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国际化是城市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实需要,也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和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路径。从经济实力国际化、枢纽能力国际化、人居环境国际化、人文交流国际化等四个维度共27个指标,构建城市国际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对城市国际化开展评价研究,系统分析无锡、苏州、杭州、合肥等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水平及优劣势,并从顶层设计、产业谋划、人居环境、文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最后通过对城市多维度分析,整合城市特色,找准城市定位,因城制宜推动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新疆绿洲城市综合规模与基础设施灰色关联时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兵 《经济地理》2012,32(4):77-82,89
通过构建新疆城市综合规模与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新疆22个城市基础设施与综合规模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发现:①1997—2007年新疆基础设施与城市综合规模平均灰色关联度大于0.59。有较强关联度城市分布在北疆和东疆,在时间分布上,灰色关联度缓慢上升,上升幅度小。②基础设施对城市综合规模灰色响应值差异较大,通讯设施和能源设施具有较强绝对灰色响应,交通设施和环境设施具有较强相对灰色响应。在空间分布上,22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灰色响应最小值基本一致,稳定在0.5左右,但灰色响应最大值具有较大差异。在时间上,不同基础设施对城市综合规模灰色响应分别属于下降型、平稳型、上升型。③基础设施对综合城市规模的灰色影响明显。在绝对灰色影响中,对经济规模影响最大。在灰色影响中,对建成区规模影响最大。空间分布上,对经济规模有绝对灰色影响最大值城市占总数的45.5%,在相对灰色影响中,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的城市占总数的31.8%;基础设施对城市综合规模灰色影响以上升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甘南牧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黄河、长江的上游,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由于该区的城市体系建立在生态脆弱敏感而生态价值巨大的甘南高原,所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该区生态的可持续性有重大的影响,对拉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在2000--2005年期间甘南州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处于不断的上升趋势,发展力和持续力的变化趋势有较高的趋同性,呈稳步上升趋势,协调力曲线的走势从2000--2005年呈现出略微的波动下降趋势,这将会成为甘南州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4)
土地集约利用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科学评价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山西省晋城市的实际情况,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综合土地投入及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四个方面,构建了由11个评价指标组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各指标的权重由熵值法来确定;以晋城市2006—2013年数据为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处于中低水平,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同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章圣伦 《经济师》2011,(5):50-50
城市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经济聚合体,城市化能够带来城市规模的扩大,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但城市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过大的城市规模反而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导致各种城市病的发生。因此,需要研究最优城市规模,并对城市空间规模增长进行适当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陈勇  陈嵘 《经济地理》1993,13(3):48-53
  相似文献   

7.
论城市规模政策与城市规模效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证与理论研究都表明大城市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重规模效应。针对我国城市集聚程度较低、规模效益较差的现实,应当调整我国现行的城市规模政策,走以集中型为主的城市化道路,以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8.
最优城市规模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培 《经济评论》2007,143(1):131-135
最优的城市规模是否存在,以及在什么理论框架下来研究是多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总的来看,最优城市规模的研究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西方学者对最优城市规模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从最初静态的线性研究模式到动态的多维研究模式的转变,这一领域的研究日趋成熟。对西方城市最优规模研究进行评述有利于我们借鉴其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为我国最优城市规模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然而西方学者的研究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国内研究者在借鉴国外最优城市规模研究的成果的同时一定要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特点,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产出水平和土地生态效益四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值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2005~2009年间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得出结论:(1)从时间变化特征上看,2005~2009年间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2)从空间变化特征上看,由于受区位因素及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由南向北呈现明显的空间梯度差异,苏南地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最后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模理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日益庞大,城市规模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文章总结了城市规模理论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发展,区别比较了传统的城市规模理论、新古典理论以及网络城市理论,介绍了城市规模理论在我国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运用城市流相关理论,对城市联系作出分析,利用城市流强度来对安徽省中心城市规模等级体系进行划分,并作对比分析,证明城市流理论对城市规模等级的划分是实用的、客观的、全面的一种科学方法,且能为政府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烈佳  张波清 《经济地理》2008,28(5):826-831
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地城市流转规模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政府多目标条件下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模型,并对其最优规模进行求解.最后就农地作为异质性商品时,利用特征价格模型对决策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①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是一种多目标决策,其效用指标的选取要注重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生态因素的结合;②农地是一种典型的异质性商品,消费者消费农地的效用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农地包含的特征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因此,决策者需要考虑其异质性;③对交错区的农地采取一味地保护,或者采取任由其不断发展的政策都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的,政府进行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时,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协调城市化发展与区域性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广义熵值法的城市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岛、烟台、威海和日照等胶东半岛海滨旅游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科学性、实用性、完备性等原则,建立了基于系统理念的海滨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标准转换法对广义熵值法进行了改进,并给出了具体的改进步骤;利用改进后的广义熵值法,对青岛、烟台、威海和日照等4个城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定量测度与分析,得出了各城市的竞争力变化趋势和排序。  相似文献   

14.
运用分形理论来测算辽宁省14个地级市自1996—2007年12年间的城市规模的分维值,作出辽宁省位序—规模双对数坐标图,用q值、D值、首位度指数、首位城市的理论值和现实值之比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辽宁省地级市城市规模分形特征(:1)辽宁省地级市城市规模属于单分形结构;(2)辽宁省地级市城市规模分配体系在总体上趋于均衡,而局部出现不均衡的分异;(3)辽宁省首位分布越来越不明显,首位城市沈阳的城市规模在全国达到了高城市化的水平。明确辽宁省城市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优化城市规模等级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生产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对我国城市经济效益的协同影响机制,估计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最优城市规模以及在城市规模约束下产业结构转变的边际效益。使用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计量估计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一制造业结构对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规模方能从上下游产业关联中获得效益。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经济效益发生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而城市规模增大的边际收益则随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变而增加。我国大部分地级市的实际规模仍小于最优规模,因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同时,中小规模的地级市应该推动当地制造业的发展和人口集聚。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对推动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39个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中部凹陷态势,下游地区最优,上游地区次之,中游地区最差;(2)黄河流域各类资源型城市发展差异较大;(3)黄河流域各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应因地制宜、推动"数智"转型并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国外城市最佳规模理论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问题,随着城市规模的升级而加重,在特大城市中尤为突出。研究城市最佳规模的重要性表现在:一是城市最佳规模决定了城市用地规模和公共设施的规模,二是城市最佳规模与产业发展关系极大;三是城市最佳规模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着重介绍西方发达国家学者从城市公共设施,产业发展,人口增长等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角度探讨城市最佳规模理论的研究动向,并对确定城市最佳规模理论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9.
基于资源消耗的中国城市规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构建了城市规模-资源消耗理论模型,然后利用变截距模型对我国1996-200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城市规模一资源消耗经验模型为正N型曲线,最优城市规模为1060万人.适度城市规模是400-600万人和1000-1200万人.进一步对分区域的模型进行比较发现:东部经验模型是单调递减直线,中、西部都是正N形曲线.除部分省会城市外,我国大部分城市正处于资源消耗上升阶段,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在城市化过程中要强调集约化的内涵发展,以缓解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何天祥  廖杰  魏晓 《经济地理》2011,31(11):1897-1900,1879
城市生态文明程度是"两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界定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在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基础上提出从城市生态文明状态、压力、整治和支撑四个方面构建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评价,丰富和完善了现有评价体系.最后,以长沙作为案例,实证检验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