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2013年9月,《南昌高新区创新二路以东、光伏产业园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批。该地区的规划定位是瑶湖科技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居住功能为主,兼顾产业、教育、体育、旅游、商务办公等功能的滨湖新区。这标志着南昌高新区由"艾溪湖时代"迈向"瑶湖时代"。随着瑶湖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全方位推进,高新区的开发面积由2005年的不到30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60平方公里。摊开瑶湖生态科技新城规划蓝图,可以看到以  相似文献   

2.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合肥高新区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并将其列为"十二五"重点打造的双千亿产业之一。这一年,国家"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在合肥高新区隆重揭牌;这一年,投资总额为25亿元、全球单体投资最大的赛维LDK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第一片电池片成功下线。从签约、开工  相似文献   

3.
合肥高新区已走过了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十五年来,合肥高新区的建设们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率先成立了全国高新区第一家科技开发投资银行,较早理顺了高新区管委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第一个率先开放建筑市场,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园区”的建设概念,实施了全省第一块土地批租。尤其是自“十五”以来,合肥高新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优化环境,精神明和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体制和科技创新能力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跨上新的台阶。如今的合肥高新区已成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充满创新活力的园区。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国家实施“火炬计划”政策的指引下,大连高新区走过了18年建设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18年来,大连高新区——从过去的荒山秃岭建设发展成为高楼林立、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高新技术产业大花园;从过去的粗放型产业区发展升级为以软件和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新区》2011,(10):35-35
建区以来,成都高新区始终围绕产业发展,坚持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发展路径,致力于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发展环境,聚集培育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以及集成电路、  相似文献   

6.
2010年6月3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合肥高新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园区”。那不仅仅是一纸批文,也是对合肥高新区人二十年来创新实践的充分肯定,是合肥高新区人的梦想和期待,同时也意味着合肥高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7月1日至7月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在科技部秘书长石定环、火炬中心主任赵玉海的陪同下,视察了合肥、苏州、上海高新区。在合肥,李贵鲜副主席视察了中科院合肥固体物理所、大学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安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在省委、省政府组织座谈会上,李贵鲜认真听取省科技厅、合肥高新区和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的汇报。李贵鲜指出,高新区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办法,合肥高新区要根据自身情况发展,上一个新台阶。他还就纳米材料、基础装备发表了看法。在苏州视察期间,李贵鲜听…  相似文献   

8.
杨萃 《中国高新区》2013,(6):116-117
这里是人才汇集、群英荟萃的智慧之城;这里是特色产业聚集、文化创意蓬勃发展的江淮硅谷;这里是成绩鼎著、亮点频增的创新高地——她就是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合肥高新区)。1991年3月,合肥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阳家级高新区,是首批“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全国首批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荣誉称号,国家城市安全和信息安全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  相似文献   

9.
贵阳高新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也是贵州省睦一的国家级高新区,由新天高新技术工业园、金阳科技产业园和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三个园区组成。贵阳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92年至2000年的“起步探索”阶段。主要以“三线企业”调迁为契机,按照“依托军工、联合院所、扶持民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模式,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建成了新天高新技术工业园;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家对重庆的描述是:农村人口比例高达80%;欠发达的大城市和较落后的大农村并存;西部现象与东北现象叠加,直辖市的牌子。中等省的构架。作为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中央交办了四大任务.即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百万贫困人口脱贫;生态环境保护和老工业基地改造。可想而知,重庆肩上的担子是多么沉重!寻找突破口是以上问题的解决之道。“努力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这句话是江泽民同志在1990年代中期考察重庆时。对这个西南重镇的厚望,也成为重庆人所努力奋斗的目标。如何完成这一期望?关键就是寻找一个有力的支撑点。重庆高新区自然也就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在这里,重庆高新区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富有朝气与活力的企业家;在这里,重庆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辐射作用和带动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重庆高新区已经具有了较强的持续创新能力和产业集群;在这里。一个生态科技商务区正在冉冉升起!若要问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们会告诉你.紧紧抓住企业。抓住企业家,抓住他们创新的灵感和动力。用什么抓?用一颗服务的心。用体制和机制抓.用一个良好的环境抓。前不久。记来到重庆高新区。用一位旁观的感悟来解读重庆高新区。将重庆高新区的人、企业、园区等等用字记录下来。虽所写的事例挂一漏万,但它是真实的,记将此献给正在重庆高新区辛勤工作的建设们![编按]  相似文献   

