我国国土的主体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8%,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资源。草原有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草原也是牧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草原在促进牧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草原的退化、沙化、荒漠化日趋严重,草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致使赖以草原发展的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本文以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为视角,在横向制度层面上,探索分析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我国现有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通过分析草原财产权与草原环境权,认为草原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原因,即草原权属不清和责、权、利不明所致。我们应正确认识草原的自然资源属性及生态价值,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保护利用措施。从而实现草原三价值之间的平衡,完善草原保护利用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牧区是以绿色草原为主体生态景观、草原畜牧业为基础产业的特殊经济区域.目前,我国牧区主要包括13个省(区)的268个牧区半牧区县(旗、市),主要集中分布于中西部经济地带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牧区仍然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滞后区、民生改善的薄弱区、生态环境的脆弱区.特别是欠合理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已对牧区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文章以内蒙古为例,主要对牧区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尝试提出解决现存问题、推进牧区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草地流转在协调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生计提升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是深化草地制度改革、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纽带。然而不断出现的草地流转风险,对牧民生计和草地生态均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健全草地流转市场体系、完善草场资源管理对降低风险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归纳演绎法,通过借鉴、比较农地流转经验,提出从生态保护和牧民生计两个方面推动草地流转市场建设,即一方面要降低草地流转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如失地失业、经营规模不稳定,保障牧民生计发展;另一方面要明确流转主体间草地生态保护责任,保障流转草地生态环境不退化。对此,结合草原畜牧业经营特征,提出双重保障型草地市场流转的改革思路,构建牧民生存发展和草地生态保护的双重保障体系,促进牧区经济发展、提高牧民收入、落实牧区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7.
为了恢复草原植被而转移出来的牧民能否顺利生产、生活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话题。本文在综合一些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探讨草原牧区生态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并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收缩转移战略为例分析了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实施草原牧区生态移民政策值得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牧民收入变化的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牧民收入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但与农民和城镇居民相比,牧民收入水平明显偏低。目前,畜牧生产方式落后、牧民转产转业困难、牧区补贴力度较小、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严重制约牧民收入的增长。本文认为,今后促进牧民持续增收的突破口在于:提高城镇化水平、转变牧业发展方式、发展牧区非牧产业、完善补贴政策和发展牧区公共事业。因此,要以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新牧区建设和努力扩大牧业就业为抓手,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牧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9.
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对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可以有效评价草畜平衡发展态势。文章对200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环境系统与畜牧业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但前者增速较缓并具有明显波动性;2000—2017年间两大系统由濒临失调逐渐发展为近几年的中级协调或良好协调,表明二者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正耦合关系。另外,与畜牧业经济发展相比,草原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稍显滞后。因此,未来国家应继续实施和完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将二者的耦合发展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0.
草原生态补偿是促进农牧民增收和草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该机制的建立,从制度上可以保证农牧民的生计,从行为上可以引导农牧民调整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草原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草原生态补偿应落实好草原承包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合理载畜量,在补偿方面以草畜平衡、管护、燃料替代等方面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补偿制度体系。草原生态补偿体系在完善过程中要重点抓好落实草原保护制度,加强后期保护工作力度;积极推行草畜平衡制度,严格控制载畜量,限制超载放牧,规范草地利用制度,保护草原天然植被;加大草原地区投资力度,保障草原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草原监理机构,依法行政保护草原资源;强化牧民的草原环保意识及其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区域整体调查勘测与定点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牧区围封禁牧对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以及舍饲与放牧对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指出在草场退化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同时又兼顾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要扩大羊只养殖规模,必须采用草舍饲养羊的方式,才能解决畜牧业生产条件的限制与牧业经济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才能引导畜牧业经济走向商品型、生态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草原生态环境与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完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并且实现牧民持续增收和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但是由于现行政策执行时间较短,对政策实施效果缺乏全面深入地研究。该文通过对内蒙古等6省区牧户调研数据,就不同区域内牧户对现行的草原生态保护及相关补贴政策的认知情况、评价情况以及政策实施后牧户的养殖困难和政策期望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俞婷 《经济研究导刊》2013,(14):103-104
目前,新疆阿勒泰市的草地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现象。资料显示,草原牧区的牧民人均纯收入80%以上来源于畜牧业生产,草地退化严重影响了牧民收入的增加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建设。因此,研究草地退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影响程度的强弱,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防治草地退化与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具有现实可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推动了地区经济的新常态发展.位于三江源的青海农村牧区,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青海农村牧区草原生态经济的优化发展,对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本地区存在的经济发展问题,结合地区特色与优势,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以期实现青海农村牧区生态经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一体化发展,真正实现青海农村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人们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价值的认识普遍局限于饲养家畜的功能。文章认为,我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巨大、多维度的价值,如经济、政治和文化价值。正因为此,政府应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重新反思草原的城镇化、工业化政策,正确认识土著牧民的历史贡献;重新调整中央政府与草原牧区的利益分配关系,加大中央财政向草原生态环境的投入力度,提高资源税税率。  相似文献   

16.
牧业、牧区和牧民问题的核心是人与草牧场的关系问题。草畜矛盾和人畜矛盾,实质上就是人地矛盾。在草原牧区存在的诸多问题中,人地矛盾的存在及其加剧是关系牧区未来前途命运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阐述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索草原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这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提高牧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牧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草原生态经济现状我国的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在草原广阔、牧草资源丰富、人少畜少的游牧生产方式条件下,处于低水平自给自足状态。在人口急剧膨胀,粮食供给不足,市场对畜产品需求过热的情况下,导致掠夺利用草原资源,从而产生了草原资源退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盐渍化、“白”灾、“黑”灾、旱灾、鼠害、虫害频繁,资源退化和自然灾害迫使畜牧业生产减产、死亡率增大、成活率和产品率降低。地方政府要增加财政收入,牧民要提高生活水平,在传统生产方式推动下,继续掠夺利用草原资源、最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中原经济区域内存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社会生活平均发展水平低、城镇化滞后及区域创新缺乏协同性等问题。中原经济区未来应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兼顾社会生活、资源环境与科教文化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建立城乡利益协调机制、土地集约利用机制、农村人口转移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调整区域自主创新模式,从而真正实现中原经济区域内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升生态功能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更好发挥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功能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但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间尚未形成协调发展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筹资模式过度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交易机制尚未建立、生态功能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总体看,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仍显不足。未来应支持生态功能区建立良好的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机制、建立对生态功能区的多元投入机制、建立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交易机制、提升生态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备受世界各国关注。近些年,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草原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县)为例,对其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为探索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