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的重要课程,如何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全面深入备课、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双向互动四个方面,来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以期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黄夕虎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2):151-152
实践证明,科学的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本文认为,“基础”课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教材体系为基本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性为基本主题;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地发挥本课程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应在重视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更加重视本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应构建一套能够科学全面地考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运用以及个人日常表现,并能促进学生自觉利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的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周晏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3):111-113,12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方案中四门课程之一,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才的课程。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关键是以教材为基础,实现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科学转化。在分析该课程目前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教学内容建设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冬梅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9):174-176
教材体系是教学的基础,教学体系是教学的关键,二者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既是满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殊性质的需要,也是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的需要,更是缓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主要包括优化教学内容、转换教学话语、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和提升教师素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教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琴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5):106-108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简称“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设置的一门崭新课程。广大“基础”课教师若要高质量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必须深刻领会实施新课程方案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全面把握“基础”课创新亮点,树立问题意识,变革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成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方案四门必修课程之一。经过几年的实践,各高校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得到了改进和提高。但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本课程在教学上仍然存在着比较突出的教学实效性差、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分析其原因,其根源就在于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脱节,实践性教学中存在严重问题,如:对实践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亟待加强;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内容缺乏深度;实践性教学的管理体制不太完善,保障机制乏力。然而,实践性教学又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促进大学生社会化、提高其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按照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整合实践性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管理、保障等环节,使各环节形成有机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整体,使"基础"课实践性教学形成结构和功能最优的新的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9.
安明霞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175-17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非法律专业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形成守法习惯的基本渠道之一,教育者要充分发挥这种主渠道的作用,明确法律专题教学的目标与任务,认清当前法律教学的实际形势。通过多途径、多方法来增强法律专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特点,结合现行教材体系,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理念和思路,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找到切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知识、能力、认知的形成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机会让他们自主参与、积极思索、自主发展,使这一课程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11.
赵迎欢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3):369-37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应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而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基础》课应按照"研究型教学"模式发展,它将使《基础》课更具活力、更富成效。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实践教学",即"实验教学"。同时,以研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书育人也是深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贺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0-131
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实践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切实改善和提高了整体教学的实效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文章具体分析实践性教学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实践性教学拘泥于形式、实践性教学活动内容缺乏深度和对实践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等问题,提出拓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性教学的途径,即首先充分认识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拓展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最后还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发[2004]16号文件和教社政[2005]5号文件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将开设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是将“98方案”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合并而成的一门课程。这种整合不是两门课程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相互渗透,因此,对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进行探讨对于“05新方案”的实施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贺新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4):160-16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在过去《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的基础之上,精心整合而成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为适应新的教学需要,教师可以尝试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考核、教学情感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徐亚英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72-7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骨干课,自2005年整合以来,一直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也面临重构压力。只有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改革,才能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收到实效。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模块的研究,构建合理的双模块化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思想品德课的主干课程,也是大学德育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分析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地位,提出在该课的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创新、务实、拓深、求活,以达到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晓荣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157-15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与实际问题。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只有探讨《基础》课教学过程的"主体性原则",才能有效帮助大学生真正认同和接受道德规范,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8.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
思想道德与法律在调节人们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应该对两部分内容进行建设性整合,将法治教育嵌入思想道德部分的理想、人生与爱国等主题,实现思想道德与法律的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19.
付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89-91
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倡以人为中心、进行非指导性教学、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等,这些都对"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钱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75-176,19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要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展开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实施项目化教学对于真正发挥该课程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