11.
叶生新 《改革与战略》2011,27(6):126-128,138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南宁市大力发展制造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带来的国际市场和合作机遇,南宁高新区的产业基础优势以及东部地区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赋予了南宁高新区发展制造业的良好机遇并提供了良好条件。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打造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必须转变职能、加强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市场和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2.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现管辖面积73平方公里,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石桥铺高科技开发园,以培养、孵化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型企业为主;二郎科技新城,以提升传统产业为主,重点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北部新区高新园,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仪器仪表三大产业为主,建设产业、生态和谐发展的都市风貌展示区。  相似文献   

13.
郭超 《中国高新区》2008,(10):21-21
旨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火炬计划”实施已有20年,合肥高新区在“火炬计划”的引领下,一直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不断促进高新区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这里是人才汇集、群英荟萃的智慧之城;这里是特色产业聚集、文化创意蓬勃发展的江淮硅谷;这里是成绩显著、亮点频增的创新高地——她就是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合肥高新区).  相似文献   

15.
保定国家高新区是1992年正式批准的54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2003年,保定国家高新区凭借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被国家批准为国内目前仅有的国家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2006年2月,保定市政府正式提出“中国电谷”发展构思,制定了“中国电谷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鼓励投资“中国电谷”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加快推进保定“中国电谷”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国电谷被确立为保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贵阳国家高新区是我国第一批成立的同家级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集聚了一批创新资源,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但是与国内一流冈区和先进园区相比较,在产业总量规模、产业服务环境、创新资源集聚、园区开发模式等方面还存在差距。笔者从以下三个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一、在发展模式上鼓励“双轮驱动”。即通过“大招商、大孵化”的模式解决“总量规模和结构效率”提升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17.
正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株洲高新区今后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中国动力谷"重点打造的动力产业之一。去年,株洲高新区制定了打造"中国动力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年行动方案"。"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株洲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要达到1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初具规模株洲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先行者和领跑者。作为湖南省内具有传统重工业发展基础和良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的城市,株洲高新区在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上具备资源和产业整合优势。  相似文献   

18.
2014年8月,一份盖着管委会红印的文件在各个部门传阅,合肥高新区人才建设的攻坚战正式打响.这份名为《2014年合肥高新区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文件提出,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和“支持自主创新”两大主题,以及“人才”、 “金融”两大支撑体系,合肥高新区制定扶持产业发展“2+2”政策体系,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促成人才“引育留用”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一个紧密围绕产业布局分区域推动产业人才集聚,促进人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人才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关于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会武 《中国高新区》2011,(12):144-148
国家高新区是中国大地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肩负着我国科技产业创新和经济社会示范发展的历史使命。伴随着国家高新区的成长。2010年,依靠中国科学院丰富的人才优势和前瞻性的科学研究,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从本期起。该研究中心以《中国高新区》杂志为平台,以一批致力于国家高新区研究的中国科学院专家为基础,充分吸纳热爱国家高新区事业的领导者、管理者、实践者和社会参与者,针对高新区战略提升、制度创新、产业集群、服务体系等热点问题,谈思想、论观点、抒发情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一种超越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高级文明形态,要求产业结构必须实现生态化转型.文章认为,高新区作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带动力量,亟须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具体而言就是,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优化产业选择和创新发展模式,以利益导向机制来引导构建生态产业的内生机制,建立健全产品生态链和废弃物处理机制以增强生态产业